从苏霍姆林斯基“两套大纲”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2017-03-12 16:52李思佳朱成科
辽宁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大纲

◎李思佳 朱成科

视野

从苏霍姆林斯基“两套大纲”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李思佳 朱成科

我国小学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肤浅,导致学习效果死板。而最有效的方式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因此,小学教学改革应结合苏霍姆林斯基“两套大纲”的观点,将关键知识与课外材料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际中。

苏霍姆林斯基;两套大纲;小学教学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一直把阅读当作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他要求把每个学生依据其个性特点都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个性和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不是让学生只局限于对教科书的学习。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前者为显性大纲,后者为隐性大纲。隐性大纲为显性大纲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此外,他力求通过隐性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学生最擅长的学科,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显性大纲的重要性及应用,在文中不做过多的介绍,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已亲自实践过了。在此着重探究隐性大纲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

一、隐性大纲的价值所在

(一)隐性大纲与概念的掌握

显性大纲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反映学科内容的结论、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对这些“关键”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由于理论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学习起来不易掌握,同时这些知识又是学生必须识记的材料,因此,概念、原理等理论的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内容。一旦学生没有及时准确地识记必要的概念原理,那么之后的学习将会愈加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很好地记住了这些理论知识,但并不会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因为,这种识记是学生在不理解内容实质的情况下仅靠机械背诵来完成的,而最有效的识记方法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就能使学生将需要识记的知识和内容掌握的更透彻更全面。因此,学生要牢固地识记概念、定理等其他概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更多与之相关的、不需要识记的材料,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自愿地在阅读中求知和思考,这些阅读可为知识的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只有当学生对识记的相关材料加以思考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新教材。换句话说: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

(二)隐性大纲与发展智力

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进行的。在这种学习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隐形大纲则不同,对于这些材料的阅读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可自发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思考。随着阅读背景的扩大,学生思考的角度也会由片面性转变为多角度,而且这种思考又会成为激发学生智力的刺激。

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脑壳掏空,精神财富耗尽而无以补充。因此,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并以此来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每天进行阅读。学生主动掌握的知识越多,产生的疑问就越多;学生提出的疑问越多,智力的积极性就越高,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每当学生通过阅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时,他都会感觉是一次巨大的胜利,这种胜利激励着他继续阅读,在此循环的作用下,学生的知识一直处于运用之中,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隐性大纲与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教师教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教他们在阅读中受到教育,要力求每个学生能够找到一本适合他“自己的”书。在阅读这本书中,学生能进行自我总结和认识,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也是自我教育的开始。

阅读英雄事迹时,学生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精神,促使他用英雄的眼光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榜样的力量影响自己;阅读社会舆论的事件时,学生知道批评坏的并赞扬好的,能明确区分出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并以此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阅读具有创造性材料时,学生看到作者的发明被广泛地认识和应用,这种刺激会迫使他在头脑中产生“我也要发明”的想法。这个时候,若老师能够充分地注意到这个学生,并加以适当地引导和鼓励,那么就会在他头脑中播下一粒发明的种子。

二、小学教学改革趋势

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但对一个学生来说,只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不足以实现和谐教育。我国小学教学中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忽视素质教育的提升。教师应根据“两套大纲”的观点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和谐教育达到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学教学改革中,教师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两套大纲”

各学科中的知识点与相对应的课外材料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些教师却认为,连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没学会,没必要去看其他的材料。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而且还要加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然而,小学教材经过多次修改后,再翻看新教材时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只看标题并不清楚教材中所要讲的内容和知识点。

以数学为例,教育者即使看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其中还是没呈现出具体的概念、定理等。那么这些知识点从哪里来呢?运用“两套大纲”的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进行备课,尤其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炼出具体的知识点,形成第一套大纲。对知识点的理解要求教师除教材外,尽可能为学生准备更多切合实际的材料和案例,必要时可替换教材中的内容。这些课外材料用来丰富学生的智力背景。学生的智力背景越丰富,思维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对现实中产生的疑问越多,求知的愿望就越强烈,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感。这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自然就会“一听就明白”。

(二)教师结合“两套大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以来都被教育界所倡导,在此理念上进一步的认识便为“个性化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来看,在普遍的大班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实施的并不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总是要求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教师一路上像赶鸭子一样,一直在赶着学生往前走,成绩取代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有他自己喜欢的学科,那就不必为他在其他学科不能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担忧。应当使人担忧的是那些能在所有学科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却没有一门他真正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也是缺乏创新精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因为分数是通往更高教育的通行证。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隐形大纲加强学生对显性大纲的理解,在学生广阔的智力背景下,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门学科,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向。

此外,对于学困生,第二套大纲能起到特别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堂阅读就会变成死记硬背。”学困生在学习概念、定理等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减轻他们脑力劳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教师应针对每一个学困生,给他们选取不同的书籍和材料,这些书中都是以最直观、最鲜明、最有趣的方式揭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定理的含义的,能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点。

(三)教师借助“两套大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在知识的获取中,如果一个人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学生是被迫学习,那么这将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若教师仅依赖教材传授新知,不区分知识的主次,这样很难一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枯燥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到厌烦,效果自然不理想。而两套大纲能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学校教育的主要缺点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种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困乏。各学科教学之前,教师应事先把本节课中关键的知识整理出来,还要想办法培养学生上课时所需要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

因此,教师要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有趣的书籍和刊物,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所了解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教师在教学中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会带着疑问有意识地听讲,同时,教师的话针对学生的思想,并触动他们的思想,激发学生内驱力,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学生之前阅读时在头脑里留下的思想再次活了起来,努力地朝着老师的思想靠拢,并且进行着深刻地思考。学生思考的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用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向我们证实了“两套大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今,我国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明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运用本文中所提到的实施方法外,还需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探索出更多可以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方法,有效改善我们的教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五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高祀贵,徐洪涛.新教材下关于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6(20):27.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赵静)

李思佳,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朱成科,渤海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小学教育学等。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大纲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人民军队第一部政治工作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