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
◎李 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提出要求和建议。只是说明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实践活动类型的范围更大,给学生留的空间也更宽,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按照数学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但是选择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应遵循:第一,密切联系实际;第二,活动包含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第三,以发现、提出、研究问题为主线;第四,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第五,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应该并重。要注意研究范围的广泛性,注意与其它学科结合,注意选择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依据教学内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各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课时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有些数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光靠课堂学习不易理解,可采取“课前铺垫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如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圆形物体并测量它的周长、直径、填写在表格中,再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密铺”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片,课上通过观察其特点,引出密铺的概念。然后围绕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最后,让学生用各种图形自己创作密铺图案。这样,学生每次亲自实践活动都能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
有些教学内容反映生活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在课内进行实际操作,可采用“课中探究式”教学。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请学生拿出自备的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和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试着摆一摆,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同时提出问题:第一,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第二,怎样很快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在问题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求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有些内容的知识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必须借助实践活动巩固提高。可采用“课后延伸式”教学,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学生对发芽率、合格率等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我们组织了种子发芽实验,计算发芽率;调查全校学生出席情况,计算出席率;统计达标合格人数,计算出合格率。使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升华。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的实践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实践能力较差,应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带领下,采用“以扶为主式”教学。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农贸市场,让学生当小售货员,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到市场买商品等,使孩子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扶放结合式”教学。如教学简单统计表后,组织学生调查、整理学校学生在校情况制成男女生人数统计表,并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再计算出班级的平均人数,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已具备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能力,可采用“以放为主式”教学。如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调查、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如学完“利息”后,学校举办“红领巾小银行”活动,要求学生正确填写存款单,了解当前存款利率,进行利息的计算,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突出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创造性,因此组织形式要灵活。
(一)“大综合”活动
即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或由学生自己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的学习活动,它打破了单一的课堂集中教学的形式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通过社会化、生活化的方式学到有用的数学。
(二)“小群体”活动
即在班级内组成各种形式的同伴团体,它可以由教师组织划分固定小组,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定的临时学习小组,还可以由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他们在小组内能够通过互帮互助获取知识,在交往方面,能够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及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讲座辨析、互相激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群体”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和谐氛围。如教学“认识物体”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学过的物体搭出精美的图案,并说出用了哪些物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
(三)“个人竞赛”活动
在规定时间和场地,以动手操作和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为目的,让学生完成一定量和一定难度的题目。如不用爬电线杆如何测定电线杆的高度?一个圆形的玻璃面,不小心打碎成不规则的多边形,怎样能很快配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桌面?现有适量水、细线、直尺能否想办法测出瓶子的容积?怎样把不规则钢板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些实践性的问题,既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开发学生非智力潜能,实现由家长、教师“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营口市站前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