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7-03-12 16:52夏丹娜
辽宁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位数小数思维能力

◎夏丹娜

刍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夏丹娜

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就是:“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包括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给学生留有独立学习的空间

一个学者曾经说过:孩子们从生活中的数学过渡到粗糙的数学,再到精密的数学,这中间是需要若干年的,所以我们不急于把“鸿沟”填平。而且其中一个个细微的变化,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多了一项“你是怎么想的”的问询,学生多了一些“我的理解是……”“别人是这样想的……”的表达。潜移默化中,这种询问、交流、理解慢慢滋养着可贵的独立思考精神。我们需要在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中埋下这颗可贵的“种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算理,自己掌握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必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教学“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引后放的方法,以第一个例题为主,弄清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再由学生自主解决第二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独立学习的空间。

二、数学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有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教学“认识小数”时,对于学生而言,小数的知识刚刚接触,虽然比较陌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元、角、分和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形式,也就是说学生有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表现为看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就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至于完全正确的读小数,学生还不熟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基础,我利用教学情境,从商品单价引入“小数”和“小数点”。引入小数并指出小数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小数。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价。引导学生利用这样的生活实践来认识小数,并体验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与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三、数学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是思维能力提高的保证,而思维能力则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所以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不仅是帮助学习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去奶奶家”一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梳理,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在分析例题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想:你得到了哪些显性和隐性的数学信息,再思考借助线段图怎样表示这些信息,然后分析每一步算什么和每道算式所表达的意思,练习中让学生在“做、议、试”中想和说,口述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童晖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三位数小数思维能力
小数加减“四不忘”
摆三位数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小数的认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摆三位数
三位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