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微,李晓琳,卢爽,柳志萍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于微微,李晓琳,卢爽,柳志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须与职业标准相吻合。为培养高职建筑人才,要确立培养目标,利用BIM技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注重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精心打造教师团队,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建筑信息模型(BIM);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BIM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汉语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其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展示了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建后维护和运营管理阶段。[1]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真实世界中建造建筑物的构件用数字化的建筑组件来表示,结合众多图像来展示对象。BIM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为开发商、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物业管理方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
2016年3月,黑龙江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我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哈尔滨地铁、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作为BIM技术应用的试点工程,为未来推进BIM应用提供真实可靠的项目实例。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目前,国内上海迪士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天文馆、北京地铁19号线、中煤新城广场、湖南省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成功应用了BIM技术.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个大趋势。
发达国家正逐步将BIM技术融入到高校工程管理教学中,并进行了系列课程改革和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BIM理念还没有完全贯穿到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中。
到目前,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院校,如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设了建设项目管理专业(BIM技术应用方向),我校(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开设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BIM技术被认为是工程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具有突破性的“革命性”技术,整个建筑行业对掌握BIM技术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但目前BIM人才十分短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顺应新趋势,结合职业标准,培养具有BIM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一)结合职业标准,确立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正处于协调和相互融合构建的过程之中。国家职业标准是以国家职业分类为基础,以具体的职业工种的工作活动为内容而提出的对该职业岗位从业员工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2]国家制定了完整的中国标准系列,如《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等中国国家BIM标准,北京(楼盘)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等中国地方BIM标准,门窗、幕墙等各行业制定的相关BIM标准及规范,以及各企业制定的企业内BIM实施导则,指导中国BIM在建筑行业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
高职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是遵循育人的根本规律,紧密结合职业标准,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正确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比如说建筑企业对BIM技术人才要求,建筑业中BIM技术标准的使用情况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建筑信息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等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建设、设计、施工、工程咨询等单位建筑信息管理岗位,从事工程建模、工程模型数据维护、工程模型信息管理等工作,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端技能人才。
(二)对接实际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服务建筑类岗位群为宗旨,以实用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关键,以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为中心构建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理论课程体系。[3]同时构建“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过程的实际演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分析,根据BIM一级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考试对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知识结构,从而确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及能力培养训练体系设置的具体内容为公共课、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实训课程。
1.公共课
公共课的设置应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体现高等教育属性。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汉语表达与沟通、应用数学、入学教育、军训与军事理论、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公益劳动、安全教育、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
2.专业基础理论课
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应以掌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面向产业和职业岗位,满足专业技术理论课的需要。课程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测量、计算机工程绘图、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构造、安装工程识图与工艺、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钢结构、建设法律法规、MagiCAD等。
3.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课
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领域的业务水平为目的,结合职业标准,满足BIM建模员、BIM工程师、技术员、造价员的岗位需求。课程包括工程信息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Revit、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BIM工具软件应用、BIM建模技术、工程质量管理、就业指导与创业等。
4.实训课
实训课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过程的实际演练。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认知实习、工程虚拟仿真专项技能实训、工程建模专项技能实训、BIM工具软件综合管理实训、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生产(顶岗)实习等。
(三)结合专业特点,注重改革教学方法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五大特点[4],基于BIM技术的专业特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学方法。例如要完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模型创建,需要开设Revit、MagiCAD课程。在讲授Revit这门核心课程时,采用任务驱动法,选择的真实的项目案例工程,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根据图纸及相关文件资料要求,利用Revit建筑、结构建模软件,进行建筑、结构模型翻建,进行碰撞检查,模型渲染及动画,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最终提交案例工程建筑、结构模型建模成果文件、模型三维展示。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满足职业标准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认知实习时,应采用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由教师讲解,让学生熟悉建筑构造以及各构件之间的联系,了解各种结构的受力形式,了解施工工艺,效果良好。
(四)鼓励校企合作,积极建立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享先进技术;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编写特色鲜明的教材,设计符合工程实际的教学方案。[5]实训基地是融教学做一体多种功能的共享型实训场所,将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运作平台和实施校内教学做一体的主要场所,以及学生进行综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地。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嘉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哈尔滨天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鑫鸿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五建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在实训室中安装Revit、MagiCAD、广联达招投标沙盘、广联达BIM 5D、广联达BIM土建算量、广联达BIM钢筋算量、广联达计价、广联达图形对量等软件,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应用与企业相同的工程管理软件、BIM管理软件、工程绘图软件及虚拟实训教学资源进行工程管理和虚拟实训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就业就能顶岗工作。
(五)提升专业技能,精心打造教师团队
BIM教学体系建立的重点在于与体系内相关课程的植入,这就要求相关课程的教师都能够掌握相应的BIM知识和相关工程经验。[6]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首先,BIM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走向BIM建模员、BIM工程师、技术员、造价员的工作岗位,掌握真实的工作内容,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次,给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我院教师参加广联达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BIM应用专业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培训,掌握了BIM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及应用。最后,引进企业的技术人才做兼职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总之,伴随着BIM技术的广泛推广,高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必须行动起来,以保证BIM人才持续、稳定的供给。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学生参加2015年黑龙江省BIM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16年黑龙江省BIM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参加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BIM算量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16年第二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有20余名同学通过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设定的职业技能考试,考取“BIM应用技能资格证书”。
[1]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156-159.
[2]龚剑.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93-96.
[3]于微微.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4-56.
[4]何关培.“BIM”究竟是什么?[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0 (3):111-117.
[5]刘任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改革实践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4(4):143-145.
[6]黄海生.基于BIM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74-77.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A Study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YU Wei-wei,LI Xiao-lin,LU Shuang,LIU Zhi-ping
(Harb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rbin 150081,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must comply w 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s,it needs to define training objective,apply BIM technology,scientifically set up course system,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method reform,build practice base,and shape teaching team in order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skills and enhanc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IM;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 mode
G710
A
1009—7600(2017)06—0020—03
2017-04-23
2016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课题(ZJC1316020);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G538)
于微微(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李晓琳(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员级高级建筑师;卢爽(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柳志萍(196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