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雪 张庚乔
谈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
文/陈 雪 张庚乔
农村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档案真实记录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权建设的全过程,是科学有效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加强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对于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进一步增大,现有的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求。
1.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仅是农民认识不够,多数乡镇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也认为可有可无。村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安全、有序的保管和利用。
2.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农村生产投入,民生工程投入及涉农政策补贴,而应用于农村基础档案建设的投入基本上没有。这就造成了农村档案建设工作发展相对滞后,基本档案设备匮乏,缺少基本的设备设施。
3.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匮乏。农村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专业化管理制度欠缺。一方面村级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农村档案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县级档案业务部门由于人员少、经费少等原因,开展业务指导到乡镇一级,村一级档案建设由乡镇负责指导,造成村级档案管理真空。
5.档案保管条件差。有的村无档案柜,档案放在抽屉或个人家中,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保管条件差,对档案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谈不上行政村档案集中管理方便利用了。
按照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原则,加强农村档案系统化建设,强化农村档案文件材料规范化建设,完善农村档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探索农村档案保管工作。
1.加强农村档案系统化建设。一是加强资源体系建设。村级组织建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务村务公开等方面文件资料纳入归档范围。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齐全完整。抓好有关民风民俗、村容村貌、社会变迁、重大事件等珍贵特色档案史料的征集与收集。二是加强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档案管理知识、档案内容或档案目录,传播各种档案信息,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农村档案资源共享。三是加强安全体系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村级档案室建设纳入场所建设范畴。整合资源,配备专用档案室、档案柜和必要的设施设备。
2.强化村级档案文件材料建设。一是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村党支部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任免、考核,重大决定、会议记录,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党员教育、党员评议,理论学习、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先进,党员发展、党员处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名册、党内统计年报表、党的主题教育活动等文件材料的收集。二是强化村级行政管理文件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民主选举、村民会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日常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承包、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特困救助和村民各项权益活动形成的档案资料和名优特产品、科技示范户、产业专业户的档案的收集。三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文件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在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中形成的各种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固定资产登记和村办企业经营管理、债权债务材料等文件资料的收集。
3.完善农村档案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档案人员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基层档案人员的能力上下功夫。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以担当起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重任。各级档案机构应该为农村档案人员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长期的培训体系,从机制、政策、资金上鼓励在职深造,做好农村档案人员的长期规划,不断推进知识更新,不断推进农村档案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二是努力提高基层农村档案管理人才的整体结构,强化继续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现有基层档案人才要既能从事档案管理,又能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现代化管理的人才。结合工作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举办培训班、研究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水平。
(作者单位:桦甸市金沙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桦甸市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