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寻东北抗联一路军历史足迹

2017-06-01 12:35:24口述人刘静祥陈长春
兰台内外 2017年2期
关键词:抚松县杨靖宇抗联

文/口述人 刘静祥 整 理 陈长春

我追寻东北抗联一路军历史足迹

文/口述人 刘静祥 整 理 陈长春

口述人简介:刘静祥,58岁,中共党员,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林业局资源处森林保护高级工程师、泉阳林业局森保协会会员、吉林省靖宇县东北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会员及《抗联文化》杂志编委。他自觉、自费,以15年的敬仰与执着,探寻、收集、整理和研究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历史档案资料和遗迹。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白山人,在泉阳林业局工作、生活36年,熟悉长白山地区的风土人情,自发收集、研究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历史已有15年。我沿着当年抗联在抚松活动的历史轨迹,着力发掘研究遗留、掩埋在抚松的抗日英烈事迹、遗迹、密营遗址。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撰写了多篇有关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联一路军在抚松征战历史的文章:《白山埋忠骨 松水祭英魂——吉林抗日英雄苏剑飞传略》(《兰台内外》2015第4期)、《探访泉阳西顶子抗联密营》(《兰台内外》2016第2期)、《一九三六年八月抗联一路军将领王德泰、金日成率部攻打抚松县城战斗事迹》(抚松县政协《参乡文史》2014年第二辑)、《泉阳林业局建局前史话》(抚松县政协《参乡文史》2016年第四辑)、《雪藏泉阳高四爷小山八十年的抗日忠魂》(《泉阳林业报》2015年7、8、9月连载)。

那么,是何原因促使我涉足抗联一路军史实研究领域呢?

这与我的家世、兴趣爱好和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

在我幼年时,父亲曾告诉我,我的爷爷被日本鬼子拉去当劳工,死在临江县大栗子铁矿,尸骨无踪!长白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父亲在县公安局当侦察员。在工作中,父亲走访当年“拔劳工”活着回来的人得知,爷爷当年被日伪送到临江伪栗子铁矿开采铁矿石。父亲到铁矿寻找爷爷,但无任何线索,却听说了许多日寇和汉奸把头残酷欺压铁矿劳工的血泪事实!父亲只得在伪满大栗子铁矿死难劳工的“万人坑”前,燃香烧纸祭奠爷爷在天之灵。

这件事给我幼年心灵打下的烙印,冥冥之中有种仇恨挂心头。这种仇恨促使我走上东北抗联历史的探寻、研究之路!

2002年,我从朋友手里借到1936年伪满洲国抚松县县长张元俊主持编撰的《抚松县志》。当读到“康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早一时,突来红军匪首苏剑飞率党匪三百余名,分五支队围攻万良镇……余匪丧胆、踉跄向桦甸县境溃鼠”一节时,精神为之一振,颇感诧异!因为我知道,那时抚松县人口二万余、地广人稀、森林广袤、冰天雪地,能聚集三百余众出战之人,绝非等闲之辈!

伪《抚松县志》用536字记述了当时战斗经过:苏剑飞率部围攻万良,经两天一夜三次鏖战,28名将士战死疆场,三百余众无一人被因伤被俘。读过之后,我为80年前抗联英雄苏剑飞所部28位烈士抗日救亡、壮烈殉国的英勇壮举所敬佩,同时也促使我要理清:“红军匪首苏剑飞”是何许人也?他与杨靖宇将军是否有联系?是从什么地方来到抚松?伪《抚松县志》说的“红军”是否是指‘东北抗联’?这支部队突围的抗联将士命运如何……

2007年,我拜谒、凭吊座落在北岗镇的“苏剑飞烈士纪念碑”。通过碑文记载的内容,证实伪满县志所记“红匪连长”就是苏剑飞。当年伪县政府对此毫不知情。我陡然间产生了深入挖掘、整理苏剑飞其人、其事与东北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及抗联一路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创作激情。

我自费到各地考察、考证、收集档案史料,潜心撰写“苏剑飞抗日事迹”书稿。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有关苏剑飞烈士的历史资料非常少:在伪满敌伪档案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东北抗联史也鲜有有关苏剑飞的史料;东北三省和殉难地抚松县革命历史档案无有关苏剑飞的记载;东北各大抗联纪念馆更难觅到苏剑飞烈士的英名和展板。史无记载,导致抗日英烈苏剑飞将军和他的部队的历史功勋、征战事迹,被历史埋没了整整八十年,不为世人和史学界知晓。

因此,我决心要拂去历史尘沙,再现苏剑飞烈士的历史真实。

我利用居住在抗联一路军征战的长白山腹地和抗日英雄苏剑飞殉难地的地缘优势,沿循杨靖宇将军征战轨迹,到各地走访、收集史料、考察战斗遗迹遗址。我注重实地考察、收集实地照片、抗联将士家族史料,找寻抗联一路军重要人物、事件、遗迹遗址细节信息,结合公开出版的有关抗联的文献资料,努力补充、丰富抗联一路军艰苦卓绝、英勇不屈地战斗、生存情节细节,力争弥补抗联史学界缺少具体情节、细节史料支撑的不足,把杨靖宇抗联一路军进行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抗战历史和精神,具体、真实、形象地呈献给东北家乡父老、植根黑土地、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通过13年艰苦努力,我完成了86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雪埋英魂八十年》(初稿)。作品以纪实手法,较完整、系统地向世人揭示了东北抗联英雄苏剑飞率部起义抗日、驰骋东三省、艰苦卓绝地与日寇和伪满军警浴血搏杀,直至为国捐躯、历时4年的抗日救国英雄壮举。

我在写作中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原则,以搜集考证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以抗联烈士真实姓名、征战地原始地名和战斗发生的时间顺序,以苏剑飞率部举旗抗日、远征辽宁热河、投身革命、奉杨靖宇将军之命创建蒙江县(今靖宇县)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临江桦树老坡口阻击战、奉杨靖宇将军军令实施“东扩计划”、攻占桦甸夹皮沟和老金厂金矿、围攻抚松万良、露水河四道砬子河突围战、北岗高四爷小山壮烈殉国”为主线,客观、真实叙述抗联英雄苏剑飞将军在抚松、靖宇等地的抗日斗争历史。其中为突出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了“伪满时东北胡子、匪绺行规和黑话原始特征”,细腻刻画、描写了抗日将士“衣、食、住、行、说、打、敌我态势、人物性格、征战场面”,尽可能地还原东北抗日将士独有的历史原貌,展示了“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园参”栽种历史渊源,表现了深居长白山原始森林里的参农、猎人、伐木工人、山野村夫等“老冬狗子”与抗联将士血脉相通、同仇敌忾、互相帮衬、唇齿相依、同生死、共患难的深情厚谊!努力使读者在阅读中,感悟“抗联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体会、认识、理解伪满时期反满抗日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在国破家亡的“亡国奴”阴影生活中,“骨子里”特有的那种压抑、愤懑、抗争的灵魂激荡!

这部书稿先后得到杨靖宇将军嫡孙马继民、苏剑飞烈士故乡黑龙江省双城市哈尔滨日报社高级记者赵力、《兰台内外》杂志社总编陈长春、抚松县档案局局长姚雷、靖宇县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斌、抚松县北岗镇文广站站长刘延权、抚松县图书馆副馆长孟令冬等同志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2015年8月25日,《长白山日报》对我历经13年自费发掘史料、创作完成长篇纪实文学《雪埋英魂八十年》书稿的经历做了专题报道;靖宇县抗联文化暨杨靖宇精神研究会积极努力运作书稿出版事宜,并决定在2017年邀请我合作考察考证、发掘研究“抗日英雄苏剑飞奉杨靖宇将军之命创建的靖宇县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抗联密营遗址”课题;抚松县域熟悉我的各界人士,热情支持、关注、鼓励我的抗联一路军史实探索研究之举。

来自苏剑飞烈士家乡黑龙江省双城市的记者赵力同志、吉林省和龙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秘书长杨成志同志专程来泉阳林业局,向我了解抗联一路军苏剑飞将军和曹亚范将军殉难史料。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抗联史鲜有记载的苏剑飞和曹亚范两位将军殉难发生地、经过、史料来源、考证作了详尽的介绍。二位来访者闻之感动之余,十分中肯地评价道:“听君之言、知君之功、非十余年不得!”。

特别是年逾六旬的老记者赵力同志感慨地说:“我见过许多抗联史学专家、学者,像刘老弟这样博闻强记、口述史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局顺畅流利、有理有据的民间抗联史学界人士并不多见,可见其用心之良苦也!”

2015年清明节,我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白山出版社》,拜见曾经编辑出版抗联名将王明贵将军回忆录《忠骨》的周为平大校。他看完我写的《雪埋英魂八十年》书稿简介后,十分中肯地说:“抗日英雄苏剑飞事迹,如果不是你偶然拾得线索,潜心研究十余年撰写成稿,有可能将失传于世!”

我谦虚地告诉他:“我仅仅是‘爱好’二字的缘故!”

东北沦陷于血雨腥风长达14年,抚松遭受了日寇践踏、掠夺,也是东北抗联将士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截止今天,我用15年的时间不断研读有关抗联一路军的史料,经过实地考察,在抚松县现已发掘、考证出“万良镇抗日英雄苏剑飞战迹地、西顶子抗联密营遗址、抚安林场青顶子山吴义成抗日密营遗址、泉阳镇细鳞河抗联一路军第七支队李洪斌司令殉难地、露水河镇砬子河‘趟子’抗联一路军六师金日成秘密联络站、抚松东北抗日革命军司令王松山事迹”等十余项即将湮灭、消失的抗联遗迹、历史记忆,所撰写的文章已在《兰台内外》、抚松县《参乡往事》、抚松县《人参果》、靖宇县《抗联文化》《泉阳林业局林业报》、中国红色旅游网等报刊、网络媒体公开发表,填补了抚松县、乃至抗联史学界多项空白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后我将继续倾己所能把在抚松即将湮没、消失的抗日将士事迹、遗迹、遗址系统发掘梳理出来,呈现于世。让集中体现“不当亡国奴的家国情怀,坚定跟党走的必胜信念,宁死不屈服的民族气节,联合抗外敌的精诚品质”的东北抗联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抚松县杨靖宇抗联
抚松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特产研究(2022年6期)2023-01-17 05:06:54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4:14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重走抗联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抚松县书法家协会作品展示
参花(下)(2017年4期)2017-04-10 05:15:41
歌颂盛世 舞动参乡
——抚松县元旦文艺晚会激情开演
参花(下)(2017年1期)2017-01-19 07:25:40
农发行抚松县支行5亿元贷款支持棚改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英雄杨靖宇之死
百家讲坛(2008年17期)2008-09-28 1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