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 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北宋]苏 辙
太尉执事①: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②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③。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④,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6年版《古文观止》)
【注释】
①执事:侍从,古时给地位较高的人写信常用“执事”“左右”称呼对方,表示只敢向对方身边的执事人员打招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②苑囿:皇家畜养禽兽的园子。
③方叔、召虎:皆为周宣王时贤臣良将,方叔曾奉命南征荆楚,召虎曾领兵平定淮夷。
④待选:等待朝廷授官。
【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得以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哪怕只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简析】
本文是苏辙中进士后写给韩琦的一封求见信,着重阐述精神修养、生活阅历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求见太尉是想结交天下豪杰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充分体现了作者十九岁时富有的朝气与锐气。书信一开头就奇兀不凡,完全丢弃仰慕之类的陈词俗套,提出为文与养气关系的宏大之论,可谓先声夺人。接着以激发志气为主题从五个方面对自己作了简要介绍:离乡赴京的原因是欲激发志气;赴京途中所见名山大川足以激发志气;京城雄伟壮观的建筑足以激发志气;闻欧阳修、曾巩等高见卓论足以激发志气;若能结识出将入相、才略冠世的太尉亦足以激发志气。介绍之后明确表示未能拜见太尉的遗憾,强调若能结识太尉将会鼓励自己树立远大志向,再次委婉而巧妙地提出结识太尉的强烈愿望,写得很有气势。在文章结尾部分,最后又委婉地提出结识太尉的愿望。全文从虚处发端,谈论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而从实处收笔,希望在治文与为政之间找到更好的关联。“养气”二字是本文的灵魂,作者紧扣作文当有养气之功——养气重在交游阅历——已观欧阳修养气之气象——欲观韩琦养气之气象这条主线,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可谓纵笔开卷、尽情挥洒,而骤然收卷,势如破竹,中间一波三折,非常有力,与乃兄苏东坡同年写的《上梅直讲书》堪称双璧。但与之相比,本篇仍有明显的不及之处:一、相对而言,本篇尚有浮夸阿谀之风,未能如苏子瞻之文彻底超尘脱俗;二、相对而言,本篇明显有谋篇布局、构思作文之迹,未能如苏子瞻之文纯入化境。苏辙曾自评道:“子瞻之文奇,吾文但稳耳。”奇则自生逸气,稳则难脱俗气,准此而论,苏辙之文浊气更重,虽接地气,但不如苏轼之文清气怡人,更长志气。苏轼之影响力远在苏辙之上,良有以也!
读诗词
《中秋》
[唐]李 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期盼与家人团聚,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本诗歌吟中秋月夜,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描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