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今幸福教育之启示

2017-03-12 14:17
林区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蔡先生蔡元培美育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今幸福教育之启示

沈梦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从幸福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美育与幸福教育之联系,并就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今践行幸福教育的启发与借鉴做具体的阐述,以此让学习者在直观的美育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感受幸福,为幸福教育、养成完全人格奠定基础。

蔡元培;美育;教育;幸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为所有家长的共识。许多学校也一样片面追求升学率,讲求题海战术、唯分数论,因此多少学生埋首在作业和试卷堆里无法抽身。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理想,更多的时候是家长与世俗观念的转让。父母远大的理想代替了孩子的兴趣与喜好,世俗的偏见与现实的残酷逐渐扼杀了孩子奇妙的想象力与大胆的猜测能力。在此应试教育背景之下,一种体现人本主义的幸福教育逐渐走进学校,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幸福教育阐释

幸福教育的核心乃“幸福”二字。幸福是人生归宿,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而存在的”[1]。幸福属于情感世界,即一种满足感,是人的主观感受。幸福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前进,其内涵也逐渐得以丰富。它不单作为一个实体概念,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状态。那么,何为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既是为教育而幸福,也是一种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应该让人类逐步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而,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受教者拥有美好的生活应成为教育最重要的使命。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教授诺丁斯说,“幸福与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作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应始于他们幸福的童年,要真实响应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应该把童年与童心还给孩子。教育应为学习者的生活与成长而存在,学生在受教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幸福生活做准备,这应成为教育的根本追求,即教育就是要立足于学习者的幸福生活,不断引导学习者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教育要承担起为学习者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的使命,要给个体提供日常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个体置身物质生活环境的基本需要。此外,教育还需引导学习者个体人格的完成与心智的完满,因为精神成才是教育的核心宗旨[2]。另一方面,要想学习者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只有当学习者所经历的教育过程本身是幸福的,即只有当获取幸福的教育也必须是幸福的。并且这种幸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达到过程与目的的统一时,才能达到在教育中拥有幸福感的终极目标。因为我们无法设想,在教育上不幸的过程能够结出幸福的果实。幸福与教育二者的关系是要通过幸福的教育,来创造教育的幸福。

因此,所谓幸福教育是指以人的终身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育本身就是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事业;第二,学习者在教育中体味求知的快乐,并通过学习获得对幸福含义的理解,最终获取人生的幸福;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工作成就感带来的幸福;第四,社会不同的人在教育发展中得到创造幸福的能力提升。

二、美育与幸福教育之联系

首先,幸福教育是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价值追求。在追求幸福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做到知识讲解科学求真、品德培养积极扬善,最终达到唯美的教育,这就是教育中的美育[3]。而美育以其直观教育、情感熏陶来提升学生的品位。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受教育给予的幸福。因此,可以说美育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其次,美育与幸福教育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发展,因而突出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核心”的宗旨[4]。而幸福教育讲求从传授幸福知识到培养丰富而全面的“幸福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

再者,在美育与幸福教育以人为本的共同教育宗旨的基础上,两者都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完全之人格为目的。如同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纯粹知识的教育,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创造发展独立思考的环境及催化机制,让个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教育要使受教主体受到包含各种知识在内的整个人类文化的熏陶,成为具有完全之人格,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群体最大的利益就是幸福,教育理当以学习者的幸福为使命。而若将美育与幸福教育都作为教育的过程来看的话,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蔡元培美育思想对践行幸福教育的启示

提到美育,便能想到我国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蔡元培,他是我国现代美育事业的真正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美育思想一方面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美育学说,一方面也继承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美育传统经验,形成了他自己的美育思想体系,并广泛地进行美育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以上美育与幸福教育的联系,蔡元培美育思想对今天践行幸福教育仍有着不可多得的借鉴意义。

1.以美育陶养心性,培养高尚的情感

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5]。幸福教育所培养的人,必定是追求高尚情感的“幸福人”。而就美育而言,蔡先生曾定义为:“美育,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也。”美育非抽象的理性活动,而是直观的具体的感性活动。它通过美或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使人的情感在美或艺术的创作与实践活动中得到激发或宣泄,使人在欣赏美的愉悦中唤起自身的高尚情怀。蔡先生在《美育与人生》一文中指出:人人都有情感,但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原因在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皆有赖于陶养[6]。他又说,一切之美,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以足矣[7]。美育是如何对心灵的陶养和高尚情感的培养产生作用的呢?这需要从美的对象和美感说起。在蔡元培先生看来,美的对象有两种特性,普遍性和超脱性。食入我口,难果他人之腹;衣在我身,难给他人之温。这种物质利益上的相互冲突,是造成人我的区别,是自私自利的主要原因。而美的对象则不同,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观赏;公园的塑像、美术馆的珍藏等等,我与人均不能得而私之。美以其普遍性,打破人我之成见,又以其超脱性而凸显利害之关系。因此,重要关头便有了我们意志坚定、自强不息等的民族气概,这些品质乃源于美育的情感陶养。

2.美育使学习充满乐趣,缓解学习压力

幸福教育讲求的是让学习者在受教过程中体味求知的幸福,感受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埋首书本,苦于题海战术,压力重重,学生感受到的是压力,是劳累。而美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充满情趣,使他们从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在美育过程中,教育者使用饱含美的资源来教导学生,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育活动中对美进行体味和感知。

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是家长不应该对学生或是子女施加过于沉重的压力,直到他们难以承受,精神萎靡然后才想起需要给学生或是子女进行心理辅导,从而缓解他们来自于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使美育融入课堂教学,或在某门课堂教学中努力带领学生发掘该课程的美育因素。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渠道,只有将美育与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幸福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们要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元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让学生在美育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3.美育可以活跃人的思维,激发创造力

蔡先生注重美育的原因在于,美育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除此还因为美育可以活跃人的思维,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可以说,蔡先生在致力于教育各方面的创新与成就应该也是受益于其美育主张。因为他本人不仅主张美育教育,其自身也是一个钟爱艺术之人。他曾说:余不信仰宗教,嗜美术[8]。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深感新文化是国民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一味地靠翻译介绍西学、盲目引进他国文化就可以的。在他看来创造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美育的趣味便是其中之一,在他眼里,缺乏美术趣味不仅对个人毫无生趣,对社会也是毫无价值的。如此产生的事物也只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造的精神”。因此像蔡先生这般拥有“美术趣味的人”,他既可以感受自我人生的意义,又可以将创新和情绪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因此他常常提醒“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通常情况下,人的形象思维是与美的情感相互贯通的。在美的环境、美的氛围中产生轻松愉悦的美的感受,可以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学生不断发明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新时期的教育者们应牢记蔡先生的主张,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是饱含活跃的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里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任意遨游天际,在学习中不断地自由思考,不断地创新。只有这种崇尚自由思考、展示学生个性和创造的教育才可以称之为幸福教育。

这就在无意中要求教育者们,在一线教学中,要切实摆脱传统的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不断探索新的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当前的教育方式。多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在学习中发现美,在美育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4.美育可以强化个性、解放自我,养成完全之人格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个体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但也受环境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时期学生个性特质愈加稳固,个性倾向性也愈加鲜明。自我社交的能力、同伴的评价、师长的态度、学业的优劣等对儿童自信心理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要想有所成就,你就得要勇于坚持个人主见,拥有自我追求,对身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个人如果凡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

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这一主张揭露了宗教的本质,充分地肯定了美育的作用,有力地抨击了清朝时期宗教救国、忠君尊孔的逆流。他主张国民的教育方针,应该从受教育者的本体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7]“从受教育者的本体着想”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强化个性、解放自我、自由发展的要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其美育代宗教思想一方面使教育脱离宗教的束缚,有力地保持了教育的独立地位,从而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美育在新式教育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以及世界观教育等和谐发展,实现健全人格的目标。蔡先生倡导“五育并举”之思想,培养具有“完全之人格”的新的国民。他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出发点,把我国的美育传统与道德建设的思想结合,提出以美育的教育方式,教导人们树立远大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德性、健全的人格,使人的本质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9]。

人的发展说到底是人内在精神的不断丰富,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受教育者内在精神的发育和发展,在今天幸福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应然状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要对“幸福教育”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借鉴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将美育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设置渗透审美思想的校本课程、营造具有审美氛围的校园环境,将幸福教育的审美视点延伸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开展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美、以美促情、以美强思等全面和谐的审美化课程[10]。让受教育者经过与美的交流,逐渐丰富个体经验感受,收获身心的愉悦与和谐,最终实现个体生命的完整和幸福。

[1]李小元,林继枫.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构建地理美育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2]刘铁芳.教育怎样关涉幸福[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3]基于“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教育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6-10-13.

[4]聂振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艺术百家,2013,(9).

[5]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9.

[6]金雅.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5.

[7]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62.

[8]王世儒.蔡元培先生年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19.

[9]朱晏.20世纪早期我国以立人为核心的美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2009,(11).

[10]史凤山.通过学生与美的对话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幸福[J].人民教育,2015,(8).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0.033

G40-014

A

1008-6714(2017)10-0072-03

2017-06-11

沈梦玲(1991—),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

〔责任编辑:钱晓玲〕

猜你喜欢
蔡先生蔡元培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原则
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