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7-03-12 14:17
林区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供给人才改革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长春 130022)

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张冰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长春 130022)

对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进行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角度对高校继续教育在供给侧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基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对高校继续教育实践提出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建立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开启全面创新驱动发展三条改革建议,并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社会转型;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

一、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宏观经济发展概念,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策略核心。我国经济在历经了30年的高速发展后,当前面临内外环境的演变。提出新时期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策略,其核心是以提高经济供给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而系统化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化调整,对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调配,满足经济供给端与经济需求端的结构适应性。以经济供给质量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而持续化发展,这正是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核心,也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高校继续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针对性地作出人才培养方向及策略的适应性调整,将人才培养从规模化向质量化转型,从社会经济对人才数量的需求拉动教育发展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供给侧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既是国家发展对高校继续教育提出的要求,更是高校继续教育实现革新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1.高校继续教育供给结构失衡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整体构架上具有复杂化的特点,在高校继续教育前期阶段为满足社会对人才数量上的需求,急剧扩大高校继续教育的实体规模和教育范畴。在特定历史时期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社会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不仅难以实现人才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侧重于对专业专项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培养,进而导致社会人才的能力片面化、单一化。在社会经济提倡提升供给质量的前提下,这种单一化知识结构的人才难以为经济生产活动提供所需能力,进而导致这些社会人才的就业难,反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亦难。这种两难的高校继续教育处境,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继续教育供给结构的问题。

2.高校继续教育供给质量不高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据统计,2015成人高等教育招收本科生共计236.75万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生共计725.8万人。高校继续教育在规模上已经遥遥领先世界上绝大多数教育发达国家,但是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外延模式,也就是说并非强调教育质量而是强调人才的培养数量和知识专业的范畴。而相对更强调人才质量的内涵模式却没有得到发展,导致人才数量过剩却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价值不高。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普遍存在“千校一面”的现象。各高校继续教育都着重发展“主流”学科,在人才培养结构中出现了严重的偏颇。这些社会人才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相互间会产生激烈竞争,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更为宽泛的领域却出现了人才稀缺现象。因此不可否认,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功利化思想,在人才质量上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偏颇。

3.高校继续教育供给创新乏力

社会经济结构向供给侧转型,意味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而人才培养方向则必须是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加强调对于人才专业专项技能的培养,同时也缺乏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教育。人才知识结构的单一化,使得人才的综合素质难以形成而且严重缺乏创新能力。高校继续教育长期以来都极力追求招生数量,以经济利益为继续教育导向,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在办学方向上始终没有实现特色教学和优势发展,这使得高校继续教育缺乏提升教学质量的驱动力,更没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人才素质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培养,进而导致人才严重缺乏创新能力。

三、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转型路径

1.加强国家层面顶层设计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也必须随之进行转型和优化。高校继续教育的深层结构调整,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调控。只有从教育体制层面提出创新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制度政策,才能够为高校继续教育的结构性调整给予整体性的导向。同时高校继续教育也应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切实将人才培养方向与之进行契合,进而使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进入中低速状态,不再以人才培养的数量为标准,而是着力于建设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教育结构。只有高校继续教育的顶层结构与社会再转型相适应,才能为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方向和教学策略优化提供科学性的先决条件。

2.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首先,建立继续教育质量监管制度。由省级教育部门、高校继续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以及继续教育的实践者共同参与制定高等继续教育质量监管制度,并在各高校继续教育当中贯彻实施。继续教育监督管理制度旨在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性作用,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实践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进而从外在作用角度约束高校继续教育的合理性,帮助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人才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继续教育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中包含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定期、定向抽查与评估。对轻微不符合监督管理标准的高校提出警告和批评,对于继续教育质量难以提升并且没有进行创新和改革的高校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公开批评。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继续教育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科学检测和评析,进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归因,并用大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帮助高校继续教育进行教学策略改革。同时,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监管制度应对社会进行开放,欢迎在高校进行继续学习的社会人员提出意见并给予合理回复,进而使高等教育质量监管能够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并生成建设性意见以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进步。

3.开启全面创新驱动发展

高等教育的职能部门相对比较松散,不仅职能部门众多而且相互之间难以形成协调的有机系统,导致高等教育在政策实践的过程中,一些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性而且多部门之间的矛盾不能进行有效协调,这使得高校继续教育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力。所以,当前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必须进行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对继续教育机制进行优化,对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调整,进而使内部资源得到合理调配和优化利用。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具有创新的驱动力,驱动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向着经济形势新常态的供给侧方向发展。同时,高校继续教育也应在技术层面进行实时创新,应开设一些高端性的教学课程,为社会培养高技术人才,比如在“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云计算”“VR”等领域,都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方向。不仅开设高端课程,更要在高端课程上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进而真正实现为供给侧经济模式培养高能力人才的继续教育目标。

[1]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33—39.

[2]马勇.问题与路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4—7.

[3]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35.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0.008

G724

A

1008-6714(2017)10-0018-02

2017-06-26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拟立项课题“基于全民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制创新探讨”(GH16637)

张冰洋(1980—),女,吉林长春人,讲师,硕士,从事先秦两汉魏晋文学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海波〕

猜你喜欢
供给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