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
新时期话剧的“无奈”及解决路径
李 琳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
当前话剧市场主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小城市难见话剧演出;话剧的发展面临演员青黄不接,剧本质量下降,无视娱乐道德,娱乐元素过量渗透等问题。因此只有政府层面做好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编、导、演人员做好深入学习及借鉴,国家级话剧团体发挥示范效应及引领作用,话剧的振兴才有希望。
新时期话剧;无奈;路径;分析
当前,话剧基本上也就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这样的发达城市有市场,二、三线城市几乎看不到话剧,即使个别城市有话剧展演,因票价高昂反响也很平平。话剧状况与文革前相比大相径庭,那时涌现了一批经典的话剧剧目和话剧大家,在引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时,个中情节让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这其中既有时代的因子影响,也有话剧人自身的原因。本文试就新时期话剧的“无奈”及解决路径作简要分析。
与影视演员相比,话剧演员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同时剧本质量下降,娱乐元素过量渗透影响了话剧的传播和繁荣。
相比影视演员,话剧演员的收入显得十分微薄。在计划经济年代,各行业之间收入差别不大,有政府投入,话剧演出有企业、学校包场,娱乐市场相对单一,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安心创作,以打造推出精品话剧为荣。
随着国家体制改革,许多文艺团体成了“自负盈亏”“自谋出路”的企业,话剧演员面临生存危机,有的改行去做影视演员,有的下海经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话剧演员容易被忽视,导致该职业成为边缘型职业。2010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文章“幕布后的话剧众生”披露的北京人艺的工资单:“北京人艺一级演员平均工资是2536元;二级演员平均工资是1839元;三级演员平均工资是1444元;四级演员平均工资则只有882元。另外还公布了一些大家熟知的话剧演员的工资单:宋丹丹为:2752.32元、徐帆是2920.67元、陈小艺是1720.06元、何冰是2558.99元、胡军是2175.17元。”[1]这份工资单后被人艺的演员证实没有太大出入。虽然只是基本工资,没有涵盖演员排练的劳务费及演出报酬,连国家级话剧团体人艺演员的工资都如此微薄,可想而知全国其他话剧演员的生存状况。据说孙俪出演《甄嬛传》每集片酬30万元,出演《芈月传》每集片酬80万元,陈道明出演电视剧《楚汉传奇》时片酬拿了2000多万,国内当红男女明星拍电视剧的价格每集一般也都在30万元以上。话剧演员排练周期长,需要一两个月,排练费每天不过几百元;而演出时间又短,一般也就一两个小时,话剧不像电影、电视可以拷贝、复制,话剧必须现场观演,话剧因受众人数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演出的票房不会很高,加上编剧、导演、演员及舞台设计人员的报酬,以及服装、道具等高昂的费用开销使得话剧的盈利并非易事,没有几轮演出,是很难聚集人气,打动观众,打开市场的。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年轻话剧演员从专业学院毕业后,为了交“四金五险”而找个单位落实工作关系,他们不愿过多体验生活,不愿虚心向前辈学习,所以也就难于热爱舞台。也不安于仅仅跑个龙套,还未混到扮演主角就忙于跟市场上的经纪公司签约投身影视行业。在年轻的话剧人中对话剧持有理想抱负和艺术追求的不多,大多追求剧场效果,追求市场效应,追求票房的火爆。他们不愿深入生活,缺少生活体验,对扮演的角色把握不准,难以打动观众,更谈不上传神入化,长此下去,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当前的很多话剧中已鲜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回味的优秀演员的精彩表演了,演员的更新换代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更不能奢望“表演艺术家”人才辈出。
当前,剧本的印刷和出版非常有限,一般人难以阅读到剧本,剧本的功能好像只是用来作为演出的基础,剧本的作用及重要性容易被忽视。剧本话题雷同,内涵肤浅,深度不够,沦为浅显的快餐文化,导致观看话剧表演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娱乐节目,今天很难看到那种不仅演出效果好而且可以阅读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秀剧本。在日本和韩国,奉行“编剧中心制”[2],编剧的薪酬在所有成员中是最高的,所有演职人员为编剧服务,其权力最大,编剧可以整合、协调所有资源,编剧的地位类似于我国的导演。如果我们借鉴日韩作法,对优秀剧本产生会有推动作用。
剧本水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话剧的传播。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文艺界未出现那种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作品,话剧也不例外。一部经典话剧的产生,首先离不开编剧的精心打磨。上个世纪出现了老舍、曹禺、洪深等戏剧大家,他们的作品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假恶丑,弘扬了真善美。在中小城市,人们很难看到话剧演出,如果剧本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那么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剧本来弥补话剧传播的不足。在这方面曹禺先生作出了榜样,曹禺曾说:“我写戏时,有个想法,演出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准备演,也能叫人读。也就是说,我写的剧本,能看也能演,以前没有人写那么长的舞台提示,我是想多写点,主要也是增加剧本的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也希望有助导演和演员理解人物,为此,我写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的,是用心写的。”[3]好的剧本不仅是精彩演出的基础,同时也是可供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这样传播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性。
娱乐元素过度泛滥导致话剧沦为消遣的工具。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娱乐业衡量作品的影响往往以票房的高低为标准,观众更多关注作品的情节是否离奇,是否运用了让人炫目的高科技手段,是否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俊男靓女;而对作品的内涵、精神往往关注不够,话剧也不例外。相当一部分话剧人在可观的商业利润面前自甘堕落,媚俗跟风,忽视话剧精神,不仅剧本内容雷同,在剧场设置、舞美设计、宣传形式等方面也人云亦云,照搬照抄,演员表演粗制滥造,有的与街头杂耍、搞笑相声无异。
人们评价话剧作品,往往关注表象,如故事内容是否与社会问题、时代热点相关,舞台、服装、灯光设计是否华丽时尚,是否借鉴国外话剧的表演形式,较少留意话剧对人生价值、审美观点、社会规范及正能量的关注等,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的优秀演员的表演已经很难看到了。
话剧的振兴必须靠多方面努力,政府层面做好政策扶持及引导,演员不急功近利认真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表演作品,国家级话剧院导演及演员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十几年前,内地城市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如今各地出现人气不错的万达、横店影视城的兴旺局面;只要各方努力,话剧市场的未来也会欣欣向荣。
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样国家级的话剧单位要进一步顺应时代的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减少政策的束缚,允许这些具有深厚表演功底的话剧演员参演影视剧,获得应有的报酬,体面地生存,再回过头来发自内心地献身话剧事业。要对各省市仍在坚守的话剧团体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积极鼓励民营剧团做好兼顾市场及传承话剧精神工作,上演更多的既迎合观众口味又富有思想性的话剧。
大力倡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排演话剧来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中小学校通过排演课本剧,大专院校的学生通过排演中外名剧来引导学生向善存真,但是一定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政治主题宣传模式,让观众在笑和哭中思索,悟出人生真谛。在这方面,安徽省教育厅做了有益尝试,已经连续举办过课本剧大赛及“青春·理想”自创话剧大赛,在中小学及大专院校产生了良好反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宣传教育功能是让人们跳出物的限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既要学习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借鉴国外的表演艺术及管理体制,但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切不可盲目跟风,到头来迷失了方向。越是全球化,越应坚守本民族本色与欣赏个性[4],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经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过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工作,将传统文化的振兴作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及戏曲作品,我们可以结合时代的要求改编,改编不仅是删减原著的篇幅,使之在120~150分钟演完,要敢于抛开既有模式挖掘原著的思想和精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凯蒂·米歇尔在改编的幅度和魄力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话剧是舶来品,上个世纪初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相比,话剧是年轻的艺术。话剧演员可根据剧本内容,学习、借鉴和运用传统戏曲的表达手段,在形体设计、服装设计、台词设计等方面都可借鉴戏曲的经典元素,这样演员的表演会增添很多曲艺的韵味。根据需要运用戏曲的韵白、京白等方式来把话剧舞台上的一些生活化台词处理为艺术性台词。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使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为话剧所用,丰富话剧表演艺术。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徐帆在出演话剧《蔡文姬》和《风月无边》时,她恰当地运用“戏曲唱词”并融入练就的“戏曲身段”在人物形象中,为表演增色不少。
学习、参考其他国家的话剧模式,将他们的优秀剧目引进中国,展现其他民族的喜怒哀乐和风貌人情,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打开我们的创作思路,解放我们的话剧思维是有裨益的。“话剧民族表演艺术的理想境界是形神兼备、生活气息与诗意情境共融。在技巧技术方面,话剧民族表演艺术不拘一格,博采众长,探索适合现代民族审美需求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技巧。”[5]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借鉴对话剧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国家话剧院不能像民营剧团那样过于关注商业利润,更要承担传播主流价值观、净化精神环境,形成注重话剧精神和格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形象。北京人艺自1952年建院以来,创作演出了《雷雨》《龙须沟》《茶馆》等300余部话剧作品,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舞美都始终恪守以为人民演出作为创作的中心,即使是跑了一辈子龙套的演员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们始终坚持按艺术规律办事,坚持“戏比天大”,坚守话剧精神及本色,不拜金、不媚俗、不跟风。《雷雨》有成百上千的版本,但《茶馆》就像非遗一样被人艺几代人传承着,他们为《茶馆》量身定做挑选演员,几代导演让这部话剧拥有它独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人艺在反复上演传统经典话剧的同时,不断推出时代精品力作。北京人艺不仅不断培养自己的实力演员,而且也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观众,近几年的票房收入都不低于3000万。
前文提到,老牌明星陈道明在拍摄影视剧时片酬很高,他与“话剧明星”何冰联袂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仍然用心去演,没有一点马虎。冯小刚曾说,陈道明出来演话剧与钱无关,一定是出于对观众的诚意,最后的票房也确实证明了陈道明的实力与影响。著名电影明星潘虹出演《雷雨》中的“蘩漪”,香港影星梁家辉出演《倾城之恋》,实力派影星刘晓庆出演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风华绝代》;当红明星李宇春出演赖声川导演的长达8小时话剧《如梦之梦》[6],全国巡演两个多月,排练及演出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且牺牲了演唱会、出席电视嘉宾、拍电影等这些赚钱极快的节目。著名喜剧明星陈佩斯精心打造的《阳台》,情节安排和台词设计极具匠心,包袱密集,笑点自然,思路清晰,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农民工生存的不易,讽刺了官员的贪欲及色欲。那些坚守在话剧舞台上的人艺、国话及上海话剧中心的明星演员们(濮存昕、何冰、冯远征,唐国强、韩童生、张凯丽,奚美娟、焦晃、吕梁等)出演影视剧的片酬不知是话剧的多少倍,可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他们主演的精彩的、高水准话剧。这些明星们显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是出于对话剧的热爱才出演话剧,同时也说明话剧逐渐成为对城市有影响力的娱乐方式之一。
在当下中国谈到话剧作品,人们就会想到林兆华、孟京辉、査明哲、李六乙、徐晓钟、熊源伟、谷亦安、王晓鹰、任鸣等话剧导演,话剧在宣传时也喜欢打上“林兆华作品”“孟京辉作品”“赖声川作品”等字样来暗示、体现话剧风格并吸引观众,一方面说明这些导演的作品在观众中很有市场,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风格成熟。这些优秀导演经手的作品无疑值得年轻导演去学习和借鉴。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建设也要不断适应、改进和跟上,不仅体现在种类丰富的娱乐方式上,更应体现在较高的价值追求和艺术水准上,话剧人理当做好继承、借鉴和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的编剧坚守话剧良心,创作出更多具有生活气息、语言符合角色身份、贴近观众思想的话剧形象;只要我们的导演坚守话剧精神,把握娱乐尺度,重视娱乐道德;只要我们的演员坚守话剧理想,提高文化修养,深入体验生活,热爱舞台艺术;话剧的春天就会指日可待。
[1]张璐晶.幕布后的话剧众生[J].中国经济周刊,2010(14):25.
[2]周珉佳.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154-158,171-172.
[3]田本相,刘一军.苦闷的灵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02.
[4]刘志梅.戏曲文化精神的再认识——对当前戏曲研究部分观点的反思[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5,36(2):18—21.
[5]吕双燕.中国话剧表演史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63-65.
[6]高鸽.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5:94-100.
【责任编辑 朱世广】
The Plight in Current Drama and the Solutions
LI Lin
(HuainanUnionUniversity,Huainan232038,Anhui)
The current drama markets are mainly in the north and other first-tier cities. It’s difficul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o see drama performanc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such as shortage of actors, the decrease of the quality of the script, ignoring the entertainment moral problems and excessive infiltration of entertainment elements. The revitalization of drama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governments, learning program for screenwriters, directors and actors, and the exemplary effect offered by nation-level drama group.
current drama; plight; solutions; analysis
1674-1730(2017)01-0134-03
2016-04-2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以来戏曲演剧与话剧导演关系研究》(SK2016A0550)
李 琳(1973—),男,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写作学研究。
J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