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与实施
——基于社会服务职能
朱艳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专业建设为根本,以专业链的形成发展来服务产业链。以职业院校为评价主体,校本质量评价及时获取校内校外各方的反馈信息,对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等做出调整,激发高职院校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质量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校本质量;质量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建立以校本评估活动推动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内容[1]。
社会需求是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有力推动。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发掘现有的软件硬件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和技术,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范围应是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中小行业企业的实用技术推广、生产工艺的革新改进、项目的研发与论证等。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性质是结合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专业建设为根本,以专业链的形成发展来服务产业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本着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培养出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2]。校本质量评价以高等职业院校为评价主体,及时获取校内校外各方的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对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等做出调整,激发高职院校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质量内涵式发展。
校本质量评价的核心主体是高职院校。在评价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综合参考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在校学生和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等主体的评价意见,使学校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融合,注意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3]。
高职院校的校本质量评价,既要考虑周边地区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又要关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动向;既要考虑学校内部当前的资源建设,又要预测到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与未来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应构成校本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
(一)评价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方面
校本质量评价的有效实施必须调动评价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但由于评价主体缺乏评价意识,对评价目的不明晰,导致各个评价主体对评价工作认同感低,参与程度不高。评价工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由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推动,而各个评价主体则认为校本质量评价与自身关系不大,或是让自己处于评价客体或被评价者的身份。这种消极的主体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实施目的的实现,使得评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阻碍了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的进程。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改变评价主体对评价的被动、甚至是抵制的意识,发挥评价的反馈、协商等作用,贯彻"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评估理念。
(二)评价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校本质量评价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影响到评价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保证。当前高职院校的评价管理大多关注质量评价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忽略了调动参与评价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很难保证校本质量评价的有序常规化进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评价活动的实施与执行,并让各个评价主体认识到质量评价的作用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从而保证评价活动的持续推进。
(三)评价目的性方面
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终极目的是进行质量诊断,推动内涵建设及提高办学质量。受传统教育考核评价的影响,实施质量评价的部门和人员没有厘清质量评价的目的,将其视为一种考核、奖励或惩罚的手段,持消极态度应对评价活动。这种片面的评价观使校本评价偏离了原本的评价意图,而参与评价的教师、学生等评价主体只是注重单方面改善影响自身评价的指标,片面服从领导者的管理,忽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更不会提出有建设性的评价意见,将校本质量评价等同于区分优劣的手段,造成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处于目的性不强的境地。
(四)评价内容方面
评价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两大评价主体的评价具有片面性。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课堂教学、教案编写、作业批改等外在内容,忽略隐性内容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多以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课程体系内容的掌握,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
(一)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根本
1.专业定位与建设策略
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规格,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分析毕业生的综合信息,全面总结就业工作经验,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做好人才培养规划、专业结构调整、为推进课程改革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2.人才培养标准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职业迁移能力和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够把握现代技术发展态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性。
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评价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仅仅依据学校内部制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指导实施,忽略了相关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估意见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
二是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严谨性,评价的各项指标的确定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指标内部各构成部分权重的确定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够科学全面,因此不能真正反映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对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有更加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评价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评价是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以及职业发展要求,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与能力满足职业要求及社会需求的程度所作的价值判断。
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的培养提供了可以遵循的参考依据,进行校本质量评价时即可由此判断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合理可行。
3.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高职院校的课程必须反映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让学生获得应用性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不断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将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注意吸收岗位技能要求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教学体系则要实现与企业的各项职业要求零对接。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场所的工作实践培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反映职业能力,能够从多种学习工作情境收集信息展开评价,评价的作用则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有助于改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性学习,将机械操练的知识体系转变成探究性的创新应用的知识体系。
4.教材建设与选用
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载体,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与选用是人才培养实现的媒介。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文字载体,教材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4],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本着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教材的选用应紧紧围绕专业技术的更新、新工艺的改进等要素。
另外,因为工艺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生使用的教材常常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结合所培养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水平,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参考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学习目标是教材开发的出发点,也是教材开发的核心,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注意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选取学习材料,内容生动新颖,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的编写应按照任务载体的形式设计,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实践的能力,以及其他可拓展到未来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基本素质。
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打造一个质量优良的编写团队。首先,通过培训和到企业的顶岗实习锻炼等途径,让教师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保证教材编写内容与未来职业要求的一致性。其次,应吸收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等参与到教材编写团队中,引进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教材的学习内容真正体现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
(二)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关键
1.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职业教育知识具有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获取是在工作场所通过劳动实践获取的,二是所获得的职业知识最终要为实践服务。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基本要素。接受专业学习实践培训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在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环节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
2.教师和学生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教师评价。双师结构的教师具备了某个专业领域的一定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他们的参与可以加快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二是学生评价。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经过工作岗位的实践检验,可以对本专业的专业建设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是否以实践为导向,学生是否养成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这些都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客观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的保障
教学师资队伍评价是对高职院校的师资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指标,主要包括合适的师生比例、师资结构比例等方面,对整体的校本质量评价有影响。
1.专业师资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是重要的质量指标
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在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实践操作技能、企业工作经验,还需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实际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5]。
2.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是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定专业课程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兼职教师拥有实践技能,熟悉工作场所的各种可能问题,有更强的应变分析能力,对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诉求有更好的了解,可以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职业院校中的兼职教师应参与到学校的工作室建设、产学研合作研究等活动,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强化。因此职业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并做好专业理论教学方面的培训工作。
基于服务社会的职能,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推动院校内涵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6]。
[1]陈汇.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2):72-75.
[2]刘华,韩蓉.中职“德能双轨”多元化评价模式研究报告[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94-98.
[3]肖称萍.高职院校校本质量评价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 (1):59-67.
(三)优化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学校层面,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创业型高校;政府层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创业运行模式[6-7]在项目孵化、资金和创业咨询、评估与跟踪指导环节予以有力支持,建立全方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同时,可以从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优化活动和课程设计,可以依托社团化管理等途径完善创业课程学分制度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吕一军,邹良影.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52-53.
[2]崔彬,张亚维.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扬州大学本科生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 67-71.
[3]彭鑫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品牌, 2015(4):164-165.
[4]崔彬,张亚维.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76-71.
[5]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81-84.
[6]李丽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平台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82-84.
[7]钟云华,吴立保,夏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2):86-90.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
[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广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科研基金项目筹备会顺利召开[EB/OL].[2017-01-03].http://www. fltrp.com.
[5]徐月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课中开展情感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176.
[6]陈寿根.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5-8.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The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U Yan-hong
(Fu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Fushun 113122,China)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ombine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skill talents,based 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and serve the industrial chain by professional chain.With the main body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e school-based quality assessment gets the feedback message from campus and off campus,adjust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stimul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ocial service;school-based quality;quality evaluation
G717
A
1009—7600(2017)02—0037—03
2016-12-29
辽宁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 2016—2017年度课题(2016XH01-07);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年度课题(2016XB01-6)
朱艳红(1972—),女(满族),吉林蛟河人,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