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探析

2017-03-12 11:09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校地服务型党组织

杨 霞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探析

杨 霞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高校具体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途径。通过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构建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发展机制,如:树立校地共同发展协同推进的观念、建立服务资源共享、统筹共建协调机制、校地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校地共建合作“协商”机制、校地“两联三共”的活动机制等,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在实处。

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机制创新

党中央要求“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①,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地方高校具体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途径。当前,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拟对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地方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现状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越来越得到高校党组织的重视,虽然高校党组织在服务地方中具有思想工作、组织协调、人才智力三大独特优势,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方面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效果却不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办学,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很多仍然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相适应,“墙内办学”思想严重。对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认识不深刻、领会不透彻,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足。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在社会服务上还等着社会需求“找上门”等,没有实现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寻求合作”的角色转换,工作职能也没有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而进行转变和调整。

还有的地方高校是新建本科院校,过去的办学基础多是师范专业,专业的限制不能满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需求;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过去的办学层次是专科,办学条件、科研实验设备等缺乏,因此,这类高校也困于主动服务地方。还有的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缺少了解,没有条件开展社会服务。再者由于刚升本不久,难免有功利思想,急于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师资力量数量、质量都不足,因此也无暇顾及服务地方。有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后办学定位还在摸索中,办学特色还在培育中,缺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在服务面向方面不清晰,难免有些盲从和无所适从。

(二)服务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高校对服务地方的管理组织不重视,自然谈不上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加之少数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存在重教学科研轻服务的思想,社会服务停留在一般口号上,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工作难以开展;学校没有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各党组织根据学科特色和师资队伍情况自主开展服务活动,显得散而没有合力;有些因利益驱动“单兵作战”,但也显得势单力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不科学、不明确,没有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致使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动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不到位,基层党组织的没法主动开展服务活动,影响了服务效能。

(三)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管理主要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一般的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其办学性质和学科专业发展不甚了解,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层次办学时间较短,相比老本科院校而言缺乏社会知名度,也造成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其社会服务能力的状态缺乏了解,甚至质疑。

大多数地方政府在面临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寻求新突破之际,也迫切希望依靠和利用高校的人才、智力、信息、技术和思想来提升与发展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在涉及一些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决策时往往找“985”“211”的高校,或者是寻求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工科、医学、财经类等的高校的支持,鲜少征求一般地方高校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主动沟通,相互交流,取得共识方面也做的不够。

地方高校办学时间不太长,大多依据教师的状况办专业,其弊端是脱离市场需求,不能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实现高等教育事业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这也造成了地方高校服务能力不足的主要障碍。

二、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机制

根据地方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只有构建行之有效的务地方发展机制,强化政策与制度引领,才能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在实处。

(一)树立校地共同发展协同推进的观念

“协同创新”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发展方针。地方高校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观念,本着“自愿、互补、共建、共赢”的原则,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的深度转型发展,与地方开展协同创新、协同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服务与先锋示范功能,最大力量促进地方高校通过服务地方实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最大程度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力度,激发办学活力、拓宽发展空间,不断增添地方高校的“地方色”。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优势主导产业、社会建设等,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地方长效机制,主动融入地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带头联合开展科技课题攻关,自觉加强先进文化创新与传播,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提升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促进校地事业与基层党组织共赢发展。

(二)建立服务资源共享、统筹共建协调机制

地方高校要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统筹学校的各种相关资源向服务社会方向流动。主动面向地方和社会征集服务需求信息,加强服务过程中的协调联系,统筹与调配党建资源。做好师生党支部和党员对接服务需求的组织发动,加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及时了解地方的需求并根据此而制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制度等,健全活力型服务体系,促进服务载体特色化。

(三)建立校地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校和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当前,各地为推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需通过科技创新加大深化改革,因此,地方政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支撑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科技和人才;而高校正是培养高素质、有一定科技知识、应用技能的人才和劳动者,同时,还储备人才和加快科技开发,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地方与高校增强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是顺势而为,校地共同的利益驱动是合作的动力所在。但双方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仅凭良好的意愿和热情是持续不长久的,需要以长效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中要充当主动的一方,要站在地方的角度以主动服务意识考虑地方的需求、困难和利益,主动为地方提供服务,赢得地方的信任、支持和配合,确保地方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

(四)建立校地“两联三共”的活动机制

地方高校根据党员专业特长、岗位职责等分类组建服务地方示范团队,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服务组织形式改革,深化以校地支部联建、课题联研、人才共育、文明共建、文化共享为主的“两联三共”服务载体创新。

1.实施支部联建“互融”工程

以提升党支部堡垒水平为目标,按照开门开放、互联互融原则,根据校地双方年度工作要点与工作进程安排,地方高校师生党支部与地方单位党支部结成“活动互融共同体”,联合开展特色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学习讨论会、社会服务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实现双方支部活动在组织生活、党日活动、党员教育、专项教育活动、服务社会等方面互融共进,增进双方党员之间的互动了解,深化友谊,提升双方支部建设水平。

2.开展科研课题“联研”项目

以互补“短板”、共提水平为目标,按照“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原则,校地共同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学术科研平台、人才与智力优势,组织党员师生为地方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课题、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提供“联研”支持,和申报课题给予优先照顾。双方通过“互联网+”形式,组织课题“联研”团队,组建党员专家队伍,大力推进高校智库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聚焦地方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成立科研攻关示范团队,汇集校内外人才和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的难题解困,提升学校在经济社会转型、社会文明发展中的贡献度。

3.推行党员义工“双定”计划

高校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联合,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目标,按照需求互接、优势互补原则,结合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质量提升等需求,双方充分利用各自党员的专业所长、兴趣特长、经验资源等优势,共同开展定时、定向的量体裁衣式党员义工服务,即相对固定义工时间、定向服务对方需求。如地方高校邀请中小学校基础教育的优秀党员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参与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担任相关专业实践课程兼职教师或第二班主任,帮助地方高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中小学校邀请地方高校高职称高学历党员教授担任相关工作专家顾问,帮助中小学校提高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水平,促进中小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4.推进师生成长“共进”行动

以务求实效、实现共赢为目标,按照“结对共建、合作共赢”原则,地方为地方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搭建服务地方的实践平台、服务平台,支持高校党员师生在地方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的专业见实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地方高校为地方的党员教师学历提升、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实现双方党员共同成长。

(五)建立校地共建合作“协商”机制

以平等友好、合作共建为目标,按照“自愿友好、民主协商”原则,校地双方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地方基地定期协商机制,有双方党组织负责人主持,每年6月、12月召开服务型党组织地方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年初协商本年度的共建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半年召开1次小结会议,主要讨论在共建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年终召开总结大会。

总之,落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只有健全相应机制,也只有化为制度,才会有成果。

注释:

①见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Inno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Xiɑ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 Sichuan 614000,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is an approach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aim of serving the people.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echanism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re constructed,such as:establishing a concept for common development,service and resource sharing,co-ordinate building,consultation mechanism and activity mechanism,hoping to take the aim to construct 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ervice-oriented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Mechanism Innovation

D262

A

1009-8666(2017)09-0131-04

10.16069/j.cnki.51-1610/g4.2017.09.021

2017-09-02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项目《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川教改办〔2015〕4号)2015-07-21

杨霞(1963—),女,河南开封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方忠]

猜你喜欢
校地服务型党组织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清华党组织公开
校地共建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逻辑与现实
——以C9 高校为例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校地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初探——以四川工商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