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2017-03-12 10:11姚志龙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老师课堂

姚志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姚志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在长期的高校课程教学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实践中,体会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推广中存在着主体观念不清,组织者的传统教学习惯浓厚,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师生接受新型教学模式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社会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对参与式理念的培养及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参与式教学实践,可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我国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练习等,上述方法各有其所长,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讲授法,但往往会演变成“满堂灌”,并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1]。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都享有平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学习模式[2]。其特点是所有参与者都主动思考、合作共赢、相互启发、自由平等。参与式教学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人人平等参与”的理念。参与式教学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定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是一种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建立自由民主思想的先进教学模式。高等学校应当大力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3]。

长期以来,教师忙着讲,学生忙着听写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胆识的培养[4]。现代农业背景下,各种参与式农科教学模式在我国有意识的推广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5],在促进各级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员主动学习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但“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推广现状并不理想,教师和学生都更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方式。笔者在环境学原理、土地资源学、土壤学等课程教学和长期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中,大量应用了这一教学方法,各方面反响良好。教学及培训实践告诉我们,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及全民参与理念的培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深感参与式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大面积推广应用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参与式教学模式推广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观念不清晰

长期以来,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始终处在受教育和被培训的地位,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师生双方都习惯性地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课堂的导演、主演和裁判,学生下意识地变成了观众、听众,甚至于看客。教学主体不清,学习者的受体意识难以改变,使得学员课堂参与意识淡漠,学习积极性不高,探索兴趣不浓,思想消极,行为懒惰,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在开始推广参与式教学方法时,大多数学员都不愿意接受,都习惯性地选择让老师满堂灌,自己不愿意思考,不愿意翻阅资料,不愿意或害怕在公众场合陈述自己的观点。结果是特别容易产生课堂疲倦感,半小时以后,相当一部分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打瞌睡。老师出力不讨好,学生学习无兴趣。

(二)教学组织者习惯性的主角意识浓厚

教师是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6]。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7],长期习惯性地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习惯根深蒂固。老师就是“先知”,老师和课本就是真理,老师潜意识中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会言不由衷地有所表露。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不提问,学生就不能随便发言,谁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异类”,所以,学生在提出质疑或发表观点时,往往会表现出瞻前顾后,羞羞答答,难以启齿。课堂严格的秩序要求,无疑养成了老师主宰课堂和一言堂的习惯,学生个个都变成了“小绵羊式好学生”,这是几千年传统教育文化传承给教者和学者的教学理念。这种习惯和理念导致一些教师知识更新缓慢,课堂应对能力欠缺,新观点新方法不多,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淡漠,好多老师有可能被沦为传道士或公共秩序管理员。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查、听课和调研活动中,了解到一些老师是一本教案好多年,一种语气每节课,维持秩序伤脑筋,这是主角错位所导致的教学悲剧。

(三)参与式理念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

儒家文化礼仪在中国人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一般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怀疑或挑战自己的导师,教师对某些问题的错误看法或缺陷长时得不到纠正,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受到压抑,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被禁锢、被封杀,好多学员思维僵化、思路不清、行为懒惰、认识短浅、表现欲不强,一时难以适应现场独立思考和表述观点的场面。在传统教学课堂中,许多学员更喜欢坐在不引人注目的边、后、角部位就是典型例证。初始的参与式课堂好多学员都表现为惊慌失措、面红耳赤、语无伦次。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老师,长期处在儒家教育文化中的“先知”地位,短期内心理上也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各种课堂挑战。如学生提出质疑或新观点时,一些老师往往不能冷静沉着应对,也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时甚至产生面子上挂不住和下不来台的尴尬心态。

(四)参与式活动的组织者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欠缺

生动的参与式教学活动需要老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老师要知识丰富而新颖,技能熟练而精准。但在物欲横流的外部大环境下,好多老师内心烦躁,神情恍惚,疏于静心养性,难以钻研专业,整天奔波于生活琐事,靠老本应付课堂,提不出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许多老师多年不外出考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知之甚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还停留在很久以前的认识水平,远远落后于学生,这就难免出错或闹笑话。所以,就懒于组织参与式活动,即便组织了,也会由于师生在知识、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对接不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社会资源保障不到位

学科种类繁多,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时间仓促,环境空间狭小,布局僵硬,教学用材紧缺,学生人数过多等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在组织参与式教学活动时,担心课程任务完不成,活动场所布置麻烦,学生应试不理想,活动经费难以筹措等。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的思考

(一)培养参与式理念要从娃娃抓起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训教育、影视教育及各种公众活动,鼓励各社会阶层、各年龄段公民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去关心周边环境的变化,去参与所在城市的发展,培养全民的主动平等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用日常言行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参与潜意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顶层设计上鼓励基层教育机构的参与式教学行为,教育民众从幼儿时期就给孩子灌输参与理念,在教材编写中应尽可能多一些激发孩子讨论热情的内容,多一些探索方法和锻炼劳动技能的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的好习惯。鼓励孩子主动参与、不怕困难、敢于出错、勇于改错[8]。

(二)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

1.组织参与式活动的老师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参与式活动中老师必须心胸开阔,能容得下各种人和事,能理解或赞赏学员的各种观点,把学员当朋友,说话平和,与学员交流要真诚坦荡,帮助学员要热情大方。还要坚持全面性原则,虚心听取每个学员的每种观点,不要急于表露自己的看法,更不要急于评判,避免用自己的观点诱导他人或强加于人。在参与式活动中,要始终秉持:讨论的是知识和技能,传递的是团结和友爱;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始终使参与式活动的现场氛围热烈、生动、和谐、友善。

2.组织参与式活动的老师必须知识储备雄厚,是教学内容的行内专家

老师要不断钻研业务,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学员感兴趣的、具有研讨价值的新话题,老师才能在解答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潇洒自如,也会使老师人气大增,吸引更多学员关注你的研究,讨论你的话题,学习你的技能。

3.老师要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参与条件

参与式活动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参与者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利用经验、技能及相关的影像资料等,创设一个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学员独立思考和集体研讨的话题和意境,激发他们踊跃参与;教师还要真心改变角色,由权威的教授者变为普通的服务者和参与者,消除学员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感觉,尽可能消除师生的距离感,尽量给学员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份活动空间,多一次表现机会,多一些享受成功喜悦的情节,使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提倡“双向”提问,可以是教师问教师答,或者是教师问学生答,更鼓励学生问,学生或教师答[3];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连教师本人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可调动课堂中所有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还要真心实意地实施赏识教育,做到及时赞美,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9]。

4.组织参与式活动的教师最好是全能型人才

参与式活动中,教师是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也就是说,教师既是这场戏剧的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也是评论员。教师必须是行内高手,能准确辨别是非真假,客观评判研讨结果;教师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能够严格把持现场气氛和活动进度,使参与式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灵敏的现场应变能力[9]。

(三)参与式教学项目应源于调查研究,应突出“参与式”特点

1.讨论话题要有社会关注度

教师在拟定参与式教学计划时,必须进行社会调研或市场调研,选取本专业社会关注度较高,与学员生活或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在陇东学院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环境学原理》教学中,我们选择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温室效应”“节能减排”“酸雨危害”及“可持续发展”等论题,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调查所在地的实际状况,走访相关专家和环保单位,发现问题,提出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全班39名学生都制作了课件,课堂上踊跃展示,相互提出修改意见。许多同学的观点非常新颖,很有前瞻性。说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对各种社会、经济及人生话题会产生独到的见解。

2.讨论话题要有针对性

参与式活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因事、因境而定,不能千篇一律,要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的产业需求、性别特点、知识层次、环境条件等因素来选择教学内容、活动场所和教学方法。

2014年,我们在合水县黄寨子村的农民培训活动中,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了解到该村的主导产业是苹果生产,但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效益低下,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我们选取苹果生产中的果树修剪和土肥管理两大关键环节做为培训内容,由两位专家先后组织两场参与式讨论活动,在场的三十多位果农都积极发言,反映自己果园存在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管理经验,专家现场进行简单梳理,用最通俗的语言逐条进行解答,考虑到大多数果农文化层次较低,专家们又进行了田间现场演示。

黄寨子村的养殖户数量不多,但也是该村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我们筹措了畜禽养殖、牧草种植及加工、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资料,现场征询养殖户面临的问题,在互动中予以解答,同时发放实用技术手册。

黄寨子村的妇女更关注自身的日常卫生保健问题,我们聘请妇幼医学女专家组织了一场农村妇女保健座谈会,全村成年留守妇女全部到会,在专家的正确引导下,大家畅所欲言,说出了多年积压在心底的痛苦与烦恼,会后还进行了一个下午的现场义诊,参会者依依不舍,满意而归。

3.参与式教学内容设计要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便于参与者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敢问多问,互相合作、争论、争辩的课堂氛围。参与式教学内容要避开纯概念和原理等有准确而唯一答案的话题,要选择一些有多种答案或解决方法的论题,让参与者任意想象,主观发挥,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在众多观点中选择或凝练出大家都认可的最佳方案。比如,在陇东学院201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土地资源学》教学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假如你是城乡规划工程师,怎样规划才能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交通拥堵”的设计类话题,5组同学(老师参与其中一组,每组均为8人)讨论得出了5套规划方案,各有千秋,但彼此都能指出不足之处,大家在辩论中综合5套方案,得出了大家都乐意接受的新规划。通过强烈互动,会引导学生和老师人人发言,人人感悟,这时,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10]。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使得人人有参与,课课有参与

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相互渗透应该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主体模式,老师的任务就是因时、因地、因内容合理分配和糅合各种方法,不拘一格,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我们整堂课就1~2个问题设置参与情境,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都适合参与式教学方法,但每节课都有一些涉及社会经济热点或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内容,我们不妨利用这部分内容设置5~20分钟的“参与式”场景,让大家积极思考、上网查询、自由讨论、归纳总结、现场陈述,每个话题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有所表现,尤其要照顾那些不善表达或懒于表现的学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活跃气氛,加深理解,锻炼能力。学生通过切身参与课堂教学、实验操作或小组讨论,提问或表达不同意见,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使他们更加热爱专业,对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也有了初步的规划[11-12]。

(五)创建有利于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环境条件

参与式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0人为宜,便于分组,人数过多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13]。教学课程宜选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减少课程设置中相邻教材的重复率;改革考试考核制度,打破应试教育框框,通过课程设计、解答应用型问题或提出生产生活难题的解决策略等方式考核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思维,概念原理性知识讲清就行,节约时间,设置案例开展参与式讨论,利用应用性讨论和实践操作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记忆。对于一些应用性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提供更多的“参与式”学习机会。教室最好安装活动桌椅,配置活动黑板,预备大白纸、彩色笔、音响设备等。

三、结 语

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模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相互结合,相得益彰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师生及生生互动,参与者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独立思考、公平参与、自由竞争、积极表现,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信心。使参与者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意识,使其知识面更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深,面对问题更加从容和理性。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员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公民自由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1]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244-248.

[2]孙淑萍,李丽华.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4(3):586-588.

[3]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20):25-26.

[4]金丽,张守芬.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55-157.

[5]刘娟,孙素芬.郭强.现代农业背景下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313-316.

[6]姚晓燕.参与式教学模式评价[J].河西学院学报,2003(4):91-93.

[7]林原,曹媞.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28):217-218.

[8]周文胜,刘维来.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3,66(1):28-30.

[9]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1):112-114.

[10]牛亚东.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实施原则[J].内肛科技,2010(8):197-202.

[11]王永静.参与式教学在《农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实践及其效果[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63-264.

[12]陈宁宁.参与式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8(3):62-64.

[13]高广胜.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953-954.

【责任编辑 答会明】

On the Practice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odel

YAO Zhi-lo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training in countrysid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unclear subject concept, organizers’ stubborn traditional teaching habit, far-r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fluence and the inadequacy in social resources secur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ccep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needs to be improved. We meaningfully explored the culture of participatory idea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pattern and hope to cultivate or strengthen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by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training.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pattern; practice of teaching

R749

A

1674-1730(2017)02-0119-04

2016-04-14

香港乐施会基金项目《甘肃省庆阳市参与式农技推广专家和农民大学生村官培训项目》(CHN-A0551-01-1314A-R)

姚志龙(1968—),男,甘肃庆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学、土壤调查与评价及果树土水肥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老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老师,节日快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老师的见面礼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