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泽锐
畲族宗教信仰视阈中的生态经济伦理探析
袁泽锐
(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宁德352100)
畲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文化,畲族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但通过对其进行探析发现自然崇拜中的土(山)地崇拜、林木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等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畲族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它倡导人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客观上发挥了重要的环保作用。挖掘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畲族;宗教信仰;生态经济伦理;自然崇拜;原始信仰
畲族是我国山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闽粤赣浙徽等地。畲族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习俗,虽然各地宗教信仰习俗有所不同,但各地畲族依然带有自己民族信仰的痕迹。关于畲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学术界所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题也包罗万象,既有对畲族制度性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的研究,也有对非制度性宗教的研究,特别是畲族民间信仰中的原始信仰,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主要话题,但目前却鲜有把生态保护与畲族宗教信仰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1-2]。其实,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与生态伦理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近年来,生态经济伦理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是调节人与环境关系一种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畲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进行探析,挖掘其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积极因素,为畲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为实现整个社会的生态平衡提供一种少数民族的参考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却又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危机频频发生,大自然不断地在向人类敲响警钟。1923年生物学家施韦兹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曾提到尊重生物的伦理学,“善就是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恶就是毁灭生命和妨碍生命”。莱奥波尔德在《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提出,人们的道德行为应该扩大到整个自然界,并表现出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赋予他们存在的权利,孤立的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的体系是片面的,排除人类环境中无经济价值的生物,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转是无法想象的。1948年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在《我们被劫夺的星球》中提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依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需要有一种生态经济伦理的观念来规范人类的行为[3]。
1962年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在著名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谈到了化学药剂杀虫所造成的危害是最终连人类自己也会被消灭。人类如果继续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就只剩下一片寂静的田野、树林和沼泽,那将是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世界[4]。
生态经济伦理的提出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它融合了生物学、生态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研究成果。它关注了人、社会、环境三者协同发展的需求,是一种新的道德视角。它把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发展当成一种终极道德关怀。生态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具有一般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般道德所没有的特殊本质。生态经济伦理倡导保护环境与保护人类相结合的原则、生态经济效率原则、生态经济公平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经济伦理具有导向、调节、教育和激励的功能。它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又追求和谐均衡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和谐均衡意识是指世界万物之间或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注重地球的生态平衡。生态经济伦理呼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自觉保护人类经济系统中内部与外部的平衡,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和确保经济活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伦理观念认同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但同时却又反对人们在自然面前狂妄自大,毫无限制地改造自然。这就要求人们要主动、积极地改造和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掠夺自然资源。由此可见,达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协调统一是生态经济伦理的内在要求[5]。
经济发展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这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发展的一种道德理想。而这种生态经济伦理观念与畲族宗教信仰中的很多观念是不谋而合的,探讨畲族宗教信仰中所蕴含的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教信仰是一种非制度性的宗教(Diffused Religion),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神灵崇拜观念,也可以是行为习惯或是相应的仪式制度[6]。畲族的宗教信仰包括了各类神灵崇拜、信仰禁忌、风水观念、巫术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各地的畲族宗教信仰略有不同,但他们的宗教信仰均以盘瓠崇拜为内核。畲族宗教信仰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体现生态经济伦理观的主要为自然崇拜和民间禁忌等方面。而其中的自然崇拜所体现的生态经济伦理内涵最为丰富,主要表现在畲族的土(山)地崇拜、林木崇拜和动物崇拜等方面。
在畲族的宗教信仰中,自然崇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畲族人民认为世界是充满神灵的世界,自然万物都有神灵。远古时候,畲族人民在与周围自然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深感自然力的强大以及自身的渺小,对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森林土地和动物植物等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认为其中必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并对其进行崇拜,这就是“万物有灵观念”[7]。畲族的自然崇拜中包含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合理因素,维护了畲族所在环境的生态平衡,建构畲族先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自然崇拜是畲族宗教信仰中比较基本的表现形式。在畲族民间信仰中,灵魂不灭观念以及万物有灵观念是比较普遍的信仰现象。畲族人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与灵魂有关。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需要想方设法来讨好自然界中的各种“灵魂”,以便它们更好地服从于人们的意愿。畲族人民认为自然界的神灵也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并对其进行拟人化的想象。于是畲族人民所居住环境中的很多自然物都具有了与人一样的生命和灵魂,特别是那些与畲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祭拜,从而形成了畲族宗教信仰中的自然崇拜现象。畲族的自然崇拜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物(如动物、植物)、自然力、自然现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畲族人民认为,只有自然界中的各神灵各司其职,各守其位,才能让世界生态平衡。世间的一切变幻都是在神灵意志的控制下,天地间的万物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人们应该敬畏自然、崇敬自然。畲族的这种观念体现了一种整体主义思想,并且贯穿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很多方面。
1.土(山)地崇拜
历史上,畲族是一个以狩猎和游耕为主的山地少数民族,山地和林木构成了畲族重要的生态环境。于是在畲族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保护土地、山石、林木等的宗教信仰习俗。畲民非常崇拜土地,在开垦荒地或其它需要动土的活动前,都必须要特意挑选一个吉日和吉时,并且需祭拜完土地后,方可举行“破土”仪式[8]。粤东地区的部分畲族村民中还有另外一种保护土地的禁忌。人们往往告诫未成年人不能在民房旁边的土地挖坑或扒土,否则会得罪居住在土地下面的神灵。此外,粤东畲族的大多村落都设有土地庙,并且当地畲民把土地神当成地方重要的保护神[9]。在很多传统节日里,畲民都会到土地庙去祭拜土地神。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也经常会向村寨中的土地神禀告,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
畲民大多居住在山地,而畲村附近的巨型或奇特岩石,往往会成为畲民崇拜的对象。过去,甚至有畲民把体弱多病的孩子寄名到石头名下,认石头为“干爹”,并且常常会带孩子前往石头处祭拜。畲民对于这石头的崇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很好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人们不敢随便破坏这些“神圣”的石头,更加不敢随便在其附近大小便,或乱堆放垃圾和杂物,这在无形中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林木崇拜
畲族的一些村寨附近都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水林。畲族人民认为风水林关系到整个村境的命运与前程,村境人丁的兴旺与否都与风水林有关,于是畲民不敢砍伐风水林中的树木,也不敢随便破坏风水林中的土地环境等。而在粤东和闽南的畲族村寨中,人们往往会崇拜榕树,并且把榕树当成神树对待。畲族人民认为榕树与人一样具有感情,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生命,并且会在村中比较古老而又高大的榕树旁边设立祭坛,在节日期间,人们都会前往神坛处进行祭拜。由于榕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那些畲族村中的古树更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广东增城畲族村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会找人帮孩子算卦,然后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决定孩子是否需要过继或认干亲。认干亲除了可以是孩子父母的亲朋好友之外,有时候也会认畲族村中的一棵榕树为“干爹”。孩子需要每年前往榕树旁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祭拜,一直拜到孩子成年为止。
3.动植物崇拜
在动物崇拜方面,畲族人民也通过民间禁忌的方式来保护在其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动物。犬对于狩猎民族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畲族先民刀耕火种和狩猎的生计方式背景下,犬无疑成为畲族先民重要的助手,畲族先民视之为朋友,是维系氏族生存的重要圣灵。于是在畲族民间信仰中是禁止捕杀或食用犬的。
自然崇拜和禁忌是有一定联系的,两者都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上述所提到的自然崇拜现象都是畲族先民在早期生产力与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自然崇拜的同时,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对于这些崇拜对象的恐惧也会形成相关的禁忌习俗。畲族先民在对这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进行崇拜的同时,也会恪守相关的禁忌,并且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把这些禁忌传承下来,成为畲族宗教信仰的一部分。很多地区的畲民都认为主动送上门的动物是不能杀害和食用的,否则会遭天谴,因为畲族人认为送上门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如果在万不得已情况下猎杀,则需要做“祷告”来消除自己的罪恶[10]87。畲族人民的这种信仰禁忌方式在无形中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畲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将“尊重”与“仁爱”扩大到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界,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了顶礼膜拜,对自然万物持敬畏之心,对生命持呵护态度,并且对大自然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除了上述提到的事物之外,有的地区的畲民还崇拜谷神、种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黄稻仙还有山神等等,并且在特定节日需要对其进行祭拜,以求得神灵保佑[11]。所有这些崇拜都内化成畲族人民尊重自然、崇敬自然的民族心态。这些崇拜自然神灵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限制畲族人民过度改造自然的欲望,客观上起到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畲族人认为善待万物、善待自然界的生命,就会得到好的回报,获得神灵的保佑,而摧残自然物者则会受到神灵的严惩。这种自然报应观通过世代相传,形成了畲族人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宗教仁爱情怀。
人类的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创造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的,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创造的文化会带有一定的生态环境烙印,因为人们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就使得宗教文化类型及其构成的特征与生态环境有着某种关联。畲族宗教信仰中所蕴含的生态经济伦理是畲族人民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相处过程中所自发形成的一种朴素生态伦理观,它指导着畲族人民正确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效规范着畲族人民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促进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维护了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经济发展也得以持续下去。畲族自然崇拜中的土地、林木、动物等都是畲族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们与畲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与畲族的经济活动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而其中任何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内部环境的其它要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世界所有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外部都形成联系。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世间万物构成一个统一整体。而其中任何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内部环境的其它要素。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生态条件的好坏却能够制约人们的经济活动,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的所有资源都是取之于自然界,而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则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在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资源再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够更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畲族宗教信仰文化是畲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它较多传承了畲族先民真实的精神生活和原始文化风貌,蕴含着畲族人民对自然和人伦道德的理解,蕴含着整体主义自然观,把人与世界万物当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主要是以自然崇拜为主,畲族人认为自然界中存在众多神灵,而人则是生长在这些神灵监视下的环境之中。在畲族的自然崇拜信仰中,人们定期对自然神灵进行祭拜,通过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人们的心灵得以慰藉,与神灵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避免了自然界的惩罚。如果在生活中发生了异乎寻常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生病、意外事故等等,畲族先民则往往认为是神灵对自己的不满和训诫。于是他们往往会从自身出发,检讨自己在生产与生活中所犯的禁忌,并且以虔诚的态度来祈求神灵的谅解。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要求人们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万物;主观上反映了畲族人民取悦自然万物的心理动机,但在客观上能够有效地限制人们破坏生态环境,调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以神灵的名义保护生态系统的行为。这种观念也与我国目前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契合的。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不断推进,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这往往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人类可以毫无节制地利用和掠夺自然界的一切资源,丧失了对自然万物基本的尊重与敬畏之心。人类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化价值,但同时却又损害了自然价值,最终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12]365。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超额度追求,实现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但却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企图对大自然进行支配和主导,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局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应该包括生态文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不能是孤立的,更加不能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人类肆无忌惮地竭取自然资源造成的不仅是资源的匮乏,而且还会导致生态危机、文化危机和价值危机。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清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真正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畲族宗教信仰中所蕴含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对于当今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带给人们启示,那就是平等看待世间万物,人与自然世界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万物。畲族宗教信仰中的这种生态经济伦理观对于畲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畲族人民传统的生计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而生计方式的变迁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对畲族地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有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利用畲族风情开发旅游项目,原来环境中的自然平衡状态也可能面临某种挑战。但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朴实地向我们说明人类需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人类重视生态经济伦理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有这种生态学的客观需求。人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界中其它生命或非生命物质的生态平衡与完整,在本质上来说也是出于人类自身生存、自身利益以及自身命运的目的。
虽然畲族宗教信仰中所蕴含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念能够对保护生态平衡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畲族人民的环保意识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种意识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精神态度,是在迷信观念下产生的,显然是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部分内容也和科学主义的精神不符合,但其中的部分自然崇拜、禁忌习俗等方式却含有保护自然的文化内涵。这种生态经济伦理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人们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这能够有效地阻止人们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从而使生态环境能够保持适度的平衡状态,从客观上来说能够起到积极保护生态的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一定启发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万物平等的理念。畲族人民通过生产实践深刻体会到万物平等的道理,人与自然万物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能够决定人类的生存,但人类的活动能够反作用于自然界。这让他们能够带着敬畏、平等的心态来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种宗教信仰及禁忌习俗在某种情况下能够补充法律法规所不能辐射到的范围。畲族居住地一般都是自然环境优美的山林地区,周围环境与人有着较为和谐的关系。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态意识有关。其次,我们也应该重视民族宗教文化。畲族宗教文化中蕴含的生态经济伦理观,能够为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也需要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其中有益于现代文明进步的元素,并且把这种元素与当今的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对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进行重新审视,挖掘其中积极有利的一面,并对其中蕴含的有益成分进行科学合理的弘扬,实现宗教信仰向现代发展需求的方向转换,并且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培养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保护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感,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为生态保护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性资源。
畲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俗等宗教信仰方式中存在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这种生态经济伦理观是畲族人民对其自身与自然环境关系进行反思的结果,它能够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也是创造文化的必要条件。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是畲族人民在与周围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下产生的,并且经过不断的完善,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带来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于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畲族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畲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经济伦理观,对其进行合理的发掘和整理,并且加以探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态经济伦理观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资源。
[1]袁泽锐,陈晓毅.畲族宗教信仰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6(4):47.
[2]段凌平.试论闽南畲族民间信仰[J].武夷学院学报,2012(6):33.
[3]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王泽应.关于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东南学术,2001(3):6.
[5]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简论[J].湖湘论坛,2002(1):90.
[6]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8]徐志成.畲族生态伦理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5.
[9]石中坚.文化功能视野下的畲族祖地民间信仰[J].前沿,2012(16):127.
[10]钟伯清.中国畲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87.
[11]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59-470.
[12]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365.
Analysis on the Eco-Ethics Ideas of She Ethnic Group’s Folk Religion
YUANZerui
(Departmentof 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352100,Fujian)
There is colorful folk religion culture of She ethnic group.The main beliefs of the She people are ancestor worship、totem worship、and nature worship.There are some ecological ethic ideas in the earth(or mountain)worship、forest worship、animal and plant worship within their nature worship through our study and analysis.These ideas reflect their respect to all the well-beings in the nature,and suggest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Unearthing the ecological ethic ideas of the She’s folk religion has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reality mea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Sheethnic group;religion belief;eco-ethic;natural worship;primitive belief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4.009
C95
A
2095-3801(2017)04-0060-06
2017-02-08;
2017-04-20
宁德师范学院校级项目“畲族民间信仰区域性特征比较研究”(2016Q08)
袁泽锐,男,广东揭阳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