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青海同仁县为例

2017-03-12 09:57
关键词:土族文化产业融合

张 俊 英

(青海民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青海同仁县为例

张 俊 英

(青海民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旅游与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以青海同仁县为例,以同仁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为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文化这一新的活力与动力,实现两者更好地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融合;同仁县

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融为一体,或者是更多要素的汇合,或者是几个事物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30-31.。换句话说,融合就是不同要素或事物向同一个方向共同演进而形成一个要素或新事物的过程。

目前,很多学者把融合这个概念运用到产业经济系统中来定义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要素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经济现象。Gains认为,融合是指以前的技术不断地被新技术替代的过程*BRIAN R GAINE.The learning curves underlying converge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1998,57:7-34.;融合是指通讯系统提供商所传输或提供的竞争性产品与服务,也有可能被其他的网络服务商所传输或提供*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38-139.;Lei认为,从市场的角度看,融合是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和产业界限后,各个分离市场的汇合与合并*LEI D T. 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the imperative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J].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0,19:726.。总之,这些概念都是用来描述产业系统中某一系统的构成要素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结果,都不能完全正确地界定融合的内涵和外延。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融合是指不同要素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促使不同要素向同一方向汇合或运动的过程与结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就是要素创新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融合的本质就是创新。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就是指在政府、科学技术、企业及市场的推动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从而促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向同一方向汇合或运动,逐步形成新产品或新产业的过程与结果。从这个定义上可以得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朝着同一方向汇合或运动的结果就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新事物、新要素的产生,从而也体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同仁县为例,深入探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同仁县区域分析

同仁县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县辖2个镇10个乡,全县总人口86 113人,其中藏族72.7%、土族11.2%、汉族9.3%、回族4.1%、撒拉族1.8%、蒙古族0.2%;县城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0 km,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仁县境内拥有丰富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土族民俗文化风情、隆务寺、热贡艺术风情园等文化旅游资源,也有以麦秀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同仁县魅力风情。

同仁县拥有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也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国内藏区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人之手。“热贡”汉语意为金色的谷地,长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用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文化——热贡文化,包括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民俗文化。以隆务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对藏区影响很大;艺术文化以唐卡、堆绣、雕塑和藏戏为代表;民俗文化以“於兔”舞、“六月会”等为代表。

同仁县的土族民俗文化,不像互助土族民俗文化那么纯粹,明显受到了当地藏族文化的影响,应该说是藏族文化和土族文化的结合,是一个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土族民俗文化。同仁县政府积极发展土族民俗文化和热贡艺术文化,文化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94年,同仁县就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国家文化部把同仁县作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县加以扶持和发展;2006年,同仁县的热贡艺术文化村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年,国家文化部又把热贡艺术、藏戏、热贡土族的“於菟” “六月会”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仁县近几年把旅游业作为新的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利用本地区的文化产业优势,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形成了以宗教文化、热贡艺术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同仁县主要的旅游景点有:隆务寺、隆务四寨子寺、五屯上下寺,以及郭麻日寺、旺加寺;青海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区之一,也是同仁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隆务老城区;藏族之乡——热贡艺术村、霍日加娱乐园,以及年都乎热贡风情园、热贡艺术馆等文化旅游资源,还有麦秀国家森林公园、阿米夏琼山、多哇草原风情园,以及双朋西乡丹霞地貌区、曲库乎温泉、瓜什则等自然旅游资源。2000—2015年,同仁县接待旅游者人数从4.5万人次增至2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60万元增至57 469万元。

二、同仁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同仁县除了具有特色鲜明的土族文化外,还有藏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尤其是鲜明而富有特色的热贡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对旅游业的发展都很重要。随着当地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同仁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新的业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并且这种融合正在逐步由自发走向自觉。引入文化资源的旅游业在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旅游也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旅游与文化融合的保障体系正在形成,融合的平台已初步建立,政府正加大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但是,同仁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仍然是不充分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片面强调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旅游对文化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深度尚有欠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本工作机制不完善,驱动力不足;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率不高;等等。

同仁县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合到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当中。在饮食方面,开发与利用富有特色的藏族饮食文化,在同仁县旅游景区、景点和周边城区建设了一些具有藏族特色的饮食餐厅和饮食一条街,而且在餐饮过程中展示和表演民族歌舞,加深了游客对同仁县民族文化的感知和回味,真正使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在住宿方面,利用同仁少数民族传统的民居建筑,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宾馆、酒店当中,还在景区和城区附近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宾馆以供游客居住,从而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同仁县还将娱乐演艺业也融入到旅游中去,最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就是藏戏、“於菟”等。县委县政府积极挖掘这些地方戏剧和民间歌舞,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使之与一些当代元素相结合,培育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供游客观看和欣赏,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同仁县的民族文化。另外,同仁还举办和组织了一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於菟节”“六月会”等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不仅使游客了解了少数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游客参与到节庆活动中去,极大地传播了热贡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土族文化等。这些活动举办的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多彩,促使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旅游与文化共赢发展的目的。同仁县还把本民族的文化融入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制作中,从材料、工艺、包装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以这些文化为根源和题材,开发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富有创意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或纪念品,真正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同仁县不仅在产品上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管理体制、投融资、科技运用、财税、土地政策、公共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仁县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机构负责协调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工作。政府积极扶持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企业成长,完善法制法规建设,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进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中来,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同时,政府逐步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咨询服务质量,绿化美化县城环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推进文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大文化旅游发展的智力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引进机制,全面推进同仁县文化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三、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如果融合的动力机制得以构建,就可以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动力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产物,它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不同,文化旅游产品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体验、参与和精神享受。激发旅游者对文化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是文化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要立足于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特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积极开拓新的旅游消费空间,通过旅游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挖掘和激发。因此,同仁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应该从文化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抓住文化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掌握他们的消费特征,根据他们认同感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高低,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舒适性、享受性等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内容方面,实现当地的饮食、服饰、歌舞、婚俗、节庆等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精心策划、设计和生产一批集文化性、娱乐性、休闲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宣传和促销方面,除了传统的宣传媒介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及电子商务等新型媒介来宣传和推介融合后的文化旅游产品,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和体验价值,用其价值来刺激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通过消费来激发旅游者潜在的旅游需求,开拓新的旅游消费市场,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产业价值。如《印象·刘三姐》就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产物,它运用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采用现代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对舞台背景、演出剧目、剧场灯光等进行改造和创新,是一台融真山真水和民歌于一体的超大型演出。《印象·刘三姐》经过10多年的创作,上百次的反复修改,历经上百场的公开演出*刘艳兰. 实景演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8):105-111.,已然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的旅游消费者。

(二)加强旅游企业和文化企业的合作

企业要想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必须通过建立企业合作联盟或并购企业的方式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因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仅可以使企业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延伸各自的产业链,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而且也会使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回报,成为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发展是企业得以提升和发展的最有利途径,将给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因此,企业应该强化产业融合的理念,突破产业之间的壁垒和障碍,主动创造发展空间、把握机遇,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或联盟,以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各企业可采取合作、联盟、并购或重组的方式来进行合作。例如,土族歌舞演艺企业可以和旅行社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效仿《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大型歌舞的演出模式,通过以歌舞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歌舞的方式向旅游者展示歌舞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产物,吸引旅游消费者前来观看欣赏,这样既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很快获得顾客的喜爱和市场的肯定,又能使歌舞演艺企业极大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快速回笼资金,获得效益。而游客亲自参与和体验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获得了不一样的旅游感受和体验,会对这种文化旅游产品的满意度较高,旅行社也会因此获得旅游者较高的评价和认可。建造旅游景区时可加入文化的元素,如景区的建筑、娱乐设施及服务人员的服饰着装等都可以加入文化的元素,但前提是要和景区的氛围相一致。旅游景区也可举办大型的节庆文化活动来展示景区的优美风光。旅游企业可以打造如饮食、娱乐、商品展览、手工艺术品制作等专题型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文化产业园区应积极沿着景区化的方向发展和延伸,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来延伸产业链,打造包括餐饮、住宿、观光、娱乐、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游客开发更多的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张海燕,王忠云.基于技术进步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6):85-89.。

(三)培养文化与旅游复合型人才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那些既懂旅游又懂文化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他们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同仁县不仅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而且缺少既懂旅游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加快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就必须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的快速成长。为此,一方面,应大力发挥教育与培训资源的优势作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根据产业融合对文化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专业与课程,建立专项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复合型人才缺口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国内外文化旅游人才前来就业、创业,提高人才待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本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健全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的激励政策和流动机制,给予复合型人才国内外培训、学习交流,以及项目资助、职位提升等多种机会,加大对人才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对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重点突出实践性,不仅提高理论素养更要提升实践服务技能。

(四)提升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政府不仅要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硬性条件,更要为相关的旅游企业及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的重要条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出台和落实融合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在产业融合发展、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总和。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要从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土地管理等方面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方面,逐年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和专项资金;税收方面,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发展;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贷款金额、贷款利息、贷款期限、还贷方式上降低信贷门槛,提供政策性或商业性的金融支持,扶持中小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科技方面,进行科技立项、项目资助,加大产业融合发展中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土地管理方面,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使用土地时,减少和降低土地使用费和土地转让金,按最低标准收取。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

第二,减少行政干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一种创新,融合后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政府还是执行原先的产业管制政策,必然会不利于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政府要重建产业融合发展规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对产业管制适当放松,执行和实施一些新的管制政策和规则。如对部分重要景点景区和大型旅游设施实施激励性规制,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对产业中一些非自然垄断部分应放松规制,进行保护并促进合理的竞争。消除和避免不利的政策规制和约束,为相关企业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比较宽松的条件和制度环境。同时,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产业融合政策,探索管制方式,转变管制内容,实现产业管制政策的与时俱进。

第三,打造各种旅游平台。鉴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和发展前景,政府应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例如“文化博览会”“文化旅游展览会”“文化旅游集市”“文化旅游周”等活动,这些都是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政府在打造各种旅游平台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功能,依据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同仁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招商引资的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开辟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保证资金供给。

第一,加大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地方财政应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中,集中支持土族歌舞艺术精品工程、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以及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政府通过资金扶持、补充资金、贷款贴息、减免税收、项目补贴、建立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等方式,来重点扶持、发展当地融合示范企业和具有长远效益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第二,积极申请县外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在产业融合大发展的趋势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产业融合方面的方针和政策,重点扶持和发展一批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文化旅游企业法人单位,这些单位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多办法向国家文化部、旅游局、发改委及省财政等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力求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相关部门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三,努力拓展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渠道。在同仁县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中,中小企业占多数且实力和规模小,竞争力低,在筹集资金扩大规模或进行产业融合项目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困难。此时,政府部门就应该通过完善投资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畅通投资渠道等方式,积极吸引和引导民间、外商等社会资金或个人资金投入到产业融合发展中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文化旅游产业与投资者之间搭建平台,助推社会资金或个人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逐步建立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本来源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格局,从而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六)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良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进程。因此,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要重视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大力改造和建设,完善和提升其服务功能。同仁县应立足于原有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规划,综合考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首先,同仁县乡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应与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道路相通,形成连接县城和各乡镇的环线,环线外围连接文化产业园区,还应完善县城到各文化产业园区的公交设备和公交路线,提高文化产业园区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其次,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水、电、通讯设施的投入,完善土族特色餐饮、乡村酒店、生态庄园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对土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土族歌舞演艺厅,以及土族饮食一条街、土族手工艺品中心、土族民俗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和修建;改造土族民俗文化村,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同仁县文化旅游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在县城建设和改造如图书馆、歌舞剧院、电影院、艺术剧院,以及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居民公共文体馆等,完善居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应注意将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与旅游需求相结合,既要考虑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又要考虑旅游者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促使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

(七)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要积极营造适宜文化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民族文化生态其实就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是民族文化资源的背景和依托。由于民族文化资源与一定民族的地域、环境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同仁县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政策,通过建立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基地、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人作用、推进民族文化遗产申报等形式,加强对本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文化保持独特性;深入挖掘土族文化的内涵和积淀,寻找土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好的结合点,以旅游体现土族文化的精髓、以土族文化促进旅游的发展,使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双赢的目的;将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进行再生产和创造,产生融合型产品,实现最大化的市场价值*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另外,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旅游发展意识,也能积极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李晓艳〕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inority areas——A case study of Tongren in Qinghai province

Zhang Junying

(Colleg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QinghaiNationalityUniversity,Xi’ning810007,China)

Tourism industry convergence with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a certain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 focus and a hot issue of 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inority areas and its develop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tegration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topic of ethnic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ongren county of Qing Hai as exampl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starts from the Tongren County’s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s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s the convergence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minority areas, which hopes to make good use of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resources and inject a new vigor to the tourism in Tibetan plateau minority areas to realiz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tourism industry; cult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Tongren County

10.16216/j.cnki.lsxbwk.201701087

2016-06-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途径及其效应研究”(15CMZ027)

张俊英(1981-),女,青海海北人,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旅游文化研究。

F590

A

1000-1751(2017)01-0087-06

猜你喜欢
土族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土族刺绣的艺术审美及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