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

2017-03-12 04:33韩珊珊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跨文化

韩珊珊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

韩珊珊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研究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的目的在于以跨文化意识促进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完善,实现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分析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特点阐释了跨文化意识对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常见问题的探究,提出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应用跨文化意识的若干举措。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跨文化意识;应用

关于异种语言之间跨文化意识的研究起步较早,不过与其他各种涉及语言学的研究一样,这些讨论也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东北部外语教学研究会”就明确提出了“语言学习中的文化”的研究主旨,之后西方教育界中如Fries、Lado R、Stern和Buttes等专家学者陆续表达了“没有文化背景就学不好语言”的观点,由此奠定了异种语言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教育等理念、论点的重要地位。学界的研究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常常渗透到工商业、服务业等商品经济领域,成为引领或创新经济发展新走向的理论依据。而在当下最热门的服务行业——旅游业中,由于世界人民对于旅游的热衷,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在五大洲的穿行也让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不仅使得跨文化意识与商品经济的联系愈发紧密,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

一、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特点

既然是英语翻译,则无论是否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都会与其他范畴英语翻译有相似的特点,也就是音译、意译或音译结合意译。作为沟通交流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语言的翻译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而语言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其在翻译过程中对音译、意译或音意结合翻译并无楚河汉界般清晰的划定,只要能够最贴切地将母语的含义传达给外语受众即可。比如“太湖”的翻译有TaiLake,和TaihuLake两种。“泰山”也有Taishan Mountain和TaiMountain两种。以上都是以拼音的方式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翻译转换。而“长城”的翻译The GreatWall和“颐和园”的翻译The Summer Palace则是非常明显的意译。而长城和颐和园之所以采用意译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历史遗迹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长城的确很长,但其翻译却并不用“Long”,这是因为其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和其在华夏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处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长城的存在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有了相伴相生的密切联系,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化典型代表之一,故其完全能够使用“伟大”这个词汇Great。而颐和园在历史上的存在则是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皇室消夏避暑所用,因此才会用“夏宫”The Summer Palace。[1]

因此,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特点最典型的一点就是其灵活性与针对性,重点在于通过翻译体现母语原文的文化核心,使外语受众能够通过翻译领会和理解其中特有的历史传统。

二、跨文化意识对于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一)通过翻译实现文化的传承

这一点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茶产地的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体现得十分典型,众多茶旅游景点中的英语翻译则成为体现中外文化差异和沟通汉语与其他语言的独特“风景点”之一。现存众多世界名茶的译名都是中国本土茶产品名称的音译或意译。比如green tea,black tea,white tea,yellow tea,scented tea等,这些是中国“绿、红、白、黄、花”茶的五大分类,很明显是相当准确的音译。而在这五大类之下的详细划分就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般的繁复。除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理解的Jasmine tea、Steamed green tea、Sword shaped green tea、shredded black tea、Jasmine scented green tea等外(以上分别是茉莉花茶、蒸青绿茶、剑片绿茶、碎形红茶、熏花茉莉的英语意译),还有诸如flowery orange pekoe、broken pure souchong、Phoenix oolong等令不熟悉中国茶的饮茶者倍感困惑的翻译内容,尤其是其中“pekoe、souchong、oolong”等明显不属于现存任何西方语言的单词更会使人如坠迷雾。[2]

不过,恰恰是这些“pekoe、souchong、oolong”等略显古怪的翻译却成为传承中华古老茶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之一。“pekoe、souchong、oolong”的中文原意其实很简单,就是“白毫、小种、乌龙”,是中国最常见的茶叶名称内容的一部分。之所以有如此奇异的英语翻译,根源在于这些是千百年前古代西方人对当时中国茶的音译。早期中国茶外销之地均是东南沿海闽粤的城市,“pekoe、souchong”等是当时闽地的方言,而oolong则经历过black tea congou和black dragon的古代翻译“中转”,至现代才确定下来。而“Congou”则是闽语中“功夫”的发音,随着李小龙电影风靡西方,才演变成后来的“Kungfu”,也才有了著名的“Kungfu Tea”的翻译。

(二)确保翻译对母语文化传达的真实与准确

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中华文明的组成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又深刻的文化内容,因此众多古老历史遗迹形成的旅游景点也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秉承跨文化意识翻译旅游景点对确保传达母语文化的真实与准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中外游客前往西安旅游时绝不能错过的“兵马俑”就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有着不能割舍的联系。而翻译“秦始皇”时只简单地用拼音标注出“Qin Shihuang”显然不可想象,其后紧跟“the first emperor in Chinese history who united China in 221 B.C”才是最准确的翻译内容。再如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可以相对简单地翻译成Spring Festival,但这样一对一式的翻译显然很难让外国人理解春节对于中国人的含义,因此提到Spring Festival时最好跟上“a three-day celebration of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which fall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according to cycles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有了这样的解释性翻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外国人理解每年全球最大规模人类迁徙行为——“春运”背后的文化基础。[3]

三、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常见问题

(一)误译或错译

这是相对初级的翻译问题。比如当下几乎所有景区中都会出现诸如“请勿攀爬”等的提示标语,正确的翻译应当是“Don’tclimb please”,可一些景点的翻译人员显然对于这些基础性内容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出现“Don’tclimbing please”的语法错误,或是干脆在拼写上出现混淆,比如“l”误写为“h”,将“Climbing”拼成“Chimbing”。[4]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只能是工作人员对翻译过程极度的不负责任所至,属于翻译中的“硬伤”。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需要旅游景点在有翻译需求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方面则应在印刷、制作翻译说明内容时加强监管与核实。

(二)对历史文化认识不足导致的翻译错误

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对中国悠久历史缺乏足够的文化积淀,或是在翻译前没有系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便匆忙译成导致。比如翻译“黄帝陵”,若按照字面意思直接译成“the tomb of Huangdi(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emperor”就犯了个根本性的错误。炎帝、黄帝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华夏文明的创始人是氏族部落年代华夏族的部落首领,而“帝”的称谓则要到了秦王赢政的年代才被发明出来。早于秦始皇的统治者只能被叫作“首领”或者“王”。故此时应当用“chief”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旅游景点英语翻译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简单、随意,尤其是历史遗迹类的景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事先做足“功课”,弄清楚景点所在历史节点的位置及前后关联,否则国内游客见了还能意识到其中的错误,若国外游客见了就会变成完全意义上的“误导”。[5]

四、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

(一)对基础性内容注意确保准确性、正确性

有条件的景点一定要聘请或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不仅是语言翻译专业的专家学者,还应当充分听取包括历史学家、文物学家在内的更广范围内的专家学者的建议。即使没有条件,也需要尽量多方求证翻译内容的准确性与正确性,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旅游景点翻译则应当“多问三家不出错。”至于拼写或印刷上出现的“低级”错误则应当被坚决杜绝。对于旅游景点这样面向国内、国际游客的公共场合和参与文化交流的中心环节出现如拼写问题的错误实在有损中国传统文化大国的声誉。[6]

(二)尝试站在异国文化视角开展旅游景点翻译

如果说对于如景点名称或警示标志这样浅表层内容的翻译或许还可以多找两三个专家或多翻两三本翻译指导丛书就能轻松解决的话,那么更深刻和广泛的景点文化内容的翻译就必须要从英语作为语言文化的异国视角进行学习和翻译。比如与旅游景点相关的诗词文章等,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内容的翻译非积淀足够历史和文学、诗歌知识等不可为。例如那首与寒山寺密切相关的唐代著名诗歌《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翻译版本不少,既有“Moon’s down,raven’s caw,and the frost-filling skies, River maples,fishing lights,and the sleep of eternal gloom.Outskirts of Gusu City and Hanshan Temple, Midnight toll,and the arrivalofthe passenger boat.”又有“The moon is setting,rooks disturb the frosty air,I watch by mapled banks the fishing-torches flare.Outside the Suzhou wall,from Hanshan Temple’s bell,Ihear its sound abroad and feelits midnightspell.”前一版本在节奏上显得比较明快,尤其Moon’s down,raven’s caw与Rivermaples,fishing lights和原文相扣十分紧密,颇有一一对应的意味。英译的结果与汉语原文有很强的具象反映。而后一首则在韵脚的使用上更加贴近于英语诗歌创作的特点。且不论句中内容是否与原文相合,单就句末的“air、flare、bell、spell”使用来说,后一版本显然就比前一版本读来更加感觉朗朗上口,仿佛这就是一首英语原创诗歌。[7]

以上两个版本的《枫桥夜泊》的英语翻译各有千秋,虽然翻译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由于都是“寒山寺”相关的诗歌作品,译作能够向外国旅游者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与博大精深。翻译这类旅游景点相关文化产品中应用跨文化意识格外重要,其不仅使汉语文化实现了英语的再现,更重要是实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有效性。

[1]李志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信阳城市形象(旅游)宣传语的构建与译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01:88-90+94.

[2]王亮亮.美丽河南建设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01:40-42.

[3]吴国琴.乡村旅游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01:34-36+46.

[4]郭征难.旅游中的英语翻译——如何有效加强旅游中的文化对接[J].社科纵横,2013,12:128-130.

[5]闫丽俐.跨文化视角下河南旅游文本英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11-114+123.

[6]周琼,刘柯兰.跨文化交际视野中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武汉市辛亥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为例[J].英语研究,2014,03:43-48.

[7]何欢.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探析[J].青年文学家,2013,11:137.

责任编校:饶敏

Appl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enic Spots

HAN Shan-shan
(Anhui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ial And Economy,Hefei,Anhui,230001,China)

The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enic spots aims at improving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enic spots into English with the help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so as to achieve effective exchange ofdifferentcultures.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cross-culturalawarenes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cenic spots,and proposes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applying cross culturalawareness in the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the frequent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scenic spots translation.

scenic spots;English;translation;cross-culturalawareness;application

H315.9

A

2095-7955(2017)01-0090-03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英语学科服务徽文化体验旅游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177)。

2017-01-18

韩珊珊(1982—),女,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跨文化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美人鱼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