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敏 彭学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文化与教育】
面向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探析
孙 敏 彭学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非常重要,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战略性举措。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点在教学环节上,尤其是在培养理念、师资力量及教学模式上都亟待改革优化。本文主要从高校创新创业的现状出发,提出改革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从要素、投资驱动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基于此,中央政府推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性政策。同时,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正在形成,以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并善于提出新颖创意为特色的青年创业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就业与消费的“新引擎”[1]。青年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创业教育最初萌发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早在1947年就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新创企业管理》。[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借鉴国外理论与经验并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推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正如2015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所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鉴于此,下文主要从培养理念、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理念
顺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与国际竞争需要,我国政府已明确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于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素质教育。[3]但由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驱动,绝大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学不够重视而倾向于被动跟随,仍将其局限于促进学生就业——“帮学生开办企业的教育”或“创业者速成班教育”。[4]这往往导致现有创新创业教学实践过于侧重创业方法途径的技术操作训练,忽视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当前大学生创业质量总体不高且续航力不足,还导致许多无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失去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兴趣。[5]
(二)师资力量
高校领导与教师对创新创业教学缺乏重视的现象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培养与配置产生负面影响。创新创业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边缘化导致具备教学能力的有关经济、管理与教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的动力。这导致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呈现出教学人员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乃至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且流动性大的局面。[6]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目前国内高校广泛存在的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力量不稳定且缺乏扎实专业基础与系统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深入有效的开展,亟待改进。
(三)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以及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等多门课程,但这些课程设置零散不够体系化,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有重复缺乏整合,在能力培养的衔接上缺乏循序渐进。[7]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绝大部分高校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缺乏深入的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模拟操作和实战拓展,十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8]在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上,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属于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程,这种公共课性质定位不稳定及非专业的师资配置使创新创业教学很难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造成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普遍与专业教学结合不紧且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状。[9]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让员工成为创客去主动连接用户以发现未被充分开拓的市场机会,通过互联网广泛整合各种资源,凭借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去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职业工作中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应成为面向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优化。
(一)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内容零散、重复、不够体系化,能力培养缺乏循序渐进的现状,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成功经验,改革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以及大学生创业基础等现有公共必修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及能力训练进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课程大纲,使之形成精简紧凑且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体系。针对当前课程教学方式过于理论化且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可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成功经验,在理论讲授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创新创业团队训练项目与“互联网+模拟创业竞赛”等多种实践教育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能力训练。
(二)加强专业改革与师资建设
针对现有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实践结合不紧的问题,可改革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内容上增加本专业工作实践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内容与趋势分析,教学方法上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联网时代专业学习与工作变革的内容与方法,并在专业实训中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鉴于当前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的现状,可围绕专业教学组建由资深专业人士、专业教师、专业辅导员与校创新创业学院专任教师组成的复合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通过项目团队成员在不同课程与教学方式上的分工合作及定期分享讨论结果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的不断优化。
(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于1999年,并在同年成功举办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着较好的实践教育基础。[10]今后应在此基础上建设包含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内容的专题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创业实践指导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包含多方面、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综合实践体系,促进学生进行多种实践学习以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此外,2015年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长春成功举行,参与方包括各地参赛代表团队、投资机构和在“互联网+”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企业家、领军人物。这种产学研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及教育一体化的模式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的创新创业机会与先进实践模式,有助于企业和投资机构从大学生中发现有价值的创意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值得大力推广。
“互联网+”时代采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要求不断注入创新创业人才,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研究,探讨其改革创新的途径,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为社会不断注入创新创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吴志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局面何以形成?——对北京大学部分青年校友创业情况的观察与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15,(5):211-218.
[2]罗二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嬗变历程探微[J].理论导报,2014,(5):56-57.
[3]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113-119.
[4]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3):45-48.
[5]李惠瑨,李巧鸣,王峰娟.“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6,(2):55-59.
[6][7][8]高振发,张保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6,(6):1-5.
[9]刘隽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现状与突出问题[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2):1-4.
[10]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责任编辑:周 丹】
G647.38
A
1673-7725(2017)01-0106-03
2016-10-20
本文系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粤教高函[2016]236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孙敏(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创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