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对策
——以辽阳市辽阳县为例

2017-03-12 03:30:08祝恺彤
辽宁经济 2017年8期
关键词:辽阳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

◎祝恺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对策
——以辽阳市辽阳县为例

◎祝恺彤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增加有效供给,使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变化能够迅速适应,有效增加经济增长的质与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不足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本文以辽阳市辽阳县为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对策进行探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经济辽阳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均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将表现的更加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来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虽然确实起到了保增长和稳增长的效果,但一些制度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进入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需求、投资、出口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力度越来越小,而在供给侧的土地、劳动力、创新等要素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初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习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一项重要决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辽阳市辽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工业是辽阳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曾经以一些能耗高、产能落后的小钢铁企业为主。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理优势,辽阳县钢铁产业发展迅速,虽然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解决了地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但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也产生了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冲击下,辽阳县委、县政府主动顺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制造业,逐步从“冶金大县”向“智能装备制造业强县”转变。

辽阳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辽阳县重点规划向阳工业集中区和刘二堡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区,全力实施调整转型、改造升级,推动工业向高水平方向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领军发展,三三工业与中国一重等四家央企全面达成战略合作。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获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中车轨道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全省第一名,一汽普雷特公司变速箱总成、ADI桥齿轮、天一航空航天发动机密封件、辽鞍机械履带板压淬热处理自动生产线智能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辽阳县政府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沈阳机床等科研院所、大型国企保持紧密联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保障等专项基金,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年,辽阳县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9%,工信部铸造行业准入累计达到20户,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淘汰钢铁企业16户、产能392万吨,盘活利用工业闲置厂房41万平方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以新风集团高压共轨和三三工业盾构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一)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方向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污染严重、要素投入多的一些工业组成,科技对产出贡献不大,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经济,这将引导经济以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利于各区域以自身发展状况为出发点,通过不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不断发展的目标。

(二)为经济发展转换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多参考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刺激需求,以消费、出口和投资为主要驱动,这样的驱动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劳动力、资本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力是需求和供给的共同基础,而从供给侧方面考虑,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新的供给,推动经济潜在增速。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机遇。我国的工业增长模式主要以高投入、高污染的工业为主,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前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强调以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发展经济。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做减法与做乘法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做减法,去产能、调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无效供给;做乘法,增要素、提效率、改变要素配置扭曲,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应将能源和资源消耗低的生产技术、高科技等方式应用于经济发展中。通过减少生产要素消耗的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一)清晰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区域竞争力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对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定位要从科技、文化、环境、市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设立一些创新平台或组织,提高其运行效率,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加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形成区域特色产业。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要通过淘汰重组等多种手段达到去库存、去产能的目的;通过降低税费实现降成本的目标;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增加科技、教育和扶贫投入实现去杠杆、补短板的任务。地方政府应发挥其作用,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来指导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增加有效供给。

(三)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发展区域经济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体制的改革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如钢铁、煤炭等大部分为国企,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力度的方式实现竞争力的提升,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避免人才流失。努力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在企业发展中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改革过程中的去产能、去库存可能对政府税收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区域经济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根据区域发展实情进行思考,积极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良好、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责任编辑:宋爽

猜你喜欢
辽阳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
辽阳县蔬菜种植农机与农艺融合要点分析
新农民(2022年14期)2022-06-07 04:44:41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植根乡村沃土 群文之花绽放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3:29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10:38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浅谈刘二堡总体概念性规划
卷宗(2012年3期)2012-05-25 08: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