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云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江苏盐城 224043)
不光是教学,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探索也正处于发展阶段,就自身而言可能还存在许多不完美的地方,未来的路也很具有挑战性,但就现在而言,笔者认为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开辟出一条高效的适合于学生的新道路!
我们都知道,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日趋成熟,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在不断增强。发散思维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加灵活自如地应用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某一个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以函数知识点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某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还有,其实几何内容与函数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同时也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得把思维能力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握好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备课时刻意准备一些有助于思维训练的设问。在课堂上也要舍得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们都有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把学生们的见解经过整合之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大家不妨来试一试,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教师要注重对各种数学概念进行变式教学。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中概念相当多,并且也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也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对概念进行变式化的教学,首先要抓住概念的本质,通过对概念进行的变式来拓展概念,增加对概念多角度的理解,从而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比较清楚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可以从我们熟悉的篮球比赛的投篮动作切入,让学生理解投篮的运行轨迹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本质意义,知道函数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这也是对概念进行的引入变式,把数学概念还原到实际生活当中去,通过变式来展示概念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为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而服务。
在解题方法上老师也要善于运用变式教学。高中数学的解题方法是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运用得当的解题方式能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衔接,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又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变式教学的选题时我们也要注意以课本为源,层层递进,有的放矢,精心编制一些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并且是由我们传统题目改编过来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题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挑战能力。当然,我们在变式教学中,对所选的题目也要与以前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吸收新知识的同时对原有知识也起到一个巩固提升的作用,做到温故而知新,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们明白“知识之间其实是相通的”。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好变式教学,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并且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变式教学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动态的课堂解题中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独有魅力,让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好数学知识。
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圆满地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大家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平台,然而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容量较大、概括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等诸多原因,再加上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高中数学知识常常会带给学生枯燥感,随着知识的不断加深,一些学生愈感困难,信心不足,少数学生干脆放弃。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笔者总结了以下的建议和策略。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新课标更多地是注重学生利用数学眼光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产生的现象,自主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再从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践情况,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知识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渴望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热情。
数学概念是数学逻辑的起点和认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石。在数学教材中,概念和原理都具有很强的浓缩性,这也体现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过度。大部分内容是通过文字描述的结论,也正因为这种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容易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具体性。对于数学中的每个概念来说,其实都有一个直观的模型与其对应,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全面地理解概念并不是那么特别容易。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从数与形两种层面上来表达概念中的特性,使得学生不单只是从表面上理解概念,而是从深层次上对概念的实质进行掌握。
通常情况下教师只对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做到精确记忆,从而为后面的熟练运用奠定基础。其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形象记忆的优势,用生动形象的几何语言描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进而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当然,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正处于一个日趋成熟的发展阶段,以上仅是笔者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换言之,分析课堂教学策略的全面性肯定还不够,笔者只是期望以上分析的一些教学策略对我们高中同行的课堂教学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对我们的课堂教育理论研究者们起到一个抛砖迎玉的作用。
[1]陈杰.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4(6):108.
[2]葛晓艳.追求高效不妨从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做起[J].学校管理,2015(4):31-32.
[3]李春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