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继续教育发展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17-03-12 00:25何湘虹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文化教育

何湘虹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试谈继续教育发展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何湘虹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提高民族素质是中华民族崛起和强大的保证,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充分重视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推广与传承,使继续教育朝着有中国特色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立足之本。

继续教育 素质教育 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历程及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不仅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的培养,还要注重受教者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核心在于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克服教育偏移的现状和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弊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主体和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义务制教育阶段我国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纠偏。

1985 年,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2006年,实施素质教育被修订入《义务教育法》。

(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以全面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应当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纲要将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串联出清晰脉络,展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

(三)素质教育还应贯彻到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目标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继续教育该怎样持续国家人才培养要求,达到教育培养目的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不能戛然而止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它是继续教育不可摒弃的教育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起源发展和社会应形成的正确共识

(一)素质教育起源于博雅教育,落脚于基础教育。

古希腊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柏拉图对当时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整理,形成了“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四门学科加上当时智者派提出的“三艺”(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合称为“七艺”。“七艺”作为教育内容,支配了之后欧洲基础教育达一千五百年之久,这和中国古代儒家培养君子的六艺教育要求(礼、乐、射、御、书、数)不谋而合,体现了培养至臻完美人才的教育理想。孔子顺应“学移民间”的历史潮流,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正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倡个性化教育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源头。

1975 年日内瓦国际教育会议提出基础教育的核心含义是向每个人提供人类共有的最低限度教育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指出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而不能停止在某个阶段。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针对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提出教育需要解决 “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这“四个支柱”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反射出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二)素质教育不仅只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但不代表素质教育只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继续教育成为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代继续教育不仅是对高等教育的补充,而且承担着“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重任和“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目标,这和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融合。继续教育阶段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打破“素质教育是精英培养”的思想禁锢。

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该思想的实施增加和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与人才来源,对全体社会成员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发展。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阶段某些学校在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集中优质资源来建立所谓的“精英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不妨探寻博雅教育的本质,“不注重功利训练和功利目的,旨在发展人的理智能力”,面对的是所有受教者,而非特殊精英。

在继续教育中,应尊重所有学习参与者的受教权利而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学会探究事物本质,对基础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将使人的智慧与能力进一步完善,实现其总体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专业技术教育的补充上。

在现有的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一直处于博弈状态,社会上存在“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力、轻素质”的弊端,一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专业技术教育的补充。部分大学专业实践课程不断增多,导致素质教育过少安排。“苹果”电脑创始人乔布斯曾说:“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哲学原则与思想不是空洞的,可以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社会实践中,这样的运用会使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位视创新如生命的发明家、企业家深知哲学是创新思想诞生的源头和基石。当然,脱离专业技术,单纯的高素质难以发挥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素质底蕴,所学者无法对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更达不到创新层次。素质教育不能理解为对专业技术教育只有补充作用,而要看到它是专业技术的基础。

三、我国继续教育现状

继续教育中学历教育承担着对高等教育的补充,所以大部分教学计划参照全日制设置。笔者通过汇总湖南地区电大、自考、函授、远程教育这四类教育形式的部分专业教学计划,发现公共基础课占总课程学分13%~36%,在本科阶段,公共基础课中的思想品德类比重低于专科阶段、低于基础科学类,尤其以理工类学科较明显。这反映出素质教育在成人教育中更偏重于基础科学学习,并且“重理轻文”现象在本科阶段尤为突出,总而言之:教学计划中课程结构不全,思想品德课程设置较少,缺乏人文素质培养课程,都直接成为在继续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制约点。

非学历教育虽然形式较多但是模式单一,各种培训开班目的性强,大多属于证书班或专业技术培训班,课程设计与策划以考虑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主,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多数是专业技术类和少量职业道德课程及实事讲座,有关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少之甚少,没有完全遵循受教者的认知规律,授之以“鱼”而非“渔”,难以根本提高受教者的学习力和基于学习力的创新力。同时,继续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形成了受教者的知识层面和学习视野的禁锢。

四、全面素质教育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化底蕴的加深促使成人修正三观。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三观也会得到改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文化底蕴的丰厚使得人们不断审视与调整自己的三观,渐趋向于正确、积极、健康和高尚。

(二)中国古典文化对成人修身养性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近年来国学的升温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仍可以起到调和、平衡和启迪智慧的作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环境变化快、人际关系处理相对复杂,人们在个人、团体、社会关系中不断寻求平衡。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合为本 “这些治国思想,以及 “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处世态度给人们修身养性以启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重视公平和平等,“仁义礼智”中提倡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建立和谐社会、融洽的家庭关系的思想根源。

(三)提高艺术修养对创新有着关键性启发作用。

乔布斯在里德学院得到学习艺术字体的机会,后来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这段经历,他认为学习san serif和serif字体开始好像没有实际意义,可十年后设计Macintosh电脑时,正是因为把这些艺术融合进创新工作中,才使得作品更完美。他认为是艺术给科学带来了灵感和动力。艺术修养的提高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的提高,艺术情感的升华使人们对外界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拥有创新的基础,并起到关键性的启迪作用。

(四)通过成人素质教育传承中国文化。

成人是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言行举止影响到家庭的其他成员,其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旁人与下代。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中国文化有很多涉及家庭文化。《周易》里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文明中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家庭中只有每个人都自强不息,家庭才能不断前进;家庭成员厚德载物,和谐相处,才能让家庭具有凝聚力。儒家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要靠家庭单位来实践和传承,要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必须不断提高全社会成员素质。

五、素质教育的提高有赖于继续教育持续推进

素质教育不特属于某个教育阶段,它需要不断积累、浸润和潜移默化。所学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基于理解力、判断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不同,或个体差异,对素质教育的接受能力呈现高低不一的现象。总体来说:

(一)成人对抽象概念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在古典文化学习中去糟粕取精华和古为今用,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层次探知或结合史学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和实施正确应对举措,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这些素质教育课程往往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有些知识点生僻难于理解,个体学习时容易对课程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系统学习并展开群体分析讨论而获得真知。这些决定了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而不能单纯依靠文化传播等其他途径,也不能依靠碎片化学习传承中国文化与其精髓。

(三)素质教育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只有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才能客观科学地分析所学者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内化程度。评价体系应多维多元化,评价结果要对所学者起到帮助和启发作用,机制需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过程监督,并及时反馈信息保证教学质量。

六、对补救素质教育缺失的建议

(一)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应合理增加人文素养选修课设置。

(二)依托学分银行建设,使素质教育课程可累积学分进行转换。

(三)通过微课、MOOCs平台建设,研制开发中国古典文化、国学、史学、诗词鉴赏、艺术鉴赏等素质教育精品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学习。

(四)与企业合作开发中国古典文化、国学、史学、诗词鉴赏、艺术鉴赏等专题研修班,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素质教育、企业团队建设当中。

(五)持续推进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让成人素质教育成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新常态。

七、结语

提高全民素质是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大事,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更应该依托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素质教育传播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办好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

[1][瑞士]查尔斯·赫梅尔,著.王静,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傅佩荣.国学的天空[M].长沙:岳麓书社,2014.

[4]王咏刚,周虹.乔布斯传[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5]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编写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4.

[7]顾明远,张民生.推荐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10(07).

[8]吴绍芬.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与出路探讨[J].高教探索,2011(06).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