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义,李玉华,李浩
(1.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句容 212400;2.句容市仑山水库管理所,江苏 句容 212400;3.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句容 212400)
鲟鱼是目前个体最大的养殖淡水鱼品种,有池塘、流水水泥池、网箱养殖等多种集约化养殖方式。江苏省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句容市仑山水库养殖基地建设于2011年,是集温室、网箱相结合的鲟鱼苗种繁育与商品鱼生产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年繁育苗种50万尾左右,年商品鱼养殖产量15万~18万尾。仑山水库属于省级中型水库,面积近4 000×667 m2,平均水深 12~15 m,水质Ⅲ类,水温5~32℃,周边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染,库区除增殖放流花白鲢外无其他养殖行为。
自2013年以来,我们围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鲟鱼在集约化条件下的组合养殖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温室与网箱相结合的分段健康养殖技术和鲟鱼与名优水产品种混养技术。现将两种技术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针对鲟鱼属亚冷水性鱼类的特点,结合温室与室外水温年均变化规律,将现有的鲟鱼养殖模式加以改进、集成,形成全新的鲟鱼科学健康养殖新技术,以达到产量增加、品质提高、成本降低等目的,其前提是结合当地的气温、水温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放养时机。
一是针对本地自然水域每年的3—6月及9—12月这两个时间段,针对各鲟鱼品种设计放养规格;二是科学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以确保能按时上市销售;三是合理安排投喂饲料及防治疾病。
对不同鲟鱼品种生长速度的比较,我们得出了各鲟鱼种苗的增重变化规律。以通常养殖的西杂苗种为例,当鱼苗在室内温度较为恒定的条件下从5~8 cm生长到18~20 cm,大约需要30 d左右,这时的体质量25~35 g,如果这时移到室外饲养,通过4个月的生长,往往达不到上市规格时就会遭遇高温困扰或低温生长停滞,使养殖遭受较大损失。为此我们通过不断实践对比,如果适当延长在温室内的饲养时间,或者抢育早春苗,在每年3月中旬前后,室外自然水温达到12~14℃时,将苗种规格培育到70~80 g再移出育成商品鱼,通过4个月的养殖,一般85%都能达到上市要求,不能育成的少量鱼可以移回室内养殖或者通过提前防病、停饵等措施安全度夏或度过低温。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饲料粗蛋白达到42%以上的高档鲟鱼膨化颗粒料,以保证其生长需求;二是调控室内的苗种培育水温,可以采用井水调温或其他易于采用的增减温度的办法,努力创造最佳生长水温(15~22℃),同时适当调整养殖密度(以20~25尾/m2为宜),确保鱼苗在出温室前达到理想的规格要求。
在鲟鱼移至室外饲养期间,高温或低温来临之前1个月,必须做好鱼体规格的筛选,将确定不能及时上市的鱼提前分选或分开饲养,或移到室内饲养,同时必须做好筛选后的防病工作。当水温由低向高变化时,必须按照鲟鱼规格大小、水温、溶氧等实测值及时降低饲料粗蛋白含量以及投饵量,防止脂肪代谢障碍带来肝胆坏死等疾病。我们通过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胆碱等来加强鲟鱼脂肪代谢,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如三黄粉、胆利平、寡糖等提高鱼体免疫抵抗力。通过2年的试验比较,凡采用添加免疫增强剂的鲟鱼即使在室外自然水温度夏,其1龄苗存活率也可达到75%以上,2龄苗存活率可达到85%以上。
根据养殖品种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合理搭配互利共生的养殖品种,在池塘中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体天然生产力,控制放养密度,选定养殖品种、确定放养比例,控制富余营养物进入水体,以期最小投入达到最大收益的目的。
最初选择搭配混养的品种:黄颡鱼(a)、鸭嘴鱼(b)、泥鳅(c)、青虾(d)、鲫鱼(e)、细鳞斜颌鲴(f)、白鲢(g),鲟鱼以A表示。见表1。
黄颡鱼作为搭配养殖的对象,具有相互竞争饵料的缺点,导致鲟鱼饲料系数明显增加。但由于其两者饲料价格相差不大,且目前市场上商品鱼销售价格接近,对最终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大,优点是能减少残饵。
表1 试验组合模式
虾作为搭配品种,对鲟鱼没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起不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处理残饵能力较差。
泥鳅需要额外增加防逃成本,只能在室外池塘搭配养殖,不过养殖效益较为可观。
鸭嘴鱼和白鲢是室外池塘理想的混养品种,能改良水质,但注意每667 m2池塘混养密度控制在30尾以内,以避免与鲟鱼构成对水体溶解氧的竞争。
鲫鱼作为混养品种,具有较多优势,但缺点也较明显,就是对饵料的竞争,增加了渔获量却降低了经济效益。
鲴鱼作为混养品种,兼顾了以上各品种的优势,除增加水体渔获量外,又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特别是在网箱养殖过程中,能起到清洗网衣的作用,使箱内水体与外界水体的交换量提高,从而提高了箱内水体溶解氧,对保持水质稳定有较好效果,同时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水体中上层,相互竞争少,是较为理想的混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