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自然林理论的城市环城绿带植物规划
——以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为例

2017-03-12 09:03博,魏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4期
关键词:绿带环城绿地

刘 博,魏 甫

(1.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沙 410007;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城市的高速发展引发的生态、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发达国家对于城市无序扩张的不可持续性早已开始积极的采取行动,环城绿带规划理念的出现对控制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维护生态系统提供了一定策略。而近自然林理论的出现,为环城绿带的绿地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思路,作为城市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缓冲和联结,基于近自然林理论建设城市类森林群落景观,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

1 环城绿带与近自然林

1.1 环城绿带概念及发展概述

环城绿带是指围绕城镇建成区外为控制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维护城市生态系统而配置的一定规模绿地。该绿地与城市其他绿地组合形成的环绕城市的绿地系统[1]。环城绿带的规划早期起源于国外,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城市中经过了多年的实践,而我国环城绿带规划建设起步较晚,建设较为成熟的城市以北京、上海为代表。

从规划理念来看,不同城市对其绿带规划理念偏重有所不同,通常是通过绿带的建设来对城市建设范围进行限制,降低人口增长速度,保护农业生产用地,同时能够为公众提供一定的游憩空间;从规划结构来看,伦敦的绿带位于圈层式城市规划结构的第三层,并且经过二次规划对地带进行了扩宽;北京市则是双层楔形环城绿带隔离带,将周边的公园、街旁绿地、农业生产都纳入到环城绿带合并建设,形成绿色斑块+绿色廊道+绿色网络的系统布局[2];上海市是以100 m纯林带+400 m城市绿带+各类主题公园、产业园的以线串片式的项链状环城林带。

环城绿带的建设需要强制性的指标控制同时又需要弹性的应对,需要结合当地产业和市民的需求。经过许多年的发展,环城绿带逐步往功能多样化发展,将更多的居民活动和生产、生态服务等功能纳入绿带规划,并且将绿带规划并入了更大的区域规划。

1.2 近自然林概念及内涵

近自然林主要是由乡土树种构成的多种混交的多层次空间的森林,可以看做人为设计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3]。近自然林理论是一种森林经营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功能的林木群落结构根据不同的采伐、保留、更新树木的原则进行“恒续林”经营[4]。其内涵主要表现在:适地适树的原则和以乡土树种为主、不同树种和不同树龄的可持续结构[5];丰富的植物层次结构和季节更替性林相。

近自然林起源于欧洲,德国、英国经过多年实践广泛应用于风景林、各类生态公益林、各类保护区,以及商品林的经营,具备了很好实践基础[5]。近自然林概念自1999年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培育实践,逐渐被运用于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地隔离带、城市公园中。我国绿地由于早期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生态学指导,绿地存在种类单一、乡土化程度低、植物景观人工痕迹重等问题。如上海市、北京市环城绿带经过早期建设,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但是存在植物种类单一、垂直层次不丰富、混交考虑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后期养护和改造的压力。

由于环城绿带不同一般城市绿地,其以隔离防护为主要功能,所以受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环城绿带建设的现状研究,以近自然林的模式进行经营可以在林木自然更替、群落稳定性、物种丰富性等方面得到较好的表现。

2 长沙市环城绿带现状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长沙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长沙市环城绿带范围主要是沿三环线两侧道路红线外各100 m范围及周边临近的具有生态保护利用价值的山林地及水域(图1)

图1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总体规划图

长沙市环城绿带经过区域较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含域山体、水塘、居住区、工业区、农田等,基地植被现状差异也较大,有保留较好的植被区域,也有待修复的工业棕地。部分基址如岳麓区、天心区地段毗邻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较好的景观条件;望城县、长沙县周边多为自然山体或者农业产业基地,稍加修整则可形成较好的农业景观;开福区、雨花区地段两侧主要是工业生产与轨道交通运输影响,防护林带不完整,缺乏整体性,未来以建成风景防护林为主。现状调查中出现频度较高的乔木有马尾松、樟、杜英、枫杨、枫香、朴树、泡桐、构树等;灌木有木芙蓉、玉兰、含笑、南天竹等。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景观规划根据基本现状和周边用地性质将穿越五区一县的绿带区域按照主要其功能分为以防护卫生、康体休闲、农业休闲为特征的三大类功能区(图2)。根据功能分区以及周边环境的差异,对不同的分区进行植物规划。防护卫生区主要包括开福区中青路互通到月亮岛大桥段、长沙县开元路至樊塘村X034路、雨花区圭白路到雨花区边界以及湘江新区的高新区段、三环路的互通、高架以及与铁路有交集的部分;康体休闲区主要包括雨花区的中意路到圭白路区域、天心区的湘江—京广铁路—中意路段、望城区的月亮岛大桥至黄金大道、湘江新区的梅溪湖段以及桃花岭至洋湖段。农业休闲区主要包括望城县三环线雷锋大道—黄金大道段、长沙县樊塘村X034路—雨花区界、白沙河至开元路段。

图2 长沙市环城绿带功能分区规划图

3 长沙市环城绿带植物规划特点

长沙市环城绿带规划遵循可持续性与整体性原则,从整体生态要素的分布和绿地结构出发,以生态保护和为根本目的,根据规划区范围及周边用地布局为现状依据,兼顾市民休闲游憩、产业发展、生态缓冲等需求来确定规划策略和建设路径。以建设满足良好的生态调控,兼具康体休闲、农业生产的多功能分区的环城生态圈。

1)结合立地条件,分类规划建设,利用好原有植被。将现状绿地分为保留、提质、重塑三类来进行规划建设:现有的山体、整体性较好的耕地,集中的水域,良好植被覆盖的区域已经成景效果较好的区域进行保留;分散性耕地、小型水塘、植被覆盖不全、景观效果较差的区域进行提质;工业棕地、地表裸露、以及红线范围内的民房以及景观效果较差的区域进行提质。合理利用好原有植物,分类进行规划建设,最大化利用好现有资源。密度规划合理,丰富树种与树龄,营造近自然林。

2)密度规划合理,丰富树种与树龄,营造近自然林。根据植物近远期规划合理的种植密度,预留合理的植物生长空间,避免后期出现树木抽稀的问题;对保留区域合理补种一些风景树种、中间层树种,剔除一些生长不留或萌蘖性强的树种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提质区域要对群落结构中优势种和骨干树种进行优化,丰富中间层的结构,重塑区域要进行重新规划,选择合适的群落组合方式,按照特色规划营造近自然林。植物群落在种类和不同树龄的树种构成上要尽可能丰富,形成可持续、自更替的近自然林。

3)绿带景观特色化,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选择合适的一段形成具有鲜明季相或特色的植物景观单元,增加花灌木、开花地被以及水生植物,丰富植物面貌;优选落叶、常色叶、秋色叶以及开花大乔木,丰富配置形式,形成观鸟、观花、观叶、湿地植物等特色明显的植物群落。

4)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近自然林理论,构建能够自我更替、相对稳定的混交林;运用观花、观果植物,适当增加蜜源植物,吸引有益昆虫,提高群落生物多样性水平,达到生态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植物总体规划

4.1 防护类绿地植物规划

防护功能是城市绿带的最主要功能。生态防护林对改善局部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护林要长期、有效、稳定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形成低维护、自更替的近自然林,首先要考虑其不同生长速度的树种的搭配比例及形成稳定丰富的群落结构[7]。针对不同的用地类型,防护林树种的选择要点则有不同,通过对长沙环城绿带现状及用地布局的调查,以工业防护、交通隔离两方面来进行植物规划。林分形式可采用点状、片状、带状,通过不同树龄、长速不同、规格不同的多种树种混合种植,进行多层次合理配植,形成稳定丰富的近自然林群落结构。

4.1.1 工业防护绿地

工业防护绿地主要设于环路与工厂、仓储用地。此类绿地主要起到阻滞粉尘、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工业噪音等综合防护作用。工业区多为含硫或者含氯的污染物,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此类污染物具有吸收、净化作用的树种,如夹竹桃、女贞、广玉兰、桑树以及松柏类;同时可考虑滞尘效果好的树种,此类树种一般叶片较大或叶片密集,叶被绒毛,如杜鹃、八角金盘等。

4.1.2 交通防护绿地

交通型防护绿地在长沙市环城绿带中包括途径的公路、铁路两边的带状防护林、边坡绿化以及大型互通、高架周围的点状及片状绿地。此类带状绿地主要为减弱快速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线形植物景观;互通、高架周围的点状绿地对驾驶者可起到示意作用,同时群落式的植物组团对道路具有较好的美化作用。

带状防护林在保留现有较好的群落外,增加常绿树种的多样性,营造浓郁的山林景观,色叶树种最好能成片种植,避免杂乱的颜色造成驾驶干扰。可选用臭椿、枫香、榉树等落叶树种,以及玉兰、木芙蓉、夹竹桃这一类抗性较好,花大明显的植物能够形成明显的季相变化。根据高速交通污染的类型,树种规划侧重于能够隔音降噪、降温增湿、吸滞粉尘同时观赏性较好的树种,如乐昌含笑、木荷、珊瑚树、桑树、夹竹桃、尖叶杜英等,吸滞粉尘的植物可以选择叶大或有绒毛的植物如木芙蓉、杜鹃、八角金盘等。

对于自然护坡和边坡来说,主要是处理好裸露的土壤,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对其进行加固,边坡靠近坡脚处可点缀花灌木,以及抗性较好的藤本植物如爬山虎、吠果鸡血藤、络石以及豆科植物。

4.2 康体休闲类绿地植物规划

康体休闲区主要囊括了生态休闲、文化活动、健身运动等市民文化活动类型,此区域周边多为居民区或者城市公园。所以在衔接社区休闲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基础上仍然需要考虑到滞尘、减噪、防风的需求。康体休闲类绿地主要是以毗邻居住区、公园绿地的环路两侧40~100 m区域为主,该类绿地在城市中不仅能为周边区民提供活动休闲场所,同时能够美化区域环境,作为城市大型公园的过渡型休闲绿地,形成和谐的城市绿地景观。

4.2.1 生态休闲

生态休闲类绿地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区域植被本身较好且可以适当建设休闲设施的绿地,长沙环城绿带规划为生态休闲的区域多为毗邻湿地公园的区域以及自然农田混合自建住宅,这些区域多水塘、原有植物覆盖较好,所以在植物树种规划中对原有树种尽量保留,去除一些生长不良、萌蘖性过强的树种,增加观赏性较好,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植物,如国槐、乌桕、枫杨、榔榆、苦楝等。

4.2.2 健身运动

以健身运动为休闲主导的区域位于湘江新区梅溪湖段,该地段周边多为商业区以及居住区,居民活动场地和绿地都非常缺乏,所以该区域规划为以体育为主题的带状公园,通过体育设施布局的差异形成开合空间打造丰富的植物界面,根据运动主题的需要,尽可能减少非功能区草坪面积,多营造近自然的群落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空间。在特征植物的选择上,多选择观赏性较好,季相变化明显的保健型树种,如栾树、香樟、楠木、栾树、侧柏、蜡梅、含笑等。

4.2.3 文化科教

文化科教类绿地主要依托周边本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岳麓区洋湖垸湿地公园、天心区解放垸湿地公园、开福区苏托垸湿地公园,途径这些丰富湿地公园资源的绿地可以成为联接城市居民区和大型湿地公园的过渡绿地,这类绿地通常有小型水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与耐水湿的植物形成小型的科普动植物展园。

远水区的乔木可选择青桐、喜树、重阳木、合欢等喜湿的树种,近水区乔木可选择水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的树种;搭配夹竹桃、细叶水杨梅等耐水湿灌木以及各类水生草本植物。

4.3 农业生产类绿地植物规划

规划为农业生产区的区域主要是依托其本身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及现有农业景观,对其进行整体的规划提质,适当地加入生态观光的功能,促进其产业发展同时打造好城市郊区的门户形象。

农业生产区主要是以生产、生态休闲为主要目标,兼具防护功能。对环路40 m控制线进行强制的改造和植物群落营造形成近自然风景林,保证沿透视线能够看到田园风景,可按照防护绿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规划;40~100 m区域对其农业景观进行提质,根据农田布置,植物布局可成点状、带状、片状的形式,通常以带状居多,纵横交错,引导发展农作物型景观。植物上以乡土树种为宜,多选择生长较快,抗性与防护性好的树种,可配合经济生产选择经济作物,如泡桐、池杉、香樟、杨树等。

5 植物群落配置

5.1 植物群落结构与比例

通过对国内建成的环城绿带进行研究和总结,发现其他城市建成的环城绿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树木品种较为单一;南方地区针叶树种品种与数量较少;环城绿带的绿量总体水平高但是季相变化不明显;人工痕迹过于明显缺少野趣、粗狂的趣味[8]。结合近自然林的内涵,在长沙环城绿带的植物群落结构与比例上,给出如下建议:

1)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适当调整。风景防护林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可定为7∶3;康体休闲类绿地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比例可为6∶4。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比例宜为1∶5。

2)高大乔木应以乡土植物为主,控制速生树种比例不超过20%,速生树种能够快速成景,能够在近期发挥作用,但要保证群落更新可持续,要优选中、慢速树种,如香樟、马尾松、朴树、杜英、花榈木等,为避免植物在一定时期后造成生长空间压迫,要控制好种植密度。

3)林缘及景观节点区,进行地被植物的覆盖,逐步形成自然地被。

4)要形成较为稳定的近自然群落,则要优选生长相适应的群落组合,进行多树种、多规格、多层次的混交继而形成丰富的森林群落。

5.2 特色群落配置

根据环城绿带植物总体规划和植物群落配置的建议,以现有产业布局和现状,及植物总体规划为基础,形成以不同功能区为单位的特色植物群落结构。

5.2.1 防护类绿地

防护类绿地以隔离防护为基本功能,同时突出其生态效益,以“美丽、宜居、生态”为主题打造成为长沙两型建设的示范生态廊道,利用好自然地形,打造城市山体自然景观,通过不同优势种营造,形成“四季缤纷”的风景防护林。推荐树种:复羽叶栾树、合欢、银杏、含笑;

5.2.2 康体休闲类绿地

康体休闲类绿地主要分为生态休闲、健身运动与科教文化区。科教文化区利用好湿地公园的区位,开展展示、科普、科研相关活动,衔接好湿地公园与城市其他绿地。推荐植物:芦竹、菖蒲、千屈菜、杨树、柳树等。生态休闲区分段建设以观鸟、观花、闻香、观果等主题丰富的主题观赏园,增强绿廊的观赏特色与亮点。推荐植物:火棘、石榴、木兰、樱花等;健身运动区以结合不同运动项目营造不同群落类型的植物群落为主:

5.2.3 农业生产类绿地

农业生产类绿地的生产内容主要按照区域规划发展氛围果树和花木。果树区结合结合洗心禅寺与百果园现有的人文、产业资源,打造以康体休闲农业为核心的生态休闲区,形成不同特色的植物园区,如樱花园、果园等。推荐植物:樱花、柚子、柑橘等。花木产业主要是对现有的花木种植区域进行规划提升,通过分类种植管理和过渡绿地进行提质,打造以花木观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荐植物:水杉、马尾松、杨树、樟等。

6 小结

本文基于对近自然林理论的研究,对长沙市环城绿带的植物总体建设以及对不同功能区的特色树种进行规划,希望能逐步建设种类丰富、结构合理、自然稳定的近自然群落,形成野趣、美丽的环城绿带,成为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长廊。

[1] 张卓林.城市环城绿带的建设策略及景观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 王旭东,王鹏飞,杨秋生.国内外环城绿带规划案例比较及其展望[J].规划师,2014,30(12):93-99.

[3] 李许文,唐小清,叶自慧,等.基于近自然林理论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探讨——以广州市科韵路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4,12(2):10-13.

[4] 林天喜,徐炳芳,戚继忠,等.欧洲近自然的森林经营理论与模式[J].吉林林业科技,2003(1):76-78.

[5] 张德顺,李秀芬,Norbert Weber.“近自然林”——一种理念的起源与传播[J].山东林业科技,2009,39(2):102-105.

[6] 徐琴.长沙乡土植物城市园林适宜性指数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7] 陆耀东,冯昌贤,陈红跃,等.珠三角城市森林的防护隔离带类型及其树种配置[J].中国城市林业,2005,3(1):34-38.

[8] 管群飞,徐岭.上海市环城绿带植物群落构建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9,25(6):92-94.

猜你喜欢
绿带环城绿地
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解析当代大都市区绿带规划、建设与治理
——以上海环城绿带为例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环城旅行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构建个性化的城市细胞膜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