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彬琳
(南宁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200)
目前应用技术大学正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社会需求和岗位技能作为方向,以专业技术能作为载体,以“就业岗位—专业设置—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模式,形成了地方企业、基地联合办学为助力的较为完整的办学体系。同时,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作为广西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其基础学科的体育依托新桂商构建适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教学体系显得意义重大。
根据我们对广西区内确定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大学进行的调研发现,这些高校都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学生自由限选课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身体状况,在规定的时间段,对上课项目进行自主的选择。同时相关学校还积极探索“体育课内化一体教学”的模式,以提高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运动水平。但是,多数高校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上仍然是沿用常规的竞技体育项目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并只严格按照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标准示范与练习—达到量化标准”的规范教学,仅仅注重学生在体质和体育技能层面的强化,对学生在体育人文情怀的引导和培养还是有较大的不足的,以至于学生没有能形成一种深层次的悟性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延缓了学生个体基本素质全面提高的进程。
在高校体育科研方面,主要是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入手,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体育技能教授与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的研究方向。然而对如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挖掘体育在文化方面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节约学校教育资源等方面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
在通过对与我区应用技术大学校开展企合作的企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与广西区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多方位、深层次合作的企业将近90%是扎根广西的本土企业,并且85.6%是为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公司,这些企业可以定位为新桂商,多元化的广西文化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他们的企业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新桂商文化。(2)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新桂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时间92%都在1年以上,这些企业不但在专业技术方面与高校进行合作,还努力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与合作高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不但掌握企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还让学生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从技术到文化理念都符合企业的要求。(3)企业在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体育活动作为载体来发展与凝练精髓,体现企业形象;在生产力优化中需要体育活动来提高职工的体质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节约资源方面,需要性价比高的场地设施与专业指导。综上(1)(2)两点所述,应用技术大学依托新桂商来构建体育教学体系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从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方法创新、教材选用与编写、教学管理建设、教学评价完善、教学科研开展等8方面阐述依托新桂商构建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体系的思路。
教学理念是位于教学体系的顶端,它决定着整个体系的定位与走向。结合上文所述,在教学理念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技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质与运动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人文教育与引导增强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三观”,并开发和利用当前丰富的广西多元文化元素为载体,建立与新桂商合作的桥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力求做到“健身性与文化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根据教学理念的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3方:(1)健康目标。“健康第一”既是体育思想的核心又是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它首先体现在通过合理科学的运动,促进学生各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人体机能适应环境、抵抗疾病能力的生理健康;其次,是通过运动的刺激,调节学生的情绪,磨炼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完善心智,开发潜能的心理健康;再次,通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适应性。(2)知识技能目标。其主要是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技能的实践,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体育锻炼设计,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定基础。(3)人文情怀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竞技体育内容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广西区的区域性特点和民族特色结合统一起来,重视彰显学生“爱国、拼搏、开放、包容,睿智”的人文气息。
目前在广西区内多数大学的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常规竞技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长拳、健美操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偏重于技能动作的规范化以及量化的达标。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道路上,体育应以终身健康为目标,有效整合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适应教育3方面,还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引入少数民族特色运动内容尽可能满足企业行业对其人才体育体能技能的需求,努力体现应用与技术大学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多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特点。
积极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便利条件,建立立体式体育教育信息,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发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网络辅助教程,如教学辅助专区、随机教学区、社会体育专区、体育竞技欣赏专区、体育人文专区等,促进教学内容多元化、组合模块化、模式一体化的发展。首先,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竞技项目,应以学生实际与企业所需为立足点,引入、开发、凝练各种体育资源,形成运动技能与当下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多元的教学内容。其次,内容组合不仅限于一种运动技能的连续性,还应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需求,重新构建能培养学生与之相匹配的心理、体能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等素质的教学模块。最后,教学模式也不仅限于课堂本身,应该延伸到课外甚至到企业实习,积极以体育俱乐部为形式开展课余体育锻炼与竞技运动,以学校为主导,邀请新桂商企业共同参与,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体育节的开展,整合一学年的校级重要的体育赛事、文艺汇演等相关活动,搭建校企体育合作平台;同时高校要积极组织优势项目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邀请合适的新桂商企业参与并予以一定资助外出参赛,以此向社会展示学校教学成及企业的文化,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目前的广西区应用技术大学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规律编写,注重对专业体育知识技能的描述,体现出较强的学科专业性,但缺乏对当下的体育文化的培育,不太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规律。因此,教材选用和编写应注重长短期的效益并重,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兴趣性、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同时重视文化功能。在教材的形式上不仅限于传统纸质教材,还应创建互联网思维下的教材,体现共享、体验和在线交流和考查功能,支持课外体育学习互联网模式化,实现体育资源动态共享,让学生能在网上进行自主碎片化阅读,并进行体验,优质课程则能通过网络“圈粉”,成为“网红课程”。
教学管理工作是保障教学有序实施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本文认为主要是通过档案管理、体育活动管理、课程支撑管理3方面来着手。(1)要完善档案管理,包括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2个部分。教师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校充分了解本校体育教师的专项、学历、经验等情况,以便合理地引进与培养教师。完善学生档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便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2)统筹体育活动管理,包括教师体育教学活动、课外指导活动,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让这些分散的体系在一学年里按一定的要求有序地进行。最后,优化课程支撑管理。课程支撑包括教材、场地器材、科研等方面。要合理地购置与分配、科学高效的发展。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广西区应用技术大学的评价体系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量化达标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纵向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缺失了学生自评互评部分,因此我们应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个体评价,淡化一般评价,确保方法的多样性及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拓展“体育文化育人,校企合作共办,提高资源效益,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向,让应用技术大学的体育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的渠道,更是了解当下人文情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让学校体育不再是学校财政负担,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又一座桥梁,是体现学校服务地方的又一重大标志。
(1)要确保“育人第一”。我们在构建新教学体系时要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坚持原则,不能一味迎合企业的商业需求,而忘记教育教学的本质。(2)坚持“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时,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少数民族文化,有“低俗”方面,企业文化有其“市侩”的一面,我们在整合这些多元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积极的、健康的因素为我们体育教学建设服务。互联网文化,也有其让人沉溺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的“魔力”,我们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改革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其高效传播和互动功能,让学生能了解、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走出宿舍,融入社会。(3)实现“校企双赢”。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要求新桂商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便利,也要为新桂商企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走上良性的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随着我国对应用型高学历技能人才需求不断的增大,依托新桂商来构建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体系是我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应用技术大学的体育教学课程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积极利用和联网+技术,开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模块,并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深化终身体育,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作用,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1]周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2).
[2]王永凤.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探索[J ].青少年体育,2017(4).
[3]何光丰.构建健康与人文并重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J ].商品与质量,2012(5).
[4]杨必球,李文雄.简析高校体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