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晓芬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万变不离字义。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等直观手段传授给学生,使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条条谜语,一个个动作,一张张知识网……让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成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字义 识字效率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往往有许多老师只重视音和形的教学,却忽略了字义教学,甚至曲解了字义。而字义却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因为字义对字形教学影响非常大,只有理解了字义,才能读得对,记得牢,用得准。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等直观手段传授给学生,使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条条谜语……
一、汉字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低年级有许多象形字,它们是根据实物的形象来造字的,大多笔画简单,与图画相似。像这类字的教学,我们可以抓住汉字起源的本质,借助图画(简笔画、贴画、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时,我先把太阳和月亮的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汉字字体的演变,孩子轻而易举的认识了这两个字。接着告诉孩子们,这类字是根据实物的形象造成的字,再找一找本课还有哪些这样有趣的字,比一比它们和图哪些地方很像?孩子们通过图像对比,很快的记住了“水火山石田禾”。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刀、鸟、鱼、龟”等一系列的象形字图形和原始文字,让孩子们进行图文配对,猜一猜这些是什么字?这样的一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但记住了本课要学的生字的音、形、义,还拓展学了一系列的汉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汉字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最爱。识字教学故事的精髓就是把字形,字音,字义这些都融进故事里,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意义编故事,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我在教学“休”时,孩子们告诉我这个字可以用人加木来记住它,我接着给他们讲了一个古人头顶烈日,在田间劳作,累得大汗淋漓,放下锄头,来到树荫下,倚靠在树上喝水,歇息的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人木休“的意思了。在教学“自”时,我用简笔画画了一个鼻子,我告诉孩子们“自”就像一个鼻子,最初的意思是“鼻子。”孩子们奇怪地问:“老师,自怎么会是鼻子的意思呢?”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了自己家的小牛在路边吃草,他想:天都那么晚了,我家的牛怎么在这呢?于是,他牵着牛往家走。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原来牛跑了,他们出去找牛了。不一会,他们回来了,问:“是谁把牛找到的?”孩子自豪的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是我!”故事一讲完,有个孩子立刻站起来说:“哦,我明白了,用手指着鼻子说我就是自,自就是我的意思。”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手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场景或一段段小故事,孩子们在故事中读准了音,认清了形,最重要的是了解了义。慢慢地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经常会根据字编一些故事,或许有许多和字义有那么一点牵强,但却不是天马星空,极具自己的想法。
三、汉字是一首首优美的歌谣
歌谣琅琅上口,有趣生动,便于诵读记忆。我平日教学中,特别注意根据字的意思,抓住字形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儿歌。我在教学 “自”时,通过故事讲清“自”原义是指“鼻子”后,又编了这样几句歌谣,“白里加横就是自,自字古时指鼻子,今日说到自己时,常用食指指鼻子。”再比如教学“珍”时,据珍本义是玉器之类的宝物,后来引申指贵重的东西和重视之意,我这样一编,“珍字王旁本是玉,宝玉人人都珍惜。”这样的歌谣、口诀字形、字音、字义都在其中,诵读着诵读着,就理解了字义,学会生字。这么看来,汉字就是一首首优美的歌谣。
四、汉字是一条条有趣的谜语
猜谜语是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把谜语引进识字教学中,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而谜语的质量直接关系了识字教学效果。怎样的谜语才算是好谜语呢?当然是形、义心结合的谜语。
我在教学“盯”时,这样编“目识丁,看住丁,视线如针不转睛”孩子们在猜谜的过程中知道了目加丁就是盯,而且还懂得了盯就是认真看的意思;教学“煮”时,我根据煮是用火烧煮食物的意思,我这样编“者下四点火,这是干什么,放米有放水,正把饭来做”;教学“床”时,我这样编“此木宽广,供人卧躺,高枕无忧,进入梦乡”。猜着猜着,孩子们把字形记在脑中,让字义留在了心中,用起字来得心应手。所以说,汉字还是一条条有趣的谜语。
五、汉字是一个个形象的动作
汉字还是一个个形象的动作。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学习这类生字时,可以让孩子想一想动作,做一做动作,在动作中去学习汉字,领悟字义。
我在教学“看”字时,让孩子单脚立着,把手反扣在眼睛(目)上,这样可以看得更高更远,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这样一比动作,“手目看”便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海中了。在教学“拿”字时,我让学生用一根手指拿起一本书,结果没有一个人拿了起来。学生们说:“老师,一根手指怎么拿呀,要两根手指合起来才拿得起来”。“对,合手拿,两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掰”。经我这样一小结,孩子们轻松地认识了“拿”和“掰”。这样的识字方式静中有动,动中有思,孩子们兴趣盎然,不但记住字形,还了解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基于这一点,可以说汉字是一个个形象的动作。
六、汉字是一张张神奇的知识网
汉字的主要造字方式是“形声”,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数量最多。让孩子学会用形声字形旁表示意思,声旁提示读音的规律去识字,可以达到以一带多,高效识字的目的。我通常把常用的形旁进行列表分类,有:手部类,足部类,口部类、地理方位类、服饰类等等,所以,每一次接触新的形旁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演示这个形旁是由谁演变而来的,让学生说说它和什么有关系,它可以归入哪一类,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在教学“怕”时,孩子说是竖心旁,我便出示“心”字,让孩子清楚地看到竖心旁是由“心”变写而成的,一般用于字的左边,如“情、怀、性”等,表示和心思、性情有关系。而“心”字一般用于字的下半部分,叫心字底,与心思有关,如“思、想、念”等。当我教学到“慕”时,我说:“羡慕、爱慕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请问这个慕字哪里就可以看出是发自内心呢?”孩子们说下面部分就是心,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由“心”字演变成变心底的过程,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这个形旁与心理有关,并把它归入心字类,同时复习心字類的其他形旁。
同时也可以按声旁进行归类识字。如:教学“袍、泡、炮、跑、抱、刨”这一组音、形容易混淆、经常用错的字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对比找到这些字的异同点。根据字义编了一段顺口溜,很快帮学生记住了这组形近字。“有衣穿长袍,有水吹泡泡,有火放鞭炮,有足飞快跑,伸手来拥抱,用刀刨一刨。小小汉字真神奇,形旁帮忙解字义,声旁帮忙记读音。”这样一归类,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成了一条条线,串成了一张张相关联的汉字网,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识字教学中,还有许多字,如果脱离了课文,脱离了语言环境,很难说出的它的意思,孩子们难以理解。但如果把它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就不难掌握了。所以
总之,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是个多变的魔术师,但无论怎们变,却万变不离字义。我们的识字教学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阅读中去识字、理解字义,在阅读中去巩固识字。”让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成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