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廷宏
摘 要 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中多设计一些富于创造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合作思考,发现规律。一个创造性的数学提问,使不同水平的小学生共同思考于探索,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问题设计的创造性,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生 教师 小学数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1.1课堂提问中学生较为被动
从小学数学课堂的调查和反馈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主要是对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学生问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教学形式的答案,虽然教学目标、重难点掌握较好,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是与教师的问题去思考答案的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我们看到的两个班来看,没有一个是学生通过思考、质疑,而长期在这个课堂上学习,学生们不愿意提问和问。如果事情继续这样下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2课堂提问的类型缺乏创造性思考
从数学教学实录,教师问卷及实际听课情况看,课堂提问中教师多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少有评价和创造性问题。虽然,记忆性问题对小学生有它一定的优势,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但大量的记忆性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思考能力,不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研究教育学的目的是使知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3学生回答方式较为传统
从听课和调研情况看,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举手回答就是齐答,很少出现其他形式,只有少数教师在口算练习时才釆取了抢答的方式,少有创新。观察表明,为了课堂进度或效果,教师经常会让优等学生来回答问题,个别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加之怕错,不敢答,有疑,不敢问,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如果回答错了教师再批评几句,估计怕是要发誓终生不答了。不过比较欣慰的是听课和调查中没有教师批评学生的情况发生。
2影响小学课堂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
2.1理论没有充分联系实际
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理论充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践中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自身学习的实践者。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虽然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我们应该看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旧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为主,仍旧沿袭着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与新课改中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显然是有区别的。
2.2教师提问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在普遍提高,已经出现了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专业也对口,已经出现了小学教育专业。但这部分教师的人数与庞大的小学教师队伍相比毕竟还是少数,而且这些年轻教师还需要一些经验的积累,需要成长的空间。而经验和资历较老的教师,一般学历水平有限,习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创新方面有所欠缺。虽然小学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越简单的知识,越没有以前的知识做铺垫,就越难让年龄相对较小的学生理解。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3.1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使问题能问到点上,问到学生心里,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有目的的提问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对此本人觉得课堂提问的内容因该是广泛的,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可以设计不同内容的问题,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它的魅力所在。
3.2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选取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最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近发展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最先提出的,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选择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才能解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3.3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水平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提问本身,应该让学生逐渐进入从浅到深,思维过程。在介紹中可以正确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难度不应该太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地参与课堂提问。用一个课堂提问的学生,快乐的从浅到深,进入到思想的天堂。另一方面,不同能力的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应要求。无论是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从听课、访谈等活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的确是存在的。例如,一些学生的性格和长,爱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总是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他的研究结果和想法第一时间和同学们,有时拿着这两个点会辩论,把争论说服对方。有些学生更愿意听,也许它是沉默的,但只要它开始。如果教师很了解情况,在前期提出的部分问题上提出,让一些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让后者的一部分总结。让学生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个人做到最好,从他们身上,增强他们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全守杰,李红惠.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