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肢体语言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的运用

2017-03-11 22:15:25于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态肢体辅导员

于惠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外,还应当具有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做到对学生直观、恰当的传达、交流信息。从当下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来看,口头语言交流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其次是书面语,在当下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下,网络已然成为书面语言的主要载体,如QQ、微博、微信等流行的网络信息交流形式,而肢体语言形态的存在往往被忽略。作为最古老的语言形态,它具有传递有声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含义的功能,本文就肢体语言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的运用为论点展开论述,以期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的教化功能。

1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人的肢体语言涵盖了多种文化表象,它具有生物本能性、社会性、民俗性等,它植根于人类的生活,是人类交际的需要。古今中外,人们对肢体语言的功能性与重要性都有所提及,语本《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表明肢体语言具有其他语言形式所不能及的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功能。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往往是他的惯用表情或典型的体态语言。可见,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辅导员应当重视肢体语言在与学生交流中的作用性并且正确的掌握与运用。

2 肢体语言在师生交流中的作用

2.1 表情达意功能

在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时,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与有声语言并举,起到辅助和配合的作用,如形容某一特定事物时,可以用手势描绘;表示赞成或反对时,可配合点头或摇头的方式等。在语声语调上的抑扬顿挫可结合表情、体态、手势进行辅助,这时,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轻柔的手势,都会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二是缄默不置一辞,俗话说:话多必失、祸从口出,有些话题可以直言不讳,有些可能会涉及一些隐晦、敏感的话题,当既不便宣之于口,又不便书之于纸时,可借助适当的体态语给予回应,比如缄默不语、微微一笑、摆手示意或观察和倾听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如对于上课迟到的同学,辅导员可在教室门口等待,不必严厉呵斥,而是用手势示意来晚的同学尽快走进教室,做出严肃庄重的表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负责,这种不定期的监督会建立辅导员的威信,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是先示之以体态,再诉之于口;四是先诉之于口,再示之以体态。第三种与第四种情况可视为第一种情况的变通。比如学生在向你倾诉时,你的身体要微微前倾,认真听取内容,给学生传达一种亲切感和体己感,期间可根据交流内容作出肢体语言或有声语言上的回应,这种回应也叫做交谈中的对应性,即做到双向交流。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曾指出这种人类交际的常见现象:一个人倾听别人说话时,总会望着他的眼睛;为了表示注意,倾听者会轻轻地点头,或者说:“嗯、是的”,如果感到怀疑,他就会扬起或皱起眉头来;要是不想再听下去,就会将身子挪一挪,不再注视说话人。

2.2 教化育人功能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接收辅导员传达的信息时,会对辅导员进行形象认定与概念化,包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气质类型等。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颠覆了大学生们中学时期严厉不苟的班主任形象,给学生的感觉往往是亲和有余而威信力不足,这不仅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多总结经验,更加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底蕴修养,少一些浮躁奢华和急功近利,多一些沉着稳重和文化积淀。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体态语言是反映其内在文化修养的重要载体。所谓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论语·尧日》),所谓“正容体,齐颜色”(《礼记·冠义》),均谓此义。体态语言之表敬的体态,易于造就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失礼的行为,则极易刺伤对方的自尊心,使之产生烦感、抵触情绪,因而会影响交际效果。辅导员在仪表上应做到端庄得体,不可浅薄也不必古板,站有站相坐有姿,身体力行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3 肢体语言在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中的运用

3.1 注重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

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重使用积极的肢体语言,避免使用消极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人们情绪体现的外在形式,情绪是一种持续变化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这一交互过程被称为情绪感染。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跟健康向上、风趣幽默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开拓思维。同样,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辅导员的个人情绪会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到学生,积极乐观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良的情绪或态度则反之。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学会克制和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包括悲观、厌世、哭泣、乱扔东西等都不要随意的发泄在学生面前,一个漠视的眼神、一个轻蔑的表情、一个失望的身影等都会打击到学生的自尊心或引起反感、挑衅。反之,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体恤的拥抱,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性别差异下肢体语言的运用

男女学生在肢体语言的运用上大体趋同,都会运用一些惯用动作来表达特定含义。如鼓掌表示赞同或兴奋,受到惊吓会自卫性的躲闪,垂头表示丧气等。但是,因为社会规范和生理差异,两性在肢体语言表达上也有明显不同,女生在情感表达上于男生会更直接、更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而男生会比较内敛和控制。然而,有学者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表达出愤怒和与权力相关的情感,男生有时会以愤怒的情绪掩盖内心痛苦或恐惧,因为痛苦和恐惧通常意味着失败、软弱、女性化和自卑。这就需要辅导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表象的体态语言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从而确保交流的有效性。

古语曰:“男女授受不亲”。出于文明礼节与传统道德的制约,辅导员在与异性学生交流时需要保持至少一臂之遥的距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接触,掌握适度的亲疏远近程度。

3.3 尊重民俗文化差异,谨慎使用肢体语言

大学有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都有自身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辅导员在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文化的大背景下,应做到充分尊重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民俗文化,了解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性,领会特有的肢体语言并注意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如维吾尔族表示悲痛的动作是双手抚住两鬓,紧皱眉头,俯下身去;表示感谢是躬腰曲身,右手按在胸,表达诚挚的谢意等。还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视为禁忌的体态语,是辅导员非常有必要认知且避免的,如在与别人吃饭或交谈时挖鼻孔、掏耳朵、用左手接物或敬奉物品,洗完手后随便乱甩手上的水珠等,这些行为都是不礼貌的。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都有所渗透或同化,辅导员在文化大同下要因人而异地做到对文化的尊重。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是反映人的内在的直观的表达形式。面对大学生,辅导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言语沟通能力,还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注意在繁杂的学生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使用积极健康的肢体语言,全面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和外在形象,让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形象具有良好的感知,使其和谐成长、健康成才。

[1]张艺华.体态语言奥秘[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1.

[2]董明.浅谈体态语言的三个功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4):58-63.

[3]王潇,李文忠,杜建刚.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8):1236-1245.

[4]刘雪莲.《老友记》中人物肢体语言性别差异解读[J].电影文学,2012(7):26-27.

[5]海峰.体态语及维吾尔族某些体态语的特色[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10-112.

猜你喜欢
体态肢体辅导员
以父之名
青年文学家(2023年1期)2023-05-30 17:08:38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运动精品(2022年3期)2022-08-12 03:00:52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中国自行车(2018年2期)2018-05-09 07:03:05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