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江西新余 338025)
近些年来,网络发展日益加速,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这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由于信息混杂带来了不少隐患。特别是中学生阅历不足,还不具有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潮流进行甄选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引导,同时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令网络教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
教师一旦过度使用网络进行网络教学,就会习惯与他人共享教学资源,经常借用其他教师的课程安排,不思考或者极少思考学生真实进度和需求,有些教师甚至对网上现成的课件照本宣科,完全不在乎课件是否有不足,学生是否能听懂,这对学生的语文教学是极其有害的。
新时代里的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更重,如果只有极少数的语文教学思想是很难适用成千上万的学生的,教师过度依赖网络现成的资源,不去思考,不去提升自己,将会很难适应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一旦教师对于共享教学资源这一行为麻木不仁,那出了问题也会认为是编写教学资源的人的问题,长久下去,语文教学改革终将是一纸空谈。
语文教学过度依赖网络,会使学生缺乏自主能力通过网络,学生能轻易的找到全国优秀教学资源,但也能轻易的找到本应该自己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就像百度和现在很火的“作业帮”APP,不否认一些提问者是真有提问的需求,但是也确实有不少学生的提问只是为了应付作业[2]。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学习,那即使交上去的作业答案再精确也没有用。
学生的判断力还太弱,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那很容易过度依赖网络的便利性,来达到自己的不应该的需求。千篇一律的作文,雷同的“标准答案”,毫无新意的创新题答案,这都标示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极大缺失。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仅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自身知识储备,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少年,将孩子们局限于薄薄的课本和个人有限的学识里显然是不够的。将语文教学与网络连接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现有的庞大的知识平台,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课上,教师结合网络进行语文教学,利用课前准备的PPT、视频、图片等可观可感的资源,向学生进行必需的语文知识传授,这些资源使语文教学不再那么枯燥单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原本呆板的教学变得生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沟通,不仅能及时地解决学习上或者生活上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亲密,从而能更容易也更深入地开展语文教学。互联网是个庞大的知识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利用网络,可以轻易的获取到全国名师、名校的教学实录,即使没有教师在旁边辅助,学生也能有机会学习自己想要学的知识,教师也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更加有内涵。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能将自己完全投入课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真正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注入的感情,这也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朱自清的《背影》第二课时时,笔者提前在网络上下载了这篇课文的朗诵视频,抑扬顿挫的男声伴随着课文中描述的画面的图片,笔者看到学生们被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深深的吸引,学生认真倾听,仔细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几个同学甚至红了眼眶,等大家心情平复以后,笔者又组织了班级对课文进行朗诵,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本节课也达到了目标效果。本节课之所以会如此成功,这无疑是得益于网络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课上,由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面对教师结合网络进行的语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会明显增加。不再总是枯燥乏味的课本解析,不再是教师直接的知识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的PPT、新鲜感十足的视频、生动有趣的图片,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检索优秀作文进行学习,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在网络上搜集优秀的语段,名人名言,积累小故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教师利用音频或视频为学生创造学习背景,通过名家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令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深入体会各个古人名家不同的生活阅历、精神思想,从而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又比如,针对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如果单纯从课本以及教师口述解释,对于语文素养较低,生活阅历尚浅的初中学生,能从中理解的知识真是有限的。如果利用网络,令学生不只从脑中空想,而让他们清晰的了解对象本身和象征物自身,充分调动学生的五感,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从课内引申到课外,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提问。这时学生会不再抗拒语文教学,从心底接受语文教学,从而更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课下,学生通过各个聊天软件、论坛等社交软件,不仅能促进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感情,还能认识各个地区、各行各业的人,在聊天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利于对社会、国家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庞大的信息流,学生可以见识到更多以前无法想象的东西,对生活不断产生好奇心,树立一个又一个目标,积极向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我们需要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互联网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在近些年的改革试验中,新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语文教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通过网络,使不同地域的学生减少了家乡口音,普通话更加标准,诵读更加规范,也更具有感染力;通过网络,学生们聆听名家演讲、辩论,并进行深入思考,使思想更加成熟,促进了他们的成长;通过网络,学生们阅读古今中外名家们的经典作品,不仅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更能一步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将网络与语文结合起来,进行语文教学新改革,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教导,对学生大有裨益[1]。
网络不是万能的,面对这把双刃剑,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自身对网络信息进行细致的甄别、整理、选用,更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网络。网络时代已经不可避免,所以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对于语文教学只是锦上添花,而绝非取而代之,教师一定要掌握语文教学的主动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让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1]陈凤菊.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浅议网络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利弊[J].读写算:教师版,2017(46):157.
[2]周江.浅谈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南北桥,2017(6):193.
[3]江红玲.网络,让人欢喜让人忧——浅议网络与初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7(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