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军 曹贝宜
业界广角
新闻传播中的场信息探析
江龙军 曹贝宜
新闻媒介乱象横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场信息。本文梳理、继承、延伸“场”概念,指出现实世界与媒介世界信息场存在的客观性,场信息是人对信息场的认识。分析现实世界、新闻媒介的信息场与场信息,以及现实世界场信息与新闻媒介场信息之间的关系。揭示新闻媒介只有以真新闻、主流新闻为主体,才能使新闻媒介场信息与现实世界场信息一致,才能助推世界发展。
现实世界 新闻媒介 信息场 场信息
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时刻有无数新闻信息在传播,同时也有万千新闻如石沉大海般销声匿迹。我们审视这些新闻,首先看个体,文本信息很“硬”,“5w”都有,但很多是无用信息,甚至是负面信息。其次看整体,表面上很喧闹,实际上这些新闻之间没有建立有效关联,各自独立,此消彼长,甚至相互抵消。新闻的整体喧闹没有形成一个可供人认识世界的主流,难以感知真实的世界。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它们缺乏“场信息”。
“场”的概念来自自然科学。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自然界存在一些人们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物质,像电磁场、温度场等。场有规律分布于时空中,并存在发展规律。科学家们已经能用函数来描述一些场的发展规律。这个函数就是人们揭示该场的场信息。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较早引入“场”的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认为,心理场就是由一个人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
国内新闻传播领域首提“场”的是朱羽君教授。“它是包括了一个场面的事件中其行为动态的相互关系、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心态的连贯的所积累出一个可供观众观察和体验的时空。”[1]之后,刘晓军的《新闻现场的电视思维》、王志的《电视“面对面”中场的特征》、李洁的《新闻专题的纪实魅力》都是延用朱羽君的提法。顾鲲的《“场信息”:电视谈话节目的根本》中“场信息”并不是专用词,而是“现场”的“信息”。
本文延用“场”概念,认为信息场是一定时空中所有信息的集合,场信息是人对信息场的一种俯瞰的整体认识,是人揭示出的事物内在的品质、规律。
现实世界根据空间的大小,大体可以看着一个人(或物)、现场、乡镇(社区)、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信息场和场信息。
1、人(或物)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作为现实世界的个体,任何一个人(或物)都是一个信息场。以人为例,某一时间点的相貌、身材、衣着打扮、表情姿态……组成一个信息场。人们通过该信息场可以发现该人的精神:强壮或娇弱、快乐或痛苦、专注或走神……“精神”就是该信息场的场信息。一个时间段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他在该时间段内的信息场。人们通过其“所作所为”发现的该人的品质:善或恶、随和或专横、博爱或自私……“品质”就是信息场的场信息。
2、现场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现场由各种人、物组成,是一个事物发展的特定时空的信息场。现场各种信息混杂,既有推动核心事件发展的主要信息,也有助推作用的次要信息,还有与核心事件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非关联信息。从空间上看,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其它信息交织混杂。从时间上看,所有信息的发展一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另一方面还受到与之关联的其他信息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信息变为次要信息、次要信息变为主要信息、关联信息变为非关联信息、非关联信息变为关联信息……现场就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场。
现场场信息是人对现场所有信息整合而产生的认识。在某一时间点上,场信息是现场氛围,是现场人物的精神面貌、物体的运动状态——紧张 和缓、激愤 平和、高兴 悲伤等等。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场信息是现场事物发展历程所反映出的规律。
3、乡镇(社区)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乡镇是数量不等的人们长时间共同生活的区域,由空间大小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现场组成,当然是一个信息比现场更丰富的信息场。人通过认识乡镇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邻里关系,发现这里的乡风。乡风就是乡镇信息场的场信息。
4、国家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一个国家是由数量不等的乡镇构成,其信息场中包含的信息无疑比乡镇更加丰富。不同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事件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是这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信息场中的主要信息。人通过一系列“主要信息”发现这个国家的精神——民族文化,就是国家信息场的场信息。
当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人(或物)、现场、乡镇、国家的认识不同,获得的场信息不同。
新闻传播活动是利用新闻文本传播新闻信息的活动,其信息场主要有两个层面:新闻文本、新闻媒介。
1、新闻文本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通常的新闻文本包含“5W”(5种)信息。一篇新闻文本是一个信息场。一条真正意义的电视新闻,其图像主要由若干镜头画面组成,每一个镜头画面就是一个信息场:画面的主体承载主要信息,陪体、前景(部分)、背景(部分)承载次要信息,还有部分前景、背景呈现出非关联信息。某新闻文本一旦形成,其信息场就以其“客观”形式存在。
新闻文本由传者写,给受者读。其场信息在传者看来是新闻的主题,在受者看来是自己通过阅读新闻文本所获得的认识。
2、新闻媒介的信息场与场信息
新闻媒介的信息场是由所有新闻媒体所发布的所有新闻信息的集合。这些新闻,有事实有现象、有消息有评论、有主流有非主流、有真有假。新闻媒介的信息场是所有新闻媒体共同构建的虚拟世界里的所有信息的集合。
新闻媒介的场信息是人们通过自己所接触到的新闻媒介的信息场所形成的认识。
新闻是事实的镜像,媒介是世界的镜像。
1、新闻事实的场信息与新闻文本的场信息
如前所述,因为不同的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场信息不同。新闻文本是连接其传者与受者的桥梁。传者眼里的新闻事实的场信息是其发出的新闻文本的主题。受者眼中的新闻文本的场信息是其阅读新闻文本后所形成的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新闻只有在新闻事实的场信息等于新闻文本的场信息时,才是事实的镜像。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者不是被动接受的“靶子”,而是认识事物的主体。无论传者如何期望受者所获得的新闻文本的场信息与自己赋予新闻文本的场信息相同,受者都会以自己的视角解读新闻文本,形成自己的新闻文本的场信息。如果受者的视角与传者相近,其场信息就接近新闻主题;如果背离,其场信息就远离甚至背离新闻主题,乃至怀疑新闻传者或媒体传播新闻的动机。
一个服务受者的传者,俯瞰新闻现场的视角不应该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而应该是受者集体的。这样,他组合的新闻信息场才是新闻现场主要信息的集合;他确立的新闻主题才是新闻事实的场信息。只有这样,新闻事实的场信息才能与受者获得的新闻文本的场信息一致。这样的新闻才能称得上客观真实。
2、现实世界的场信息与新闻媒介的场信息
现实世界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其认识往往会有不同的层面而获得相应的现实世界的场信息:人的品质、事物的发展规律、地方的社会风气、民族的文化……如果站在足够的高度,审视现实世界,其场信息是世界发展的潮流、规律。
新闻媒介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交流场。不同的人兴趣爱好不同,世界观不同,对世界的认识不同。新闻媒介中信息杂乱在所难免。以新闻真实三个方面的要求(新闻事实完全真实、新闻报道的事实和这类事实的总体要完全一致真实、新闻报道要揭示事实的本质)[2]鸟瞰新闻媒介信息场,其中的新闻文本,有真或假、主流或非主流。只有新闻媒介中绝大多数的新闻是真新闻,是反映社会发展潮流、规律的报道——主流新闻,新闻媒介的场信息才能与现实世界的场信息一致。新闻媒介才是现实世界的镜像。
当今信息社会,媒介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新闻媒介的场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场信息是否一致,直接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否正确,影响世界发展走势。面对当前纷乱的媒介世界,我们要重拳出击,严格管控新闻信息发布,尽量杜绝假新闻、控制非主流新闻,让真新闻、主流新闻充实新闻媒介,使新闻媒介场信息与现实世界场信息高度接近,助推社会发展。
注释:
[1] 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124.
[2] 成美,童兵.新闻理论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71~172.
(作者江龙军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曹贝宜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