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2017-03-11 21:54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红船精神

李 永 胜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49)

【马克思主义研究】

“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李 永 胜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49)

96年前,浙江嘉兴南湖上,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红船精神”。从此,“红船精神”照耀中国。“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树起了一座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国精神的基石。今天,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红船精神;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一、“红船精神”的内涵与历史价值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由此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航道,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红船精神”由此诞生。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这就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思想内涵与重要价值,并为我们党的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针。

(一)“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习近平同志指出:“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2]283中国共产党从这条红船扬帆起航,就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带领人民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长征、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红船精神”深刻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彰显了党的先进性,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特点。“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富有活力的文化基因或生成元,基因决定事物的特征、发展和变异。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从原始状态用生成元生成的现实历史过程,因而是历史的积累,精神活动也是如此。正是在此文化基因或生成元的涵养、滋润与哺育下,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智慧光芒普照下,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并生长出了中国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精彩纷呈的众多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基石。

(二)“红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升华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家园,孕育了构筑中国革命文化的巨大思想资源宝库。“红船精神”正是在中国这块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美丽精神之花,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与乳汁而成长壮大并开花结果。首先,“红船精神”体现的求实变革的实践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实践理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求实、勤于改革的民族,长期以来养成了勤勉务实、经世致用而又敢于变革的精神。“贵在力行,重大履事”“循名责实,重效致用”“修古好学,实事求是”“革故鼎新”“居安思危”“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明者应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等等,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求实与变革精神。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把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中国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以崭新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性基础上的“敢为人先”的历史首创精神。其次,“红船精神”体现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人民主体论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正制》)等,这些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群众史观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改造与辩证扬弃,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因而,“红船精神”所体现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与思想升化。最后,“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思想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进取、敢于拼搏、顽强奋斗、生生不息的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养浩然之气”(《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碧血花·香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如此等等,这些思想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红船精神”传承并进一步弘扬了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民族精神,并使其升华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高度。尽管时过境迁,我们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红船精神”依然光耀中国、点亮未来,其所蕴含的深刻内容仍具有时代价值。

(三)“红船精神”树起了一座体现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同志说:“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1]“红船精神”是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倾听人民意愿,反映人民诉求,回应人民呼唤,把握时代潮流,洞悉历史进步方向,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开拓中国道路,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精神映照。20世纪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的时代。要革命、要和平、要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与趋势。革命、和平与发展离不开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敢为人先、开天辟地的大无畏精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精神武装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洞察到了时代的潮流,号准了时代的脉搏,提炼、概括和总结出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回应了时代呼唤与人民诉求,反映了时代精神。

可见“红船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指向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引领人民奔向独立、自由、平等、幸福康庄大道的先进民族意识,是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旗帜,因而成为激励和鼓舞我们党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矢志不渝、排除万难、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

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红船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成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凝聚社会共识,动员与整合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的重要精神旗帜。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精神烛照和指引下,不畏难、不唯书、不信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束缚、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条条框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领导人民从小康迈向全面小康,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令世界瞩目,为人类文明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最大的工业产品制造国,保持了多年平均增速9%的经济增长,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负责任有担当的东方大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与怎样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思想及实践深刻地体现了在红船精神指引下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创举,彰显出红船精神的思想魅力。可见,红船精神站在时代精神的制高点上,汲取了时代精神的思想精华,内蕴着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特征的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体现时代特征,昭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它树起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指向崇高的精神依归。所以,我们必须从时代精神和社会现代化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船精神”的精髓和本质,以便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这一精神。

二、“红船精神”的实质及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主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1]可见,立党为公、尊重人民意愿、顺应民心、忠诚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就是“红船精神”的实质与灵魂,也是其思想魅力与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趣,与我们党的性质、目的、宗旨、使命和功能紧密相连。历史和实践表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攻不破的,完全攻不破的。”[3]139

“红船精神”作为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集中体现党的先进性的伟大精神,它顺应了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抓住了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主体”原则,因而具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恒久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它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来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4]它体现了我们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基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思维出发,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智慧,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视野、新境界。“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挑战,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和智慧,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与创业,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开辟新境界,以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

(二)“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革命的航船是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下,靠着不畏艰险、不畏强暴、顽强拼搏、愈挫愈勇、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惊涛骇浪中到达成功彼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同样充满了种种困难与风险挑战,将要经历许多磨难、挫折、困境与艰辛跋涉。战胜这些困难与挑战,仍然需要坚定的理想,必胜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尤其是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用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政治定力、发展定力、战略定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有了这样的自信,我们才能站稳脚跟,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6]“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红船精神”昭示我们,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没有不畏艰险、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披荆斩棘、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精神状态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追求,就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引领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灯塔,是鼓舞我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8]他还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9]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去中国共产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0]144他还说:“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0]141邓小平同志还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0]190正所谓,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

(三)“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实干兴邦、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秉持人民立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质和崇高的从政道德,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尺,也是执政党的合法性之根本所在。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1]1094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2]367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下还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红船精神”昭示我们,要经受住四种考验和避免四种危险,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通过加强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制度和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造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强烈的政党忧患意识,勇于向自我开刀,进行自我净化、自我革命,促进政党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通过政党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治理模式创新等)使党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实现良政善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带领群众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以“三严三实”作为思想与行为准则,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化为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有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不息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达到自我完善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天性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有为完善自己的同时代人,为着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我完善。”[13]67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只有在为同时代人的幸福而矢志不渝地奋斗,这样的人生才会充盈而幸福并走向自我完善。不仅个人如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

[1]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5).

[2]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

[5] 任理轩.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N].人民日报,2015-06-30(7).

[6]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29(1).

[7]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8] 习近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J].党史纵横,2014,(2):1.

[9]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1).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贺晴】

Historical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RedBoat”Spirit

LI Yong-she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96 years ago, a red boat witnessed the epoch-making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Jiaxing Lake of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formed the landmark of the “Red Boat” spirit. From then on, the spirit of “Red Boat” has shined upon China. “Red Boat Spirit”, as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piri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spirit, has erected a monument of era feature refle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day,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Red Boat” stil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and Chinese Dream-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alization.

“Red Boat” Spirit; historical valu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26

A

1009-5128(2017)19-022-05

2017-05-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研究(13XZX004)

李永胜(1963—),男,陕西华县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价值哲学及工程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红船精神
红船
雕红船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