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思想研究

2017-03-11 21:54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发展

周 菊 芳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习近平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思想研究

周 菊 芳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要求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平等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坚持风雨同舟,共同繁荣。具体的策略措施是: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亚太地区,主要实施亚洲一体化的策略,构建“一带一路”框架;“真、实、亲、诚”的中非关系;中拉之间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赢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除了发达国家之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策略的系列讲话。这些讲话对中国发展与亚太、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合作共赢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思想的 中心议题: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1]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让人深思,引人入胜。

(一)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平等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类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所遵循的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由来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打破现有世界格局,创建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1954年,中国政府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中对这一原则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把它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普遍准则。

目前,在平等原则的指引下,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进程不断推进,交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主要通过“七十七国集团”、不结盟运动、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法论坛、“一带一路”、中拉论坛等途径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二)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情相似,在经济发展中有时会出现相互借鉴的现象。借鉴可以,但是要谨防照搬照抄。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1]这一观点,不仅适合于指导国际交往关系,而且对国内的经济发展道路也有积极作用,它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中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建国初期,我们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当时,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教条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照搬照抄苏联模式。1956年,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应该走自己的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现实结合起来,在国际交往关系方面,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至此,中国无论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和发展中国家交往方面,一步步走向正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发展中国家交往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有引导落后国家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思想在内,树立了中国在外交中包容、无私、平等、互利的大国外交形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阿发展禀赋互补性强,我们要充分用好资源共享的潜力和取长补短的空间,用最明白的语言对话,用最贴心的方式合作。”[1]看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双方虽然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别国的现成模式,但是却可以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三)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过程中,抓住机遇,大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上,中拉要抓住双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机遇,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利益融合,建立持久稳定的互利经贸合作伙伴关系。”[2]这段话明确表示: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要善于抓住机遇,寻找最适合双方发展的合作模式,达到双赢结果。要知道,机遇稍纵即逝,而且是可遇不可求。机遇重要,创新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很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不能拘泥于老路,要寻找到最适合两国交往的每一个契合点和增长点,高瞻远瞩,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敢于打破传统模式,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交往准则。

(四)在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坚持风雨同舟,共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在与发展国家交往过程中,双方要同呼吸、共命运。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和主要任务是一致的,即在国家内部,都面临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在国际上,要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和打击,面临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国家主权的威胁。因此,所有发展中国家可以团结起来,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以此来扩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把对方的发展视为自己的机遇,都在积极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3]共同繁荣发展是国际交往当中最为基本的利益目标。中国在这方面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好。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讲,还是从国际交往的准则来说,中国一直秉承着“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宗旨,坚持不结盟的想法,不管对方是世界大国、还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一视同仁,从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对方。

可以说,中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地位,虽然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支持。建国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中国当时处境极端尴尬,在外交方面,实施“一边倒”政策,直至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慢慢加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抛弃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纷纷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使中国的对外交往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打击时,还是美国在联合国恶意攻击中国人权状况时,还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发展中国家始终站在中国的身旁,积极支持中国的合理意见,坚决地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做斗争,帮助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同样地,中国也从来没有主动地舍弃过任何发展中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并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落后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非、拉69 个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贫困国落实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可见,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方的积极支持,真正做到了风雨同舟、共同繁荣。

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思想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由于发展中国家既包括亚太地区的一些落后国家,还包括广大的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地域的差异,它们在对外交往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中国在和这些国家打交道时,也往往会根据它们的现状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一)在亚太地区,主要实施亚洲共同体的策略,构建“一带一路”框架

中国在亚洲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亚洲繁荣与发展的建构中,中国必须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与亚洲国家进行全面合作交流,构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使亚洲获得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机遇,实现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1.提出中国理念,做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外交方面,首先致力于实现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目标。中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宣扬“亚洲共同体”建立的重大意义和实现途径。为此,习总书记访问了巴基斯坦、越南、新加坡、印尼等重要亚洲发展中国家,并积极参加诸如博鳌亚洲论坛、亚非领导人会议、万隆会议周年纪念活动等,利用一切时机,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南南合作问题提出一系列符合世界局势、切合亚洲利益的重要主张,获得亚洲各国领导人的积极支持。

2.努力践行中国倡议,做亚洲共同繁荣的推动者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框架构建中,亚洲具有优先发展的地位,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重点区域。中国政府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就“一带一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认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将为亚洲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思想获得亚洲国家的一致认同。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的进程中,亚洲作为第一个试验区,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帮助印尼、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进行铁路建设,都已取得不小的成绩,双方的合作也获得新的进展。[4]

3.肩负中国担当,做亚洲和平稳定的维护者

60多年来,中国在推动亚洲各方力量接触的过程中,探索创建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就缅甸问题和各方展开会谈,希望稳定缅北局势;在阿富汗问题上努力接触和谈,积极参与阿富汗和平创建进程;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倡导各国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推动海上合作。另外,在亚洲各国发生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亚洲地区稳定与发展时,中国政府雪中送炭,伸出援助之手,尽最大努力消除种种隐患,成为推动亚洲和平稳定最有力的维护者。

4.努力发挥中国大国作用,开创中国同周边国家外交工作新局面

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我们将加快推动亚洲经济建设的步伐,加速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在政治上,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帮助它们建设国内经济,消除国内隐患,深化双方信任,推动政治伙伴关系发展。在经济上,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进行经济对接,推动地区各类贸易安排和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在安全上,强化亚洲和平稳定,坚定维护朝鲜半岛、中亚地区的稳定发展,积极参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二)“真、实、亲、诚”的中非关系

非洲,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基本上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普遍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目前还有一部分国家没能解决温饱问题。非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非之间就有了正式的联系发展。后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国际主义援助精神,互相帮助,彻底赶走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在经济发展和振兴路上,双方更是加大了合作的力度,签订了一系列发展条约,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同命运”的兄弟之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3]并进一步强调,“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3],明确表明了中非交往所秉持的基本准则。

1.中国在非洲关系上以“真”待之

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非关系的重要基础。目前,虽然中国一步步摆脱了贫困局面,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地位举足轻重,任何大国都不能忽略中国,中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但是中国对非洲的国际交往准则却没有变,仍然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并承诺中国绝对不干涉他国内政。在对非问题上,中国政府明确表示,继续发展对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支持非洲的改革措施,给非洲经济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援助,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系统地进行传授。目前,非洲在改革中复制、借鉴中国经验。很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思想已在非洲实施。“五年计划”“经济特区”“要想富,先修路”等思想,在非洲广为流传,并取得初步成效。当然,在中非交往中,中国也从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发展经验中汲取智慧,促进双方的共同繁荣。

2.中国在中非合作中,以“实”导之

中国与非洲交往中,不仅积极倡导互利双赢,而且还是这一理论的实际践行者。中国政府致力于把自身发展同非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中国和非洲的合作给了二者共同发展的机遇,希望非洲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中国政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地向非洲国家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对非洲援助的力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只要非洲提出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中国政府都会努力把其落到实处。

当前,随着中非双方的努力发展,二者的外交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方以中非合法论坛为依托,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15年于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将在三年内为非洲提供金额高达600亿美元的各类援助,如发展援助基金、直接投资、优惠贷款和债务减免等。中国是非洲的主要商业合作伙伴。南非、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是非洲同中国开展合作的最大贸易国。

3.中国在中非相交中,以“亲”合之

中国人在人与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崇尚天人合一,人即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自然观的根本特点是对自然领略感悟贯穿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的全部心理过程,而不滞留于某个环节,浅尝辄止。尤其是在情感与理解两个方面着力营造的深远意境和言外之意,更给这种自然观带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深长的哲理意味。不论优美或壮美,幽雅或蛮荒,对中国人来说都是可亲可近,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审美对象。非洲地区,由于经济技术发展的落后,无论是高原大陆、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热带沙漠,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原始风格,对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少中国人赴非旅游,亲身体会非洲人民尊重自然的重要理念。在非洲的一些地区,虽然野生动物资源很丰富,但是许多穷人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吃“丛林肉”。虽然法律在这方面也有约束,但更多的本地人却是遵从“道德”的原则。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已经成为非洲人民的一部分精神理念。除此之外,非洲的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也是吸引中国人去非洲观光的重要原因。在中非交往中,中国人民不但尊重非洲的自然习俗,而且还与非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近年来,中非之间民间往来日益频繁,中非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高层交流。中非人民之间日益突破过去双方之间的误解和无知,更多的非洲朋友来到中国求学、就业、旅游,中非人民的关系日益亲近、和谐。中非关系的发展也因为获得双方人民的支持,而显得更有活力和前途。

4.解决中非合作中的问题,以“诚”化之

中国和非洲地区在历史和现实中具有很多相似性,都曾受过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统治,也是人口发展最猛的地区之一。目前,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快速发展的全新过程中,相互认知需要不断的磨合、发展。在合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对这些问题,中国将坦诚相对,不逃避,不粉饰太平,实事求是,全力合作,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来妥善解决,使得非洲国家在合作中获得更多受益。以真诚待之,将为中国企业和人民在非洲开展合作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

(三)中拉之间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繁荣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正围绕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自新中国成立起,中国的发展除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外,也离不开包括拉美地区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集体就加强中拉关系,实现全面合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中拉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重要的发展动力,推动中拉各领域合作实现更大进展。

1.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

目前,随着中国政府的第一份对拉政策的出台,中拉关系开始一步步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在合作中,双方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致力于建设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在与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过程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可以说,平等是外交的基础。之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交往过程中矛盾重重,主要就是因为二者的地位不平等。发达国家常常喜欢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压迫、剥削落后国家,以获得高额利润。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曾有过殖民统治的惨痛经历,对被剥削、被奴役的命运痛恨不已。随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发展,在新的国际交往过程中,他们都希望能够被尊重,双方能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对话,而不是去仰视对方。目前,中国虽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在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交往过程中,仍然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从不干涉对方国家内政,在合作中遇到问题也不独断专裁,而是会在征求对方意见之后协商解决。这种有商有量,平等互助的交往原则将促进中拉关系走上新台阶。

2.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参与国际良性竞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是对外开放的新策略。互利是开放的基础,共赢则是开放的理想目标。中国在和拉美地区国家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社会、科技等广泛领域。双方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以加强中拉合法论坛为契机,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旋律,做好整体规划的合作框架,争取早日实现双赢目标。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中指出,拉美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中拉双方应该抓住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巩固传统友谊的状况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习主席指出,目前,中拉双方应做好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外交。政治上真诚友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经济上深挖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利益融合;人文上,加强双方之间的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带动中拉双方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2]

3.坚持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行了“和平外交,共同发展”的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在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中,中国积极实施了“平等自主、互利共赢”的外交策略,以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在与拉美的交往中必须打破固有的外交模式,只要能在不损害他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双赢目标,就可以依据与时俱进的改革进取精神去除不符合双方利益的外交措施,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灵活务实的外交方式首先必须符合双方的利益。敢于突破传统的外交模式,并不是说可以随意选择。它必须能给双方甚至整个地区带来好处。其次,这种外交方式必须遵循国际外交惯例,不能损害第三国的利益,否则就会遭到他国的抵制,它就会失去存在必要。目前,在中拉交往过程中,中方主张,中拉整体合作同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并行不悖,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

中拉在合作交往中,虽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相似的背景,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双方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让人忽略的沟堑。针对这种状况,中拉双方必须具备改革开放、包容合作的精神,求同存异,有容乃大。差异会引起双方的矛盾,必须谨慎对待。这就需要双方互相体谅,互相包容,在互相学习、共同创新中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中拉关系的顺利发展,将有利于双方实现共赢局面,促进南南合作的发展进程。

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 合作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思想及其践行对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及其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过程中,不拘泥于某一个领域。目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涵盖了整个传统经贸领域,不仅如此,高科技领域也有广泛涉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就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信息安全等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密切沟通和协作,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全方位合作,有力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有利于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增进互相信任,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就中国和周边发展中国家合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卓越成就。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2014 年,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元首会晤机制, 2015 年签署了《中蒙俄发展三方合作路线图》,2016 年 3 月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确立了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合作支柱,要求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和农业减贫五个领域优先合作。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减弱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对实现民族振兴与强国富民的梦想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过程中,多次提出平等合作,实现世界均衡发展的思想。习近平认为,目前世界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大,这对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极其不利。2015年4月22日,在亚非领导人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弘扬万隆精神,在深化亚非合作的同时,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5],以实现世界均衡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批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基础上。目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促进落后国家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对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全球贫富差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声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思想的提出和应用,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带动了一大批落后国家的社会改革与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向中国“取经”,学习中国改革的经验,认真研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的国际声望也有所增强。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系列讲话所包含的精神,将对中国、亚太、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产生极大影响,给双方提供新机遇、新平台,谨慎待之,将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1] 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N].人民日报,2014-06-06(2).

[2] 习近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06-07(1).

[3] 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6(2).

[4] 王义桅.“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权探析[J].探索,2016,(2):46-54.

[5]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3(2).

【责任编辑贺晴】

TheResearchofXiJinpingThoughtonSolidarityand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DevelopingCountries

ZHOU Ju-fang

(School of Marxism,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central theme of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Xi Jinping is to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and developing together. China is required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 its contact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ist on its own way,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bold innovation, adhere to common prosperity, and stand together through storm and stres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achieve unity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not sticking to formalit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main goal is to implement Chinese Asian integration strategy,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framework; In Africa, China’s goal is to establish Sino-African relations of “sincerity, real results, affinity, and good faith”; in Latin America, China-Latin America relations will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which has the feature of equality,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Chinese; developing countries; Solidarity; cooperation; win-win

D61

A

1009-5128(2017)19-0016-06

2017-05-07

周菊芳(1975—),女,陕西洋县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发展
An Uncommon Trip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