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研究

2017-03-11 21:54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外交世界

陈 艳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研究

陈 艳

(渭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在各种内外场合对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反映了他独具特色的多边外交理念和思想内涵。这些多边外交思想以原则、追求目的、道路选择、价值取向为核心要义,其内涵涉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文化互鉴、军事等多个层面,全球视野突出,责任担当鲜明, 机制有序是习近平多边外交主要特点。新时期,习近平多边思想必将指导中国多边外交走上新的里程。

习近平;多边主义;多边外交;中国梦;命运共同体

“多边外交” 是相对于 “双边外交” 而言的, “是指通过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进行的外交活动和国际合作”[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广交、深结世界各国朋友,从战略高度积极打造全方位的中国外交格局,并在各种内外场合对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献言献策,积极提供具体的“中国路径”。当前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集中表现在各种内外场合,他对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以出发点、追求目的、道路选择、价值准则为核心要义。

(一)坚持独立自主是多边外交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基点。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三个”坚持,即“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2]习近平认为,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必须考虑各国的基本国情,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一样的道路模式和发展模式,跟随国内国外、世界的变化,也要学会变通。习近平三个“坚持”有三层内涵:首先,他认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任何方面都要立足于独立,不能依赖他国,成为大国附庸。物质基础是抵制强权,实现民族独立的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物质保障,如“在开放进程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夯实我国军事装备、国防科技、工业、农业和粮食安全、金融等的独立自主性”[3]。其次,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文化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思想动力,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不但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屹立在世界之巅,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了各种矛盾,西方社会加大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利用各种手段,污蔑诋毁中国文化,鼓吹西方思潮。习近平强调,必须加强以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整个民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要对我们坚持的道路、理论、基本制度和文化充满信心,因为“只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才能以更自信自主的心态办好大国外交”[3]。最后,习近平认为,独立自主不是人亦云,更不是任意妄为,“处理国际事务应以历史和公道为标尺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讲公义之理,办公道之事”[3]。在讨论叙利亚问题时,习近平认为,叙利亚问题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国内国际历史背景,任何绕开历史和现实的解决措施都是妄谈,只能导致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二)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新秩序是多边外交的目的

当前,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多边合作趋势增强,各国发展依赖加深;另一方面,带有全球性影响的问题凸显,环境污染,气温上升,恐怖主义,走私诈骗贩毒等国际性犯罪等问题都需要全球性合作解决。尽管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存在种种不公,但中国已不能独身国际体系之外,融入世界潮流,并积极推动国际事务解决机制更加合理公正,是保持中国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提出的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新秩序,为国际多边关系树起了符合时代潮流的一面旗帜,不断消解着以强权、零和博弈为特征的“冷战型”世界安全观。

习近平的“和谐共生”理念除了适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适用于人与人和睦相待,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还要求保障不同地域的民族、不同地方的国家都能活下去,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要惠及全人类。“和谐共生”既是各国相处的外交准则,更是追求,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方法的统一。中国的和谐共生外交,是建立在承认世界经济发展有失衡和世界存在不和谐共识基础之上的,是深思熟虑的对外战略,体现了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世界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缺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任何一翼的文明都难远行。习近平同志的命运共同体思想集中体现了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愿望和中国外交的目的。在多边外交的多个场合中,习近平同志都强调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世界落地生根;他同时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现建言献策,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强调构建大小规模不同,不以国家大小、强弱论处的平等、公正、公平的新型关系;提出以政治沟通、经贸畅通、交通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区合作共生新理念为指导,构建新的地区合作等。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人民表达愿和世界各国和而不同、互尊互信、互利互惠、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共同构建和谐共生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三)和平发展是多边外交的路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但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欢迎,同时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纵观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和平”与“安全”作为重要词汇频繁出现在外交场合。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当下,习近平再次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的主张。习近平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主要方面:历史、现实、未来的设计。历史,指的是民族文化史和发展史,他指出,乐善好施,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本性,虽然中国几千年的世界领先,但从未主动挑起任何侵略战争。近代以来,中国饱受侵略,深受战争之苦,在走向独立富强之路上,中国是付出最大的国家,是几代人鲜血和汗水铺就的。习近平强调,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中华民族比任何民族都强烈。“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4]习近平指出,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世界和平的贡献,中国的发展更将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中国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指出:“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5]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领导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选择和平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是中国现实的需要,绝不是权宜之策,更不是外交托词,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时,习近平向联合国赠送了“和平尊”,再次传递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5]

(四) “义利合一”是多边外交的价值准则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仁义者,治之本也”。习近平认为,导致国际纷争难解,战乱不断,贫穷分化严重,最大的原因是缺失“义利合一”的国际道义,支配国际社会的主要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少数人的利益建立在大多数人的损失上,这既是国际秩序的现状,更是阻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现状,必须反思价值选择的定位和定向,用“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作为行动指南,规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何为正确的义利观?习近平多次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时,“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6]。习近平认为,只有一部分人过得快乐,活得幸福,是不道义的,追求共享众乐,追求全人类的幸福是共产主义的宗旨,体现了大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理念。这样的大义要求各国逐利时,必须坚持“义利合一”的行动取向,“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6]。在利益格局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做出这样的承诺掷地有声,我们既可以读出“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等中华民族的美好期盼,也可以看到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多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的态度。

二、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经济上合作共赢

2015年1月8日,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致辞指出:“愿将中国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7]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8]习近平认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是时代潮流,世界已处于利益需共享、问题需公担的网状利益链上,“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合作减少阻力,合作产生助力,这是简单的力学原理和外交智慧。中国的理想主义是世界共赢,中国的现实主义是零和游戏不会成功。只予不取,多予少取,公平予取,就是中国的共赢哲学”[9]。习近平表态,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中国愿意同世界上任何热爱和平的国家联手合作,中国建设的经验愿与世界分享,愿和世界“合作共赢”,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和‘顺风车’愿与世界共享”[9]。

(二)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世界主义先驱康德认为:“在主权独立基础之上,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联盟’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径。”[10]37康德主张每个国家的主权均应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障,尤其提到人权问题不应当成为干涉他国内政的理由。反对霸权,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干涉别国内政,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是新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操守,更是习近平多边外交的政治准则和实践追求。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习近平强调:“不管国际格局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11]为此,他积极倡导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要携手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建设,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参与国际事务,才能制定出更加公平、公正有效的制度和问题应对措施,使得人类走向更加和谐,全球更加平衡。针对主权独立和全球化的现实冲突,习近平以区分主权事务和国际共同事务的方式回应了全球治理的要求。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习近平提出,中国和中亚国家要“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在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等议题上深化合作,点明了在主权事务上尊重自主决定,在共同事务上积极合作的原则。习近平主张,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上,主权国家要“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11]。

(三)文化上包容互鉴

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的“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12]。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让各个文明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12]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提出,“我们要加强文明对话、理念交流、文化互动。”[12]习近平表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史,更是文明与文明碰撞、智慧与智慧交融的历史,不能以国家的大小、财物的贫富来论文化的优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应获得平等的相待和尊重,不同文化要互相包容,多元共存;对待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取其合理,弃其糟粕。习近平指出,各种文化只有互相交流融合,才能更加丰富多彩,人类世界多彩缤纷的文化正是包容互鉴的结晶。习近平强调,中国不仅寻求国家富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也尊重文明多彩,乐见文明共生。中国期待世界共同发展,各色文明互鉴共存。“一带一路”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体现,从基建互联到经济互通,再到命运相依,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到各国人民心中,成为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桥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12]

(四)军事上树立新安全观

为了应对日趋复杂的内外安全形势,习近平提出了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安全于一体系的总体安全观,从时空上拓宽了安全观的内涵与外延。在海牙峰会上,他提出核安全观:“要以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13]针对亚洲地区,他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共同安全强调了安全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不能出现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14]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同时也负有维护地区安全的义务。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安全,指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习近平安全理念摒弃了零和博弈、绝对安全、结盟理论等旧观念,在国际上树立起一种普遍包容的国家安全理念,体现了中国风格,展示了中国胸怀,彰显了中国智慧。

三、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的突出特点

(一)积极有为放眼全球视野

党的十八大后,在各种内外场合,“世界”“全球”概念频频被提,胸怀“世界”,放眼“全球”逐渐成为外交讨论的热词。2014年11月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15]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全面宣示了“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6]中国既通过广交、深结世界各国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又以自身的参与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行动提供具体的“中国路径”,在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地塑造了合作共赢的主流战略态势,在中国“主场”内外联动的基础上,实现了外交影响上的闭环,彰显了习近平积极有为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中国胸怀全球,放眼世界的外交气魄。

(二)世界情怀突出责任担当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强调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当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坚决反对任何美化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侵略的行径以及任何篡改历史的图谋。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习近平宣布中国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并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面对世界各国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增加,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庄严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一贯主张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而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认为,习近平的演讲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这信心源于中国扎实的综合国力、锐意进取的开放胸怀、不畏艰难的使命和担当精神。

(三)有序机制彰显务实效果

2013年,从南非的金砖国家会晤到俄罗斯的G20峰会,从吉尔吉斯斯坦的上合领导人会议到即将召开的印尼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沿着习近平“走出去”的足迹,可以看到中国在构筑外交网络中对多边关系的重视。中国参与了多个多边外交合作机制,这其中既有联合国、G20这样的国际性组织,也有上合、APEC这样的地区性组织,还有小多边层面的金砖国家。在对待多边外交的态度上,中国在不断成长。不仅从被动加入到主动参与,还推动建立了新的多边机制。中国和不同多边组织合作各有侧重,首先,重视联合国发挥作用。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会见潘基文时表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和平与发展,气候变化领域等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不断推进地区性组织合作机制的创新,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习近平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五药方”,倡导同舟共济,妥善应对威胁和挑战。2016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开放世界,共同勾画发展愿景,号召金砖国家同舟共济,挑战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共克时艰。第五次亚信外长会议提出构建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2017年6月9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习近平提出五点建议,深化务实合作。中国主动塑造多边合作平台,但并非要“主导”,而是要进行国际协调。对于不同层级的多边组织,中国不会“厚此薄彼”。中国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构想,协调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使得这些平台能发挥实效。通过多边平台开展推动多边,既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又拉动促进了多边关系,有着事半功倍的奇效。

四、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步伐坚实,习近平主席的足迹遍及各大洲。世人眼中他平易近人,在海内外赢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扬;他知行合一,元首外交充分展现东方智慧;他开拓创新,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把脉开方;他务实担当,推动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意义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改善中国外交环境。当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矛盾交错,涉及全球利益的事务,通过多边舞台,多国之间公开探讨,集思广益,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可行方案,减小双边不足。美苏对抗结束早期,中国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盟友与西方阵营斗智斗勇,粉碎西方孤立中国的预谋,打破孤立和制裁。21世纪的今天,中国人骄傲地发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再仅是经济指标,“中国声音”获赞日益增多,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

其次,提升了中国形象,拓宽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华民族的勤奋努力终于迎来硕果累累。中国国力的强盛,却打破了西方强国的心理平衡,他们既怕又妒,到处抹黑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麻烦,也为世界的和平带来隐患。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方向和现状,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无不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个“谜底”需要中国去揭晓,正是通过多边舞台,习近平等中国各方代表让世界听到或看到了与西方宣传中不一样的中国,这必将会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实现进程。

再次,粉碎西方“人权”阴谋,维护世界和国际政治旧秩序最大的毒瘤是某些西方大国常常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插手干涉他国内政,西方国家的“人权”阴谋无非是为了维持既得利益和在新秩序的建构中掌握主导地位,继续自己的世界警察角色,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识破。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权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习近平强调,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际社会应该积极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只有增强共识,积极参与世界管理,联手推动并创新联合国和其他区域性组织的作用,西方“人权”才不能得逞,世界才能和平,发展才能持续。

最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秩序”建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一个超级大国或国家集团左右国际命运的时代不复存在。建构新秩序,除了要和力图保存旧秩序的西方势力斗争外,同时面临经济危机次生灾害的全球蔓延,霸权、强权政治和新干涉抬头,威胁和平的各种势力交错,全球污染、气温升高等气候环境等新挑战,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依然任重道远。面对世界难题,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和主张。他强调:“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17]这些措施和主张必将指导中国和世界人民在多边舞台携手开创新的世界。

五、结语

全球化时代的多边外交,是新时期外交的亮点;对中国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发展有中国特点的多边外交,除了要加快适应、熟练掌握韬晦谋略、运筹帷幄的艺术,加速自我改进的过程是关键。恰当对待和熟练运用多边外交,是中国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秩序”的关键所在,是中国与世界协作共进的枢纽。21世纪的中国人,应当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对外交往的所有工作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下,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新形象屹立于世界,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1] 秦亚青.多边主义研究: 理论与方法[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0):9-14.

[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3] 习近平.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6-04-03(2).

[4]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1).

[5]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6] 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05(2).

[7] 习近平.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5-01-09(2).

[8]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2).

[9] 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的总结讲话[EB/OL].(2015-12-06)[2017-06-2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06/c_1117367230.htm.

[10] John Rawls.The Law of Peoples: with the idea of Public Reason revisited[M].Co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 习近平.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8(2).

[12]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EB/OL].(2015-04-23)[2017-06-25].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23/c70731-26889779.html.

[13] 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25(2).

[14]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2(2).

[15] 习近平.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29(2).

[16]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17]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博鳌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8(2).

【责任编辑贺晴】

ResearchofXiJinpingThoughtonMultilateralDiplomacy

CHEN Yan

(School of Marxism,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attaches greater importance to multilateralism and participates in multilateral affairs actively. He delivers some important speech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his unique thoughts on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he essence of the thoughts is the principle, goals, path choi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thoughts involve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al security,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military, etc., highlighting the global vis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undertak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Xi Jinping’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is to have orderly mechanism, which will lead China to go into a new mileage in multilateral diplomacy.

Xi Jinping; multilateralism; multilateral diplomacy; Chinese dream;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D61

A

1009-5128(2017)19-0010-06

2017-06-30

陈艳(1975—),女,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外交世界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