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江苏 无锡 214121)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内涵、现状及效果
丁 远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江苏 无锡 214121)
政党社会化是政党对社会公众进行教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样本为例,对大学生在政党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情况做了调研分析;通过政党社会化效果分析,得出政党社会化促进政党文化传播的结论。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政党社会化; 效果; 政党文化
1.1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党社会化的相关理论
政党社会化是政党在政治环境下通过宣传教育、学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教化,最终实现政党文化的社会传播。何为政党文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先进文化,也称为“红色文化”。政党社会化是政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发基础党组织在社会层面发挥利益表达、利益整合、联系群众、协调关系、凝聚社会、引导社会的功能[1],做好群众工作,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和政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和心理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2]。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组织进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教育实践活动。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也是中国共产党教化对象之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党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所发挥的现实作用与功效。本文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笔者制作的大学生政党社会化认知方面的调查问卷,以及据此分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现状
首先,政党社会化效果可以体现为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团体等对政党文化的宣传教育程度,最终反映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最终表现为自身的理性化行为。课题组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大学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是政党社会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政党社会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发展。
其次,政党社会化效果需要依托于政党文化及其文化基地。课题组走访的湘潭大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注重对政党社会化的宣传教育,坚持政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出版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堂辅导教材,并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等活动进行现场教学。依托校内各政党文化研究中心以课题带教学的方式,鼓励大学生参与政党社会化的实践学习。
第三,大学生更愿意了解政党文化,积极投身于政党社会化过程中。据实地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大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政党文化内容,挖掘政党文化资源精神价值,但目前学生仍处于自发参观、自我教育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高校的政党社会化程度较低,政党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所造成的。
2.1研究目标
本次实证调研的研究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政党社会化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政党社会化过程中对政党文化的认知及认同状况。政党文化正受到日益的重视与关注,当前掀起的红色文化热与其自身具有的价值与功能密切相关,其所蕴含的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又激励了中华儿女为理想与信仰不断地奋斗拼搏。
2.2研究对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第二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课题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各专业抽取样本1 400份,并制作了电子版的调查问卷,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址链接和扫二维码的方式进入问卷页面,经过为期两周的问卷调查发现,各专业学生答题积极性参差不齐,这与学生的兴趣方向、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宣传动员具有密切的关联。
2.3研究设计
“大学生政党社会化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共设置题目21道,其中20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根据政党社会化的特性,将问卷分为基本内涵(共4道)、认知途径(共6道)、价值取向(共5道)三大类,基于此,考察政党社会化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所在。
尽管有人对本调查问卷中将政党社会化认知情况分为基本内涵、认知途径及价值取向三块内容进行调查是否能全面、科学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政党社会化认知抱有疑问。事实上,课题组设计的初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的相关研究,落脚点在于政党社会化效果如何,因此并不是对政党社会化本身面面俱到地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发放了1 40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72份(残缺卷的主要原因是漏答或答题不完整等各种技术原因,导致最后问卷统计的无效性),有效回收率为98%。按照学校在校生人数按比例投放,调查对象覆盖学校各个院系、专业、年级,不分民族、户籍,所有在校生都可以参与到本次调研过程之中。
本课题初步认为对政党社会化的了解程度、认知途径的选择、价值取向的把握等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它们如何影响政党社会化效果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任务。
3.1政党社会化的基本情况
3.1.1政党社会化主体也是政党文化的组织者,不仅局限于执政党 学生普遍认为党委宣传部门(1 292份)、政府部门(1 080份)、学校(1 074份)是政党文化宣传的主要组织者,其次是街道社区(691份)、家庭教育(425份)。在政党文化的接触方式上,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教育(1 236份)、党委政府宣传(1 195份)、网络新闻报道(1 154份);其次在长辈谆谆教导(977份)。政党文化的宣传仍停留于官方与学校,而街道社区、家庭教育的宣传教育较为欠缺、力度不够。
3.1.2政党社会化的对象包括不少年轻的“95后”大学生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的“95后”大学生对政党文化抱有较高的学习热情,45.99%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听红歌及跳广场舞”等活动,35.29%的学生认为是“偶尔接触到,还能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这是调研过程中较为意外的收获。大部分学生认为政党文化是“一个年代的历史记忆,虽然离我们时间遥远”(1073份),其次是将政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弥补寂寞空虚冷(可以替代DOTA和逛街购物)”(751份),仅极少部分学生对“‘政党社会化’没有什么兴趣”(87份)。
3.1.3关于政党社会化的客体,即政党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多数学生认为其定义是爱国主义教育(1 281份)、革命电影(1 162份)、革命歌曲(1 118份)、思想道德教材(821份)。大部分学生认为“政党文化”的展现形式是革命老人的宣传讲座(1 228份)、走访革命老区(1 220份)、红歌大赛(1 163份)、银屏大电影(1 031份)。对于“政党文化”的功能,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其“可以提升人文精神素养”(1 311份)及可以“认识父祖辈生活时代”(1 152份),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其只是“一门学校必修课”(552份)。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对“政党文化”已经存在较为集中的认知,这部分大学生虽都为“95后”,但对政党文化的认知并不像预期的毫无了解或者认识模糊,反而对其内涵及功能具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3.1.4政党社会化方式正从传统的课堂转向互联网 政党社会化的传统方式主要是学校的课堂教学途径。然而,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大学生通过“网络宣传报道”的途径方式接触政党文化的现象较为普遍,41.97%的学生“经常上网浏览”,24.60%的学生“有空就上网浏览”,22.34%的学生“偶尔上网看看”,7.08%的学生“不怎么上网浏览”。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接触“政党文化”成为主流,调查对象中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上网浏览相关网页,接触“红色文化”。
3.2政党社会化的效果分析
3.2.1政党文化已经融入家庭与社会 67.88%的学生“认真听老人讲革命故事”,有28.32%的学生“偶尔听听,有一定兴趣”,而表示“嫌老人家唠叨”“无所谓”“稀里糊涂”的只占0.29%、1.97%及1.53%。应推动政党文化融入家庭与社会,形成高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据调查,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真听过老人讲革命故事,可见紧密联系家庭与社会是政党社会化的立足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可谓是相辅相成,家长的榜样力量及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等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2.2大学生在政党社会化过程中主动性增强 38.32%的学生 “有空参加”,31.09%的学生“经常参加”,23.65%的学生“偶尔参加”,只有3.58%的学生“不喜欢参加”。高校应注重“第二课堂”关于政党社会化活动的参与度教育,并与高校内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增加红色元素的活动主题,或是爱国主义题材的内容。高校在围绕“一二·九”“五四青年节”等纪念日,可以借助红歌晚会、红色电影、红色征文、诗歌朗诵等方式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
3.2.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政党社会化方式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宗旨在于内化学生个人意志,从而指导规范自身行为,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正是从理论部分的教育延伸至实践教育,如各高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是选修思想政治课程,而这门课程的政党社会化效果取决于授课教师的魅力;恰如数据显示:71.61%的学生 “经常上思政课程,思政老师讲课很风趣”,19.20%的学生 “不太喜欢上思政课程,太枯燥”,3.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我不关心”。
3.3政党社会化促进政党文化传播
政党文化所蕴含的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承载着深远的文化历史、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具有深入挖掘、传承及弘扬的价值。从当代“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分析,不仅是响应大学生对于社会教育服务的需求,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它有助于其价值观的塑造及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是在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其他区域也能深化大政党社会化程度。
据调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对政党社会化认知情况良好,政党社会化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此次调研只针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做了抽样调查,是否具有普遍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将政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党社会化效果分析得知,政党文化已经融入家庭与社会,为深化政党社会化效果,促进政党文化的传播,学校可以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完善政党文化传播载体、推动政党文化运用于课堂教育、促进政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4.1充实本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武汉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中,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革命活动遗迹分布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如在湖南、江西、陕西、贵州、甘肃等地,这些区域红色资源较为丰富,政党社会化程度较高,当地高校可以充分依托这些红色资源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4.2搭建红色网络平台,完善“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途径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占网民结构的25%,学校可以利用政党文化占领互联网高地。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微课、MOOC等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可以推出具有政党社会化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为师生建立信息交流、对话的渠道;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地域特色、自身特点建设红色网站、红色公众号,并在网站内添加丰富的红色网络资源链接方便学生上网浏览,可鼓励学
生会、社团组织创建bbs、微博,可在革命纪念日、伟人诞辰等重要节日添加相关的革命主题,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从而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
4.3推动政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应该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保证更多的学生参加学习,提高课程途径的有效性。高校通过整合提炼政党社会化内容形成一系列的德育成果,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各高校可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地缘优势,编撰具有各地特色的校本教材、辅导读物、宣传材料、专题讲义等,在普及革命历史、红色记忆的同时学习政党社会化内涵中蕴含的宝贵精神。
4.4尝试将政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政党社会化所推崇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先进革命精神及民族优良品质对大学生群体性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型价值观的认可也在逐渐提高,政党社会化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使其在价值观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自觉调整和修正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可的范围内[3]。在政党社会化的影响下促使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并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可以使社会群体性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最终转化为理性化的群体行为。
[1] 王海峰.服务社会与政党的社会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63-70.
[2]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
[3] 杨建新. 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价值观重构的途径[J].江苏高教,2008(4):118-119.
责任编辑陈桂梅
On Party’s Socializ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Connot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Effect
DINGYuan
(Students’ Affair Offic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Party’s soci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ng social public, the most common kind of which i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A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views on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has been do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s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rough analyzing party’s socialization, we got the final conclusion that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nhances the spreading of party culture. Furthermore,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y; party’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ffectiveness; party culture
G 641
: A
:1671-7880(2017)04-0086-04
2017-04-15
丁远(1987— ),女,江苏无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