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丽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新职业能力观视野下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郭 丽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新职业能力观重视人际交往、合作、组织、创新等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比较盲目,缺乏实用性,新职业能力观视野下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应以“五个对接”为导向,使教材建设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提高建设的精准性;以校本教材、培训教材为抓手;以创建精品共享课为目标和引领,实现教材建设的动态化和模块化;以家政服务公司培训活动为阵地;以“编、用、评、改”管理策略为保障,为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保驾护航。
家政服务专业;新职业能力观;教材建设
当今,比较新兴和热门的家政服务专业作为家政服务类的龙头专业,其教材建设在摸索中前进,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使教材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尤其高职教育又是培养现代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阵地,如何通过针对性的教材建设,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新职业能力观的升级定义又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新职业能力观视野下对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新职业能力观内涵表现在3个方面:一内容方面,职业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1],而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2];二应用方面,不再仅仅专注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应用,即新职业能力观更加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三能力训练方面,由专注于知识、技巧、能力与工作绩效的训练上升到专注于价值、态度、创新及结果的训练。此职业能力的“三步走”改变,契合现代职业环境的动态性变化对职业人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职业人更好地应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快速更新的不二法宝。新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3]。
家政服务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家政管理与服务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家庭管理、家庭教育、家庭营养与卫生、家庭理财、社区服务等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家政管理、经营与服务等实践操作能力,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适应我国高端家政管理、经营与服务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专业核心能力:家政服务技能及管理能力。因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家庭单元,面对年龄、性别、文化层次不同但又因情感维系在一起的有着特殊相处模式和习惯的人群,需要更多方面的能力。家政服务员或养老护理员的品质、知识及能力全方位多维度持续存在于其服务中,都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
随着新职业能力观“更新换代”,对传统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4]。教材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核心和重要培养载体也面临新的冲击。在新的职业能力观视野下,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应把握以下两点核心要求。
一是教材的格局要高,从当今家政在全球服务行业的硬要求和软规划以及全国提升服务软实力两个方面明确教材建设的动力、形势和前景,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确立教材知、行体系和文化内涵,从科学管理、组织实施、制度控制、多维评价统筹教材建设战略途径和部署,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教材建设的行动保障。
二是教材的视野要宽,要注重“四新”,即理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组织方式的创新和设计形式的创新。
一是借鉴太盲从,内容上借鉴同类专业较多,缺乏实用性,如家庭保健与护理、老年人护理、母婴护理等内容,多借鉴临床护理相关内容,形式上仍然是理论多、实践少。二是创新但很盲目,我国家政行业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规范处,致使教材建设不够系统完善。
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应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理论辅助能力、人文升华能力”“能力本位”的思路框架。其思路框架有三大特点,一始终保证能力学习的主要方向,更加契合职业教育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二改良传统教材知识为本的价值取向,使其向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转变;三摒弃“理论知识永远打头阵,能力学习再跟进”的老编排模式,转变成“能力学习为引领,理论知识为辅助”的新方式;四升华职业能力的内涵,由单纯的技术能力上升到在技术基础上融交往、合作、组织、创新等能力为一体的新职业能力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好“五个对接”,也进一步为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
(1)专业与产业对接,要求了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面向的人群和教材语言。家政是服务性行业,对家政人员有着较高的服务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同时其服务对象是各类家庭中的成员,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教材语言也力求简洁、精准,注重理论阐述的简练和浅显,易于理解,操作描述逻辑清晰,便于实践和掌握。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求了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的内容。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应充分对接《家政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教材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以做到与职业、与岗位对接。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了教材的编排模式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编排模式更注重能力本位,做到能力为主、理论为辅,先解决“知其如何然”,再解决“知其所以然”,最后解决“知其然”的过程。其打破了传统“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传统认知和教材编排模式,更加注重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做到一目了然、一看便懂、一学便通。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求了教材外延的知识与技术领域要覆盖。通过对家政服务专业教材的学习能获得“双证”,甚至可以“多证”。从知识的外延方面积极探索与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教材整合,如养老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等,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拓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了教材的拓展范围要广,要有层次性,形成系列教材。现代学习观更注重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基于不同文化层次、教育背景、年龄等的人群,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内容必须具备层次性以及职业能力学习的梯度。
基于目前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正处于创新和发展的新阶段,为更好地促进教材建设,检验教材的适用性,可以先以校本教材和各类家政培训教材为抓手,锻炼教师的编写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同时深入家庭、养老机构以及各类家政培训机构进行充分调研,掌握家政服务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进行家政服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必要性和适应性分析,组建教学一线和家政服务行业专家为一体的“双师型”“校企合作型”教师编写队伍,进行合理有序的教材编写。
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是持续化和动态化的过程。可以以创建精品共享课为目标和引领,使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葆有活力。现代精品课程建设正面临着开放与共享的转型,也是教材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首先高职家政服务专业教材建设从理念上要不断改革与创新;其次在建设内容上要充分契合精品课程建设,从各方面紧跟精品课程建设步伐,与其相辅相成,共建设,共进步;最后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也可同时检验教材建设质量,以达到“以建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
在各级各类家政培训活动中使用新编写的家政服务专业教材,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使用心得以及对新教材的建议与意见,检验新教材的育人实效性。
专业建设管理必须重视教材管理,采用“鼓励编写、实际使用、教学评价、改革完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保证教材建设常态化和持续性。首先鼓励家政服务公司的企业骨干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探讨和制订课程标准,编写专业教材,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从教材语言、编排模式、内容结构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创新;其次将编写的教材切实应用到教学实际,从教师熟悉教材、教学应用教材、实验实训匹配教材,使教材真正支撑教学活动;再次通过全方位、针对性评价来检验教材的实效性,采用家政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公司等企业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为教材建设保驾护航。
[1]李彦.美国社区学院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与启示——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3(6):94-96.
[2]李良成,谭文立,杨国栋.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38-144.
[3]方宏,辜文杰.对高职教育现状及其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12(8):135.
[4]刘志永,许冠文.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6):9-12.
G423.3
A
1671-1246(2017)22-0142-0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路径研究”的子课题“基于家政服务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优质教学教材建设研究”(DJA1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