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梅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音乐专业教学模式的弊端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黄 梅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在中国高等院校本科音乐专业中,多为传统的精英式教学,一般使用“一对一”教学模式与“直接式”教学模式,其授课形式比较古板、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对于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这些教学模式越来越呈现出不足,如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定位不符合、与学生的专业水平不符合、与课程设置的改革不同步、无法实施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与教师的教学专长和教学愿望不符合、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等,更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大众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改革这种专业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弊端
从汉代“乐府”,到唐代“梨园”、“教坊”和“大乐署”,再到南宋民间音乐教育社团——“社”、“会”,发展到清代的“乐部”[1](P106-109),到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潮,以及在其影响下掀起的“学堂乐歌”风潮[2](P101-108),直至现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源远流长,跨越了几千年。随着近几十年我国学科的细化、专业化改革,具有辉煌历史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得到空前壮大,但遗憾的是,在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学模式改变甚微。
以安徽省为例,随着音乐专业在高校的不断增设,以及招生数量的扩大,除了安徽师范大学等几所传统本科院校拥有几十年的音乐专业教学历史,其他如皖西学院、黄山学院等十几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纷纷增设音乐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我省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力量的不足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也为其他相关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音乐在安徽省高等院校教育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
20世纪50年代,基于国情,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来源于前苏联,尤其是缺乏高等教学经验的小众专业——音乐,如中央音乐学院等,其教学模式与前苏联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非常相似,而由于起步晚、基础弱、经验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后所设置的音乐专业一般直接搬用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即前苏联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3](P8)。传统的苏联式音乐专业教学的主要特点为专业性强,注重音乐技术的高强度训练和音乐理论的深入学习,追求“精”又“专”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大块:技法课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理论课的“直接”式教学模式。作为舶来品,这些教学模式来到中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一位教师只教授一个学生,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精专有余但广博不足,学生一直处于高强度训练的状态,学习过程比较辛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歌唱与演奏模仿对象的同时,也抹杀了学生的表演个性;“直接”式教学模式不同于贝瑞特·恩格尔曼所提出的直接教学模式,其删除了“讲授内容——学生重复——提问——作小节”教学顺序中的“学生重复”与“提问”环节,如此一来,整节课几乎都是理论讲解,虽然授课内容扩充了、深化了,但却缺乏了趣味与活力。
在这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无论多么辛苦、枯燥,快速稳定地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才是王道,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个性、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皆受到了遏制。事实证明,它们对于如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大多以培养专业的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音乐评论家等为主要教育目标)比较适用,但却不符合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采取精英化教学模式的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只专注内容的深刻性和专业性,而无暇顾及上课的艺术性,授课形式比较古板、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则会导致毕业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定位不符合
传统的精英式教学与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符合。培养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通才型与创新型全面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在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只有极个别毕业生才会从事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的表演、创作、研究工作,可见,深入基层、服务地方是根本培养准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魅力,还要提高其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通才型与创新型音乐人才,要强调“广”且“博”,是一种“大众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理论知识与一定难度的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要帮助其不断开展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4]。以声乐课为例,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歌唱演员,而是能够符合地方的“会唱歌、会教人唱歌”的大众音乐工作者,因此,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声乐指导(尤其是群众歌唱指导)方法的掌握也不可缺少,还要具备基本的合唱指挥能力、舞蹈编排技巧,最好还能够运用基本的作曲法则,甚至通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知识。
(二)与学生的专业水平不符合
近几年,部分高校的生源虽然较充足,但多数学生的专业基础较薄弱。在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人选择音乐的动机是为了更容易跨进大学校门,大多是速成的,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不稳定,文化成绩也不理想,部分学生不善于学习,学习主动性也较弱。在这样一种生源基础上,传统的精英化教学模式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将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学气氛严肃紧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无法帮助其消化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与技能。
如在音乐理论课堂中,教师深奥的专业理论讲解往往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在云雾中穿梭,久而久之,学生要么逃课、要么消极听课,无法达到教学预期;在专业技法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味迫切地提高其技法表现能力,往往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多数学生心理无法承受,难以进步,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专业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教学要求,但大多数学生会与教师“玩太极”,得过且过,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学习阴影和障碍,产生自卑心理,选择逃避,自暴自弃,放弃专业学习,甚至放弃整个大学的深造机会。
(三)与教师的教学专长和教学愿望不符合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生力军为处于30~50岁年龄段的教师,其大都毕业于师范类本科院校,擅长的是大众音乐教育,而不是精英音乐教育;他们知识涵盖面较广,能够胜任普通音乐教学,但是缺乏实际舞台演出的经验,演唱、演奏技能也不够精湛,专业研究水平也不够精深,让其开展专业音乐院校的传统精英式教学,实则强人所难。此外,这些教师通常希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能力,但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激发其自主学习,更限制其开拓创新思维,往往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直接挫伤了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打击其教学积极性。
(四)与课程设置改革不同步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呈现出单一化、精专化倾向。其设置一般如下:专业课(声乐、器乐等)、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乐理、音乐史等)、综合文化课程(大学英语、政治等),除此之外,其他与音乐相关的选修课程设置较少(电脑音乐制作、音乐管理、音乐美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也几乎为空白。在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下,学生难以成为“广博”的大众音乐领域应用型人才。这一现象已被相关院校重视,并逐步在改革:删除不必要课程、删减部分课程的课时、适当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课时、整合相关课程、增设相关人文课程等。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些课程改革的推行必须有配套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而现有传统的精英教学模式明显不合适,如若故步自封、不求变革,直接封杀课程改革的成果。
(五)无法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论是从普通高校的日常教学来看,还是从近几年不断开展的多种形式的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如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来分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已成为当前普通本科院校的主要教学研究任务之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旨在将大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热爱学习、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将部分学生的“厌学”扭转为“乐学”,进而促使全体学生“会学”。在当前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被推行的常有演示法、律动法、实践法等,所推崇的是国际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及体系,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等[5](P66-70)。这些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体系也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做基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保证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完成。
如在视唱练耳课中,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律动去感受音乐时,单纯依靠讲解远远不够,必须做出示范,教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教师的律动;接下来,还要变“灌输”为“引导”,在学生理解音乐律动的基础上,鼓励每一位学生编创各具特色的律动[6]。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下,不但学生可以学的轻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感到枯燥、趣味索然。
(六)只“精专”不“广博”的教学与社会的需求不合拍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从专业技术层面而言,一般无法达到音乐学院的表演水平,毕业后成为演唱家或演奏家的概率很低,因此,大众音乐服务才是主要事业点。但是,如果在大学专业学习中很少接受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就很可能达不到大众音乐活动的要求。
以钢琴教学为例,不论教学对象是技法精湛的钢琴专业学生,还是没有任何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师大多采用精英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时时告诫学生要专注技法训练,却很少提醒他们理解乐曲情绪的表现,最终学生演奏出作品的艺术性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很少注重钢琴其他作用的训练,如即兴伴奏,乐队合奏等,如此,有些学生即使演奏技巧精湛,但即兴伴奏能力却极差,快速读谱能力也跟不上,自我意识极强,无法与他人合奏,更没有创作钢琴作品的能力。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真正进行音乐实践,则难以快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
可见,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现有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合时宜,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大众音乐类应用型人才,亟待改革。作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一线教师,我们应加强忧患意识,明确旧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勇于将改革的重任担在肩上,合力完成这一重要的教研任务!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美)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莉·卡尔霍恩.教学模式[M].兰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黄梅.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研究——以安徽省二本院校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4):183-185.
[5]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6]黄梅.安徽省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72-76.
The Research of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Model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UANG Mei
(SchoolofArts,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music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for the elit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use of “one-to-one” general teaching mode and “direct-type” teaching mode.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in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models of music major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r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 positioning does not meet the school, students do not meet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urriculum reform is not synchronized,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cannot be implemented, teaching expertise and teaching does not meet the aspirations of teachers, an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cannot stimulate interest in independent learning, cannot training the public music students. This teaching model must be reformed immediately.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usic; teaching mode; disadvantages
2016-11-09
皖西学院质量工程项目“《视唱练耳》综合改革”(2016wxxy78);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239);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tszy026)。
黄梅(1981-),女,安徽六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
J6-4
A
1009-9735(2017)01-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