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彤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辽阳111000)
人文论坛
共享发展的逻辑演进:从共享思想到国家发展理念
崔晓彤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辽宁辽阳111000)
国家发展理念是指导国家长期发展的深层次价值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为解决当前实践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其中共享发展理念占有重要的位置,集中回答了“发展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在梳理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本质的基础上,把握从“共享思想”演进到“国家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智力支持。
共享发展的逻辑演进;共享发展理念;思想渊源;科学内涵;科学价值
国家的发展理念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对国家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理念对于推动社会的变迁和价值理念革新有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发展理念有突出的实践价值,它“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了发展理念对于国家的顶层设计、制度架构所起的基本指导作用。〔1〕
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最终的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发展为了谁”这一核心问题,集中地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价值导向,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共享发展理念有其思想渊源,是由共享思想经过时代变迁和实践发展而逐渐演化而来的国家发展理念,其发展展现出一定的历史延展性,主要体现为:根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体现在我国发展进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共享思想精华吸收的进程中;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宗旨性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
(一)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共享思想的雏形。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孔子在《礼记·礼运》中系统地论述过他理想中的社会,即天下大同。这种大同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康有为在其代表作《大同书》中也再次提到了以“天下大同”为核心构建的理想社会。在他设想的“大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消除了一切界限和差别。
(二)来源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未在他们的研究和著作中明确提出“共享”的概念,但是他们早就认识到了共享思想。他们深刻地感受到资产阶级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成果享有过多,而无产阶级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过少的现实。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其不公平的现象,应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共享发展的基础。
列宁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共享思想。他创造性地提出在社会主义阶段就可以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思想,这是区别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共产主义阶段才能实现共享发展的思想;同时,他还提出劳动群众和农民也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思想。列宁对于共享思想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观念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思想
共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围绕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一中心课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共享思想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发展和完善,在共享主体、共享内容以及共享途径等方面实现了拓展。
作为一种国家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当前对于共享发展理念内涵外延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
(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指出:共同富裕,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这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期限和前途进行了规定。他同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这是对于共同富裕的预期目标进行了规定,即发展成果惠及多数的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还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性、本质的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域的展开,惠及的对象是全体人民,而非资本主义社会的少数人。
(二)强调用有效制度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必须针对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了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的现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必须依托“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用于鼓励每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创造获得相应的报酬和认可,进而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是发挥社会稳定作用,实现社会长期向好发展的稳定阀,即兜底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对于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要把这两方面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发挥合力,对于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异常积极的作用。
(三)检验标准是全体人民的获得感
获得感与时代和实践密切相关。传统的工业文明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造成人单向度发展的局面。这也说明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条件对于人自由全面发展造成的不利条件。共享发展既强调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注重主观思维的革新。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词汇,注重通过深化改革,提升改革的含金量,关注改革的现实结果,即切实给民众带来生活层面的改善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四)必要前提是共建共创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共享发展的必要前提就是共建共创,只有共建共创,才能人人共享。这是需要人人参与其中,为其尽力,人人受益的大工程。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这个观点更全面的理解在于通过先进的理念和改革实践,达到激发社会活力的积极效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的积极性。这就是共享发展所需要的必要前提:共建共创。
(五)公正共享是突出特点
共享发展理念涵盖着公正共享的特点。公正共享是对于公平的实践落实,具体指在实践层面,尤其是人民发展维度视角下关注职业发展是否体现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应然职业状态。公正共享首先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公平共享不等于平均主义。如果全体人民完全平均地享有发展成果,那就是不合理的“大锅饭”模式,这种模式在结果上看起来是公平的,实际上却十分地不公平。有能力的人没有得到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报酬和肯定,这对于社会的良好运行是不利的。
(六)发展进程强调人民团结
从根本上说,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包容性增长,通俗地讲,包容性增长就是对于发展不是特别快的领域和一部分社会的弱势人群的同时关注,让其共享发展成果。关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反映出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此意义上讲,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针对当前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以及不和谐,通过融入人民团结的制度设计,逐渐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逐渐消除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原有的隔阂和裂隙,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给每个人带来的发展感受。
从共享思想上升为国家发展理念,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上的新发展和新理念,这是对实践的总结和对时代难题的回应,突出体现了强烈的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这一逻辑过程中体现出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体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价值
发展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对于我国这样超大型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有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最新的划分标准,“我国属于人均国民总收入3856-11905美元之间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3〕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位列更加需要发展,用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共享发展正是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价值的集中体现。
1.共享发展强调发展的核心地位。共享发展理念内在的发展价值突出体现了其强调增长的核心地位观念。要实现共享发展,必须要抓好发展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经济增长。因为只有经济增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吸收能力才能增强,为本地本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镇化的进程以及要素流动,促进贫富差距、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2.借鉴“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我们强调的共享发展理念旨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实践。因为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民生发展趋势的需要,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但要特别注意不能超越现在的发展阶段片面强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一方面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过快提高,不利于长期增长。另一方面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财政收入增长下滑必然也很严重。鉴于此,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要全局衡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3.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减少政策干预,尊重市场机制。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应积极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更加积极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吸取拉美教训,过度社会保障不仅未能激发社会活力,还可能带来负面激励和道德风险,导致经济增长迟缓的不良后果。因此,落实共享发展要尊重市场价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体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价值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核心要义。正如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的:政治就是追求永久的善。这里说的善就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共享发展正是针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国家发展理念层面提出的发展导向。在这一理念导向下,国家、社会和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关系协调越来越依托于共享和公平正义。
1.共享发展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在社会层面上是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追求。共享发展和公正这种核心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现实层面更加强调公正的规则、程序、机会等方面,是现实社会秩序的重要维系。
2.共享发展强调公平权的实现和享有
共享发展理念针对的对象是每个人,这就是全体的国人都应该拥有的权利。共享发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这样的一种逻辑,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共享发展的对象和享有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公平权。这种公平权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就业环境的公正、就业规则的公平、就业程序的公正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是落实共享发展所要重点关注的。从这个意思上说,共享发展提升了公平权的现实重要性。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国家发展理念,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梳理它的发展逻辑演进进程,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拓展。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深度,还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1〕〔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5,12.
〔3〕本书编写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0.
(责任编辑博瀚)
D610
A
1672-5646(2017)04-0052-03
崔晓彤(1983-),女,辽宁辽阳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