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中专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2017-03-11 18:41:01马琴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校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马琴芬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 214200)

宜兴中专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

马琴芬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 214200)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地了解我校整合政企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后的成果,我们对我校2014、2015、2016届高职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质量的相关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率、工作满意度、薪酬水平等方面的调查,全面剖析当前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反馈,了解当前我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校今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指导

本调查报告为课题“整合政企资源,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JY2015011)的项目成果。调查对象为宜兴中专2014、2015、2016届建筑设计系的所有高职毕业生。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其中发放问卷308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达到79.5%;在有毕业生就业的53家企业中发放问卷53份,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率达到66.3%。此外我们还实地走访了用人单位8家,与14位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毕业生进行了非结构访谈。

1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

1.1 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调查发现,宜兴中专建筑设计系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6.38%,96.29%和96.18%,其中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说明宜兴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同时也说明了我校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扎实有效。校企合作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 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高

调查显示,宜兴中专建筑设计系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相对较高。其中“专业对口”的占到39%,“有一定联系,要用到专业知识”的达到43%,“关系甚微”的达到11%,“毫无关系”的达到7%。而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大部分是女生。这与建筑专业的专业性较高的特点有关,同时也说明当前社会对建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高,我校建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

1.3 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不高,与自己的期望薪酬有一定的差距

调查显示,三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达到了2979.6元,有45.7%的毕业生月薪税后为2500~3000元;税后月薪达到4000元的毕业生有15.3%。据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5年度宜兴市职工平均工资为45117.5元,月平均工资为3759.8元。与此同时,有62.3%的学生的期望薪酬是3001~4000元,只有8.3%的学生的期望薪酬是2001~3000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不高,这与他们入职前的期望薪酬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2014、2015、2016三届学生的工资也在逐年递增,其中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如在技能大赛中获得过奖励的学生,考到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毕业生的收入与支出还是比较平衡的,能够负担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部分毕业生收大于支,甚至已经有一定的积蓄。

1.4 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工作满意度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有26.7%的毕业生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63.2%的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不是很满意,先凑合着的毕业生占到了7.3%,只有2.8%的毕业生表示不满意,还想调换。其中有这一倾向的学生大部分是2016年刚毕业的学生。在“您现在的工作单位让你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多选)”问题中,86.4%的学生都选择了薪酬与福利,选择培训及提职、晋升机会的也达到了68.5%,这说明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因素,而且注重长期利益和个人发展空间。有76.6%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调换了2~3次工作,也有18.7%的学生从未调换过,只有6.8%的学生换了4次以上工作。此外在“你期望在目前单位的工作时限是多少”这一问题中,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2年或2年以上,这从侧面也说明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2 对学校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的评价

2.1 学校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学校职业指导部门对毕业生的有效指导及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等,都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很大影响。调查显示,我校在整合政校企资源,搭建三者合作平台后,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调查显示,68.3%的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学校的招聘会获得的。因为宜兴市的人才市场是我校与宜兴市人社局合作创办,并且地点就位于我校,因此毕业生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许多学生在临近毕业之时,每周都在学校的安排下由班主任带领,统一去参加招聘会。因此,在“获取就业信息最有效的渠道是什么”这一问题中,61.8%的学生表示是校园招聘会,38.7%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的公告。在访谈中,许多学生都表示每周班主任都会帮他们筛选出招收建筑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同时也会在班级QQ群中及时发出招聘信息,这样就免去了他们在网上、报纸上盲目寻找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应聘的针对性和效率。96.7%的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的优势是能够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比较便捷地参加招聘会。在求职过程中,95.8%的学生认为能为自己提供最大帮助的是学校的就业部门及班主任。

2.2 学校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学校在为学生搭建良好就业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培训。78.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于就业的作用比较大,89.9%的学生在刚入学时做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认为这是今后求职的重要依据。许多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有关就业的知识,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这些都说明我校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在“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中,哪些对你就业影响较大?”这一问题中,有56%的学生认为是“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另有18.6%的学生选择了“邀请明星校友开设的就业创业讲座”。79.9%的学生参与过5~10次学校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

2.3 专业技能教育富有成效

专业技能是职校学生的制胜法宝,也是职业教育成效的试金石。调查中,有74.3%的学生认为通过学校的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67%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任课老师的引导,21%的学生认为是实践教学(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在“你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联系大吗”这一问题中,有36.3%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很大,用处很大,尤其是如测量、CAD等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3 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评价

3.1 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需求非常大

调查发现,有39%的企业非常需要职校毕业生,只有5%的单位表示不需要。但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和对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访谈发现,虽然企业十分需要职校毕业生,但并不是所有的职校毕业生都受到欢迎。企业更倾向于那些个人工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强的学生。在8项能力中,有27%的用人单位认为合作能力很重要,20.13%的用人单位认为工作能力很重要。同时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也十分重要,分别占到16.7%和10.28%。

3.2 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但有些方面还是不甚满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看出,80%以上的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敬业精神、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等比较满意。然而也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大满意。如只有47%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满意,只有3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满意,只有55%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成绩比较满意,对毕业生的竞争意识满意度只有38%。此外,统计结果也显示,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仅有39%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满意。这些都是今后学校就业工作努力的方向。

4 我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我校2014、2015、2016三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得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学校的就业工作扎实有效,通过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的方式使许多毕业生受益匪浅。但在调查中也折射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4.1 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较为欠缺

虽然我们学校开设了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邀请了各类专家为学生做求职培训,但学生普遍反映,他们最希望的还是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职业指导。43%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主要问题是 “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可以使求职者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使不同个性的人与职业之间达到更好的适应。同时37%的学生认为学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就业指导类的课程都是由一些政治老师开设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类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4.2 除专业技能外,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用人单位除了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外,个人能力突出个人综合素质较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调查反馈得知,许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并不是十分满意。许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但合作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均不足(调查数据见前表)。而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才是学生具备良好职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变革中的社会。

4.3 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

调查结果表明,职校毕业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创业意识,少数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且2016届毕业生中创业人数比2015和2014届毕业生有所提高。但是有77%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创业教育。虽然在习总书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学习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且做过一定的尝试,如成立了“陶滋味”学生创业团队,但还未将创业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没有开设专门的自主创业课,导致学生较少接收创业教育,创业意识不强,潜在的创业能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因此在调查中有5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重点给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就业指导。

5 结论

本次调查说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之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扎实有效,我校融合政府、企业等资源,构建的政校企平台让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受益匪浅。学生也切实感受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对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评价较高。而在良好的校企沟通合作中,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相对较高,满意度也较高,企业在政校企合作的平台中同样收益匪浅。同时在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如就业指导专业性不足、对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等一些不足,在今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工作中应对这些方面加以改善。

总之,提高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另一方面,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职业学校有必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通过卓有成效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个性和特长,提高求职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1]刘薇薇.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6):30-32.

[2]杨惠芳.校企合作下的毕业生实习优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7,29(4):142-145.

[3]王怡倩,蓝欣,刘晨雪.职技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4):67-71.

G717.38

A

2096-4110(2017)03(c)-0114-03

猜你喜欢
职校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我的职校我的梦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就业与保障(2015年9期)2015-04-17 03:41:37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