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刚 单辉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 212003)
刘备招亲铁瓮城而非甘露寺
张永刚 单辉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 212003)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将刘备招亲甘露寺的故事演绎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文学毕竟不同于历史,甘露寺并非刘备招亲的发生地,其真实发生地应在今镇江京口北固山上的铁瓮城。
刘备招亲 甘露寺 铁瓮城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演绎了一出动人心魄的相亲故事,其惊险程度可与鸿门宴相提并论。毛宗岗对此评价很高,将其间人物同《西厢记》对位比拟:“和尚寺中相女婿,禅堂倩作蓝桥;新人房里接将军,锦账又成赤壁。回廊下执斧健儿,须不是伐柯之斧;绣闱前持兵侍女,却可助行雨之兵。有成就良姻的太太,吴夫人不比崔夫人;遇不怀好意的哥哥,孙仲谋险做孙飞虎。此数联俱绝倒。”[1]522如此的文学渲染成就了刘备招亲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也成就了甘露寺江南宝刹的美名。然而,文学毕竟不同于历史,甘露寺并非刘备招亲的发生地。
南开大学历史系杨志玖先生20世纪80年代曾发文《甘露尚未建寺何来刘备招亲》质疑刘备招亲甘露寺之说,并认为“镇江也不是刘备的洞房所在了”[2]。汪仁宏先生随后发文《建甘露寺和刘备招亲问题的管见——与杨志玖先生商榷》,一方面认为杨文所说“刘备招亲时,还没有甘露寺”的观点“立论自属允当”;同时又反驳了刘备洞房不在京口的说法;并且通过考证得出了“甘露寺应是始建于南朝宋梁期间”的结论[3]。时隔十余年后,乔长阜、严其林先生著文《甘露寺创建年代等考实》详细论列了甘露寺创建年代的三种说法:三国甘露年间;南朝梁时;唐宝历中李德裕建。通过考释,乔、严二先生认为甘露寺“当始建于唐宝历二年(826),李德裕为其创建者”,一个重要的内证是在《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中,李德裕自称:“余长庆壬寅岁,穆宗皇帝擢自宪台,廉于泽国,星霜八稔,祗事三朝。永怀旧恩,殁齿难报。创甘露宝刹,重瘗舍利,所以资穆皇之冥福也。”乔、严二先生还认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将建寺时间姑拟在宝历元年,当可商榷。”[4]
综合上述诸说,可以看出学界虽对甘露寺的始创年代仍存争议,但对刘备招亲不在甘露寺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中如汪仁宏先生《建甘露寺和刘备招亲问题的管见——与杨志玖先生商榷》提到:“查江南有寺,是从赤乌四年(241)西域康僧会到建业(今南京)创建初寺开始的,这已是刘备招亲后三十二年的事了。”[3]
刘备招亲的故事史书有载。《三国志·先主传》:“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5]814孙权以妹妻刘备,明显是为拉拢刘备而采取的政治联姻。朱熹《通鉴纲目》卷十四认可了此种招抚策略: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权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江陵。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郡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6]。这一政治联姻在文学作品中演变成了“美人计”,最早见于《全相平话三国志》,叙写东吴为夺取荆州,周瑜与鲁肃定下“美人计”,由吴国太送孙夫人过江成亲,随行五千军士及二十员大将,欲借进城之际,赚取荆州。此处为送亲至荆州,当然未有甘露寺之说。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将“送亲”改为“招亲”,一字之变,演绎了甘露寺相亲的精彩剧情。
截至目前,学界尚未有人解答罗贯中为何将刘备招亲放在甘露寺,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个中原因当是罗贯中本人亲见甘露寺雄踞北固山,印象深刻,认为应当将如此重要的情节放在甘露寺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罗贯中籍贯的论争持续至今,出现了很多种说法,原因在于史料所载罗贯中籍贯迥然有异。总结起来有如下说法:杭州说(郎瑛《七修类稿》、王圻《续文献通志》);东原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太原说(钟嗣成《录鬼簿续编》)。此外还有“中原说”、“庐陵说”等等。与其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不如换一种思维考虑。罗贯中籍贯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说法,或许应该和罗贯中行踪不定有关,这和其号“湖海散人”是一致的,也迎合了《录鬼簿续编》所说“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踪”[7]281。司马迁撰《史记》之前,曾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8]3293。罗贯中编次《三国演义》效仿司马迁此举,到吴地实地考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三国演义》写道:“孙权送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碑上云:‘天下第一江山。’”[1]529这句话可以透露出两个信息:(1)罗贯中所见甘露寺碑上有“天下第一江山”字样。据《北固山志》卷二:“寺有梁武‘天下第一江山’手迹,语指本山,断非他处迁此矣。”[9]说明在梁武帝时北固山已经有了“天下第一山”的字样。(2)罗贯中所见甘露寺建在山上,而非山下。据此可以推断罗贯中所见甘露寺的时间。《至顺镇江府志》卷九“僧寺”:“甘露寺,……皇朝至元己丑,寺复为胜热婆罗门所摄。住山普鉴大展宏规,材舆匠称,心舆力侔。碧瓦朱甍,荡摩星月。阅年代之既夥,振斧斤之尤奢,未有若今日全美而大备者也。’天历二年,又焚,智本遂移建山下。”[10]357这段话可以佐证,罗贯中所见甘露寺时间应该在天历二年之前,因为天历二年甘露寺被焚毁,随后智本将寺从山上移到山下。联系到贾仲明所说与罗贯中为忘年交,“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矣”,至正甲辰为1364年,当时罗贯中大约60余岁,其生年当在1300年左右,天历二年为1329年,那么罗贯中见甘露寺的时间应该是三十岁左右,且其所见甘露寺是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甘露寺,“未有若今日全美而大备者也。”因此,罗贯中把刘备招亲放在甘露寺里来描写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时也可以印证,《三国演义》的完成时间应该在天历二年(1329)之后。章培恒、马美信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前言》通过对地名的考证,指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似当成书于天历二年(1329)之前。”[1]10其后,章培恒先生在其出版文学史教材上明确了这一观点:“《三国演义》似当成书于天历二年(1329)之前。”[11]173欧阳健先生则认为小说应完成于明洪武三年(1370)[12]287。
严其林《三国人物与镇江》文中提到:“刘备招亲处或应在北固山前峰铁瓮城孙权府第内。”[13]铁瓮城遗址在今北固山上,考古工作始于1991年,二十多年来,先后数十次勘探和发掘,已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足以印证铁瓮城建于东汉末年,其建城规制与史料所载亦基本一致。《至顺镇江府志》载:“子城并东西夹城,共长十二里七十步,高三丈一尺。子城吴大帝所筑,周迴六百三十步,内外固以砖,号铁瓮城。”又引注《舆地志》:“吴大帝孙权所筑,周迴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甓。”《海録碎事》:“润州铁瓮城,孙权筑。”《唐图经》:“古谓之铁瓮城者,谓坚若金城汤池之类。又刘禹锡诗:‘铁瓮郡城牢’,注云:‘润州城如铁瓮,见韩滉《南正征记》。’其说与《图经》小异。”[10]9
考铁瓮城建城时间,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称:“后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徙镇于此,筑京城,周三百六十步,于南面、西面各开一门,因京砚山为名号,曰京镇。”建安十三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孙权此时居于柴桑。《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见孙权于柴桑。“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5]844柴桑在今江西境内,距京口甚远,本年孙权不可能徙镇,当为建城时间。建安十四年赤壁大战之后,孙权根据战略需要,徙居京口比较合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镇。”[14]孙权从建安十四年徙居京口到十六年迁都建业,在铁瓮城居住两年左右的时间。刘备在此期间,至少两次来到京口。第一次为建安十四年,许嵩《建康实录》卷一记载:“十四年,权居京口,刘备诣京口见权,求荆州。周瑜闻之,密上书谏留备处于吴,莫遣还。”[15]本年,刘备夫人甘夫人病逝,恰好给了孙权“进妹固好”的机会。第二次为建安十五年,刘备来京口招亲。《三国志·先主传》所云:“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5]814因此,刘备招亲地应发生在京口北固山上的铁瓮城。
[1]罗贯中著,毛宗岗评.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杨志玖.甘露尚未建寺何来刘备招亲[J].文史知识,1984(6).
[3]汪仁宏.建甘露寺和刘备招亲问题的管见:与杨志玖先生商榷[J].镇江师专学报,1985(1).
[4]乔长阜,严其林.甘露寺创建年代等考实[J].镇江高专学报,2002(3).
[5]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6]朱熹.通鉴纲目[M].四库全书本.
[7]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C].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
[8]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周伯义编,陈任旸订.北固山志[C].清光绪三十年刊本.
[10]俞希鲁.至顺镇江志[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2]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A].《社会科学研究丛书》编辑部编.三国演义研究集[C].四川社会院,1983.
[13]严其林.三国人物与镇江[J].镇江高专学报(综合版),1994(2).
[14]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四库全书版.
[15]许嵩.建康实录[M].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C].北京:中华书局,1986.
Liu Bei Took His Consort in Iron Urn City Not Ganlu Temple
Zhang Yonggang, Shan Hui
(Zhenjiang Polytechnic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The story of Liu Bei taking his consort in Ganlu Temple from the fifty-fourth chapter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Dowager Marchioness Sees Her Son-In-Law; the Imperial Uncle Takes A Worthy Consort. " is well-known to every household. However, after all, literature is different from history in that Ganlu Temple is not the place of the story, while the real place should be in Iron Urn City in today’s Beigushan Mount in Zhenjiang Jingkou.
Liu Bei took his consort; Ganlu Temple; Iron Urn City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6.25
本文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镇江市169五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资助。
张永刚,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I206.2
A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