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旋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长春 130031)
癸酉之变:天理教攻袭紫禁城事件始末
郑凯旋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长春 130031)
清王朝在经历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之后迅速衰败,封建社会自身种种劣根性暴露无遗。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经济凋零,封建社会的衰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清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在河南、京郊一带举事,部分教众冲入皇宫,直接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中枢,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从此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
癸酉之变 紫禁城 天理教 李文成
嘉庆年间,清王朝在历经长达115年的“康乾盛世”后已呈衰败之象。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虽终岁辛勤,但一年收入仍“难敷一年口食”;政治腐败滋生蔓延,从中央到地方,贪官污吏充塞朝野;以上种种直接导致阶级矛盾日趋恶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然而在历次起义中,只有一次能够直接攻入统治阶级心脏部位——紫禁城皇宫,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的,即李文成、林清等人领导的,发生在嘉庆十八年(1813)的天理教教徒起义,史称癸酉之变。
一、“得胜”:天理教起义的酝酿与筹备。天理教是以
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与无业游民所组成以反清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原名荣华会或龙华会,因其将传教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一带按八卦分为八区故又名八卦教。针对当时土地集中、农民无地或少地、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现状,天理教号召民众入教,并承诺只要缴纳一定的福钱或根基钱,事成之后,“将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顷”[1]144,农民渴望土地,纷纷入教。天理教的主要组织者是李文成和林清。李文成是河南滑县人,为八卦中的“震卦”首领,同时“兼掌九宫,统管八卦”[2]149,麾下有徒众数万。林清本籍浙江,久居直隶大兴县,当过小吏,为人豪爽,轻财好义,常常帮助贫困乡民,受教众爱戴,成为“坎卦”首领。据史书记载,林清身材高大,面目熏黑,须张如猬,幼时习得一身武艺,在教众中以足智多谋而著称。
为促成反清大业的尽快实现,李文成与林清等教首通过几次秘密接触,商议联合起事。林清曾先后三次到滑县与李文成商讨大计,最后一次双方在滑县道口达成协议,约定“在酉之年、戌之月、寅之日、午之时,故以(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起事”[2]149。并决定李文成先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直隶、山东、河南同时揭旗造反,共向京师进军;林清则在北京城内起义,攻占紫禁城,与李文成率领的义军呈内外夹击之势,一举推翻清朝统治。为了实现反清的既定目标,李、林二人早在起义前两年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宣传、布置和计划工作。一方面在民间大造舆论,招揽教众。李文成自称“李自成转世”,又因河南各地有“若要红花开,需要盐霜来”的说法,自称“盐霜十八子”[2]149。林清也因自称刘姓“转世”,教众们皆尊他为“刘老爷”,于是在教众中传播歌谣:“专等北水归汉帝,大地乾坤只一传”[3]153。汉帝即指林清本人。此外,天理教还用劫难将至,入教参加起义可免灾来吸引教众。林清根据《三佛(教)应劫总观通书》中有关劫变的思想,声称嘉庆十八年九月以后为白阳劫,只有加入天理教,才能避免杀戮。又称如今三阳中的白阳当兴,大劫来时,把教主给的白布插在门上,即可免劫。许多群众为了躲避灾难,而纷纷入教并加入起义队伍。通过教徒的辗转相传,入教者越聚越多。另一方面秘密在紫禁城安插内线。林清长期住在京南宋家庄,在直隶京畿地区颇有影响力与号召力,他属下的教徒也基本上都是京郊各县贫苦群众。当时,河北地区是清宫太监的主要来源区,而这一地区常年来深受天理教的影响,于是有些下层宦官也加入天理教,成为其在宫廷中的内线。清皇室礼亲王在记录当时情况的《嘉庆癸酉之变》一文中说,太监刘金、刘得才等人,家中“素习邪教”,二人选入宫后,与茶房太监杨进忠等一通传教,“羽翼甚重”。于是一直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下的天理教即将走向公开武装斗争,一场震撼整个华北乃至神州大地的天理教起义即将爆发了。
嘉庆十八年秋七月十八日,嘉庆按照往年惯例,自圆明园起驾前往热河行宫避暑。嘉庆一走,紫禁城宫禁警卫即松弛下来,为天理教进攻内廷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正当林清积极筹备攻打紫禁城之际,河南滑县方面却风云突变。八月底,河南滑县的天理教徒在铸造军械武器的过程中走漏了风声,知县率兵偷袭,李文成等人猝不及防,被捕入狱。面对突发变故,李文成的部下被迫提前举事,救出李文成。李文成出狱后,迅速攻占了滑县,旋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组织,自称为“大明天顺李真主”,并册封了一批将领。同时积极联络周边各部,部署北上事宜。但北上途中遭到了清军的重兵拦截。这样,李文成虽占领了滑县及其周边的军事要地,但北上计划却已经彻底搁浅了。
在京郊,林清并不知李文成已提前发动起义的情况,仍按原计划紧锣密鼓准备着。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由林清出面组织一支200人左右的队伍,每10—12人为一支小分队,由一人领头,打一杆白旗,旗号是“奉天开道”,暗号“得胜”[4]。(2)给参与起事的天理教徒每人发两块白布,一块系腰,一块缠头。白布上分别写着“同心合力、永不分离”、“四季平安”等字样,作为识别记号。(3)起事后,天理教徒分别由东华门、西华门攻入紫禁城。进攻东华门的队伍由陈爽带头,刘呈祥押后,太监刘得财、刘金负责引路;进攻西华门的队伍由陈文魁带头,刘永泰押后,太监杨进忠、高广福、张太负责引路;太监王福禄等在中间接应,陈爽为总负责人。(4)林清坐镇黄村接应河南义军。
二、“奉天开道”:天理教起义的全面爆发
九月十五日清晨,混入北京的天理教徒兵分两路。东路在南河沿附近的一家酒铺中集合,西路则在菜市口集合。这些人大都打扮成行商、小贩,深藏武器、秘密潜到紫禁城下,并在陈爽一声令下开始行动。在东华门之外,由于天理教徒和宫中送煤之人发生了争执,暴露了暗藏的兵器,送煤人大声报讯,守门官军急忙关闭宫门。天理教徒只有十余人冲进了紫禁城,其余的大部队被关在东华门外,只得赶紧分散,各自隐匿起来。闯入东华门的陈爽等人,在太监刘得财、刘金的引导下,在协和门下与闻讯赶来的官军展开殊死搏斗,后悉数被擒。与此同时,攻打西华门的天理教徒在太监杨进忠的接应下,全队八十多人顺利进城,并将城门关闭,他们爬上城楼,遍插“奉天开道”旗帜,号召城外的天理军战士。然后先冲入尚衣监、文颖馆,会集于隆宗门外,同宫廷护卫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紫禁城墙高门固,天理教徒搭人梯攀登城墙,弓箭手发箭掩护,飞箭如雨,“隆宗门”匾额上至今仍留有起义军所发箭骸痕迹。这时,有的天理教徒已经冲到了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前,宫里的王公贵族、皇子、格格、后妃等在听到消息后,无不抱头乱窜,狂喊怪叫,宫里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战斗惊动了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听闻战事突起他急命内监速取鸟枪、腰刀,匆匆出门拒敌。见几名天理教众手执白旗,正由门外廊房攀上高墙,试图进入养心殿内。旻宁见状,忙在养心殿台阶下举枪射击,连毙两名教众。另有一种说法是宫内太监与天理教相通,递给旻宁的枪弹并不是实弹,因此旻宁举枪射击,并没有命中,当发现鸟枪中装的是空弹,慌乱之中命令在场的人把衣服上的铜扣子揪下来,充作子弹击出,才将两名教众击毙。正当天理教徒见久攻不下,开始堆积桌椅、棉被等易燃物品准备纵火烧门时,留京诸王公、内务府大臣引兵入神武门,又将准备派往河南镇压李文成的健锐营、火器营调入宫内,双方在隆宗门外展开激战,天理教徒且战且退。旻宁见战事稍缓,果断地采取了以下几项紧急措施:一、急草奏章,飞报远在围场的嘉庆皇帝,奏报事变情况。二、严明关闭禁城四门,令各路官兵入宫“捕贼”。三、至储秀宫安抚母后,嘱弟旻恺小心守护。四、亲自率领兵丁前往西长街、西厂一带访查。五、派谙达侍卫在储秀宫、东长街布置,以防不测。由于李文成率领的起义大军被清军阻击未能按期赶到北京,所以攻打皇宫的义军形成孤军奋战的局面。经过半天的浴血奋战,到了傍晚,因外援不期,力量悬殊,大部分天理教徒被迫退出皇宫,但少部分滞留在宫中的教众仍坚持战斗。有一位天理教徒在嘉庆二十二年被捕后回忆当年在紫禁城内的战斗情形时说:“我藏在夹道子里,只见一个头戴水晶顶大花翎子的官员,向一个白布缠头拿刀的追赶,那官员赶上,踢掉刀子,就用腰刀将他杀了。我因同教的人被杀,就上前拾起刀子,把他砍倒……我是习教弟子,一秉至诚,死而无怨。”这些都表明了天理教徒起义时的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九月十六日至十七日,官军在紫禁城内大肆搜索,先后抓捕了三十多个天理教徒。至此,攻入紫禁城的天理教徒全军覆没。据事后统计,这次闯入皇宫的天理教徒,打死宫廷侍卫四十多名,打伤六十多名。教徒三十一人战死,被俘四十一人。十七日在黄村等候消息的林清也被清军诱捕,同太监刘得财等七人一起被处凌迟极刑。
河北起义军失败后,清军全力镇压河南李文成领导的滑县起义军。嘉庆皇帝撤走了镇压不利的直隶总督温承慧,改派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统帅直、鲁、豫军开赴滑县,又命陕甘提督杨遇春赴河南协剿,急调黑龙江、吉林的马队助阵。调兵遣将,全面围剿义军,至十月下旬,清军四面包围滑县,起义军奋力突围,遭清军阻截。遂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在这次战役中,李文成数千部众,无一投降,悉数阵亡。李文成“举火自焚”,数十名义军战士拥抱自己的领袖,与李文成一同从容就义。
天理教起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尤其是河北教众攻袭皇宫的壮举,是对清统治者入主中原以来最大的、也是最沉重的一次打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嘉庆为此颁示罪己诏,称这次事变“变生肘腋,祸起萧墙”,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5]。李文成、林清等人率义军与官兵进行殊死搏斗的顽强精神,以及“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则成为后继者们继续反抗清朝统治的精神支柱与思想源泉。
[1]《唐宋元明清稗史秘笈》:兰簃外史篡《靖逆记》卷五,《林清》[M].北京,交通图书出版社,1919.
[2]《唐宋元明清稗史秘笈》:兰簃外史篡《靖逆记》卷五,《李文成》[M].北京,交通图书出版社,1919.149
[3]《唐宋元明清稗史秘笈》:兰簃外史篡《靖逆记》卷五,《刘国明》[M].北京,交通图书出版社,1919.
[4]《军机处录副奏折》,嘉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牛亮臣供词.
[5]《清仁宗实录》卷二七四,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变、邪教与清中期的政治、学术与社会——以天理教事件为中心的考察(14FZS010)阶段性成果。
Uprisingof1813:TenrikyoAssaultEventintheForbiddenCity
Zheng Kaixuan
(Changchun Party Institute of CCP, Changchun 130031, China)
The Qing Dynasty declined rapidly after the so-called "Kangxi and Qianlong prosperity", All kinds of evil in feudal society completely unmasked themselves. People suffered, the social economy withered, and the feudal society's decline could not be changed by people's will. In Jiaqing eighteenth year(1813), Tenrikyo made an uprising in Henan and Beijing suburban area, when some members broke into the imperial palace, making a direct threa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Qing government, which never happened in Han, Tang, Song and Ming dynasty. After that, the Qing Dynasty declined step by step.
Uprising of 1813; the Forbidden City; Tenrikyo; Li Wencheng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6.23
郑凯旋,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博士、副教授。
K249.305
A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