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英译本对比分析

2017-03-11 16:19龚荣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音韵译作许渊冲

龚荣荣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国古诗词用字凝练,字字传情,可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又有其独特的意象、音韵和形式。针对诗歌翻译,许渊冲先生曾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在他看来,“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换句话说,押韵的‘音美’和整齐的‘形美’是必需条件,而‘意’却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许渊冲,1987:73)。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解读原诗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有效传达原诗的意象、音韵和形式,从而再现原诗,这并非易事。

唐代是我国古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孟浩然的《春晓》就是其中之一。《春晓》的英译本多达四十余个,本文选取许渊冲、翁显良、吴钧陶和John Turner四位译者的英译本,分析并对比各译本传达和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效果。

一、解读《春晓》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春晓》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对仗工整、韵味深厚,语言平易浅近,读来朗朗上口,反复揣摩让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描绘了春日清晨醒来时的图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首句点题,写香甜的春眠;次句绘景,写婉转的春声;三句回忆春夜的骤雨;末句表达对春花的怜爱。写春,诗人没有写春日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是写春睡香甜、春鸟处处鸣啼,夜半春风春雨,以及雨中凋落的春花。尤其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读来让人感慨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与李煜的诗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所表达的感情颇有几分相似。

二、《春晓》英译本对比分析

《春晓》的英译本较多,本文选取许渊冲、翁显良、吴钧陶和John Turner四位译者的译本,分别如下:

译文一:

Spring Morning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a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许渊冲译)译文二:

One Morning in Spring

Late! This morn as I awake I know.All a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crying.The storm last night, I sensed its fury.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 poor dear flower.(翁显良译)

译文三:

The Spring Dawn

Slumbering, I know not the spring dawn is peeping,

But everywhere the singing birds are cheeping.

Last night I heard the rain dripping and wind weeping.

How many petals are now on the ground sleeping?(吴钧陶译)

译文四:

Dawn in Spring

How suddenly the morning comes in Spring!

On every side you can hear the sweet birds sing.

Last night amidst the storm— Ah, who can tell,

With wind and rain, how many blossoms fell?(John Turner译)

1、意象之美的传达

《春晓》前两句写香甜的春眠和悦耳的春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后两句写春夜的骤雨和吹落的春花,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原诗第一句中,诗人用了“晓”字,《辞海》中“晓”的定义为“天亮”,那“春晓”则表示春日天亮之时。许渊冲和翁显良将“晓”译为“morning”,误解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时间信息。吴钧陶和 Turner将“晓”被译为“dawn”,与原诗所表达的信息更为贴切,更符合原诗所表达的意象。

原诗第二句中,诗人用了“啼”字来描述鸟儿啼叫。对于诗人借“啼”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所渲染的气氛也不尽相同。许渊冲和翁显良都将其译为“crying”,不难看出,他们想要表达悲凉的感觉;吴钧陶将其译为“singing”和“cheeping”(鸟吱吱的叫声),Turner将其译为“sing”(歌唱),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另外,诗人在该句用了“处处”二字,即“到处都是”。许渊冲选择省译,翁显良将其译为“all around me”,吴钧陶将其译为“everywhere”,Turner将其译为“on every side”,个人认为吴钧陶的翻译更为贴切。

原诗第三句中,诗人回忆昨夜的风雨声。对于原诗中的“风雨”,许渊冲将其译为“wind and showers”;翁显良将其译为“storm”和“fury”;吴钧陶将其译为“rain”和“wind”;Turner将其译为“storm”和“wind and rain”。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中,“storm”的释义为“a storm is very bad weather, with heavy rain, strong winds, and often thunder and lighting”,如果在夜里有强风暴雨电闪雷鸣的话,诗人很有可能会被惊醒,而不会“春眠不觉醒”。因此,翁显良和Turner将“风雨”译为“storm”,有不合理之处。

原诗的末句,诗人表达了惜春之情和对落花的怜爱之情。对于原诗中的“落”,许渊冲将其译为“fallen”,并在句末用了“!”来加强语气,可见译者想要表达出诗人对满地落花的怜爱;翁显良则一连用了“fallen”“poor”和“dear”三个形容词,这样一来很好的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怜爱之情;吴钧陶将其意译为“on the ground sleeping”,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落花的状态,突显了落花的灵动和静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怜爱;而Turner将其译为“fell”,突出强调了花“落”下去的动作。这一句的翻译,可谓是各有千秋,都很好地传达了原诗的意象。

2、音韵之美的传达

《春晓》一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从音韵上看,这首诗既有押‘头韵‘(双声叠韵,如:处处闻啼鸟),又‘尾韵’整齐,属一韵到底的一元韵式,主韵为‘上声’,尾音曲折延长,读起来韵味深长,朗朗上口”(徐国萍,2001:55)。

译文一中,许渊冲将每一句的音节控制在八个以内,句末押 aabb韵。他主张诗歌翻译要尽力做到“三美”,从译文不难看出,他确实做到了传达原诗的音美。译文二中,翁显良虽然传达了原诗的意象,但却有失原诗的音韵,这与他个人对文学翻译的看法和主张有关。“翁显良始终强调‘文学翻译要求意象与原作相符’,译诗要重神轻形。他把唐诗翻译为不押韵、不分行的散文体,不拘泥于词句的对应,不顾及句的长短和次序,认为这样可以使外国读者尽得诗之全貌”(邵娜,2008:298)。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它的格式和音韵。因此,将唐诗译成散文体后,失去了原有的格式和音韵。译文三中,吴钧陶则将每一句的音节控制在十个以内,并且四句的尾韵相同(句末词分别为peeping、cheeping,weeping和sleeping)。译文四中,Turner也将每一句的音节控制在十个以内,句末押aabb韵。Turner曾在《我怎么译中国诗》一文中写到,“我译诗时,为保存原诗的歌咏性及音乐性,通常都押韵。……我认为把中国诗译成‘自由诗’是不当的,因为中国诗的押韵及诗律格式,在一切诗作中要算最精炼优美”(John Turner,1986:145)。从他的译作不难看出他非常注重诗的音韵,并且在尽力传达中国古诗的音韵美。

3、形式之美的传达

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所独有的一种体裁,有其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许渊冲的译作中每句的音节数量在八个以内,相比而言,最为短小精悍,并且译者多用小词(首行译者特意用了“morning”一词的古体形式“morn”,以减少该句的音节数量)。就译文二而言,翁显良虽然表达了原诗的意象,但将原诗译为不押韵不分行的散文体,完全打破了原诗的诗句结构,破坏了诗应有的形式美。译文三中,吴钧陶也做到了形式美,只是每句的音节数量控制在十个以内,篇幅不如许渊冲的译作短小精悍。译文四中,Turner在第三行使用了破折号,与原诗的形式稍有不符。相比许渊冲和吴钧陶,Turner在传达原诗的形式美上略显逊色。

三、结语

通过对《春晓》一诗的四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四位译者的译作可谓各有千秋:许渊冲的译作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象、体现了原诗的音韵特点,并且保留了原诗的形式,尽可能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翁显良的译作虽然传达了原文的意象,但是在音韵和形式上采用自由体,未能保留原诗的风格。吴钧陶先生的译作也属上乘之作,只是篇幅不如许渊冲的译作短小精悍。John Turner的译作也传达了原诗的意象,只是在第三行用了破折号,与原诗格式略有不符。

翻译难,译诗更难。译者在翻译诗歌时,除了需要打破原诗的语言外壳,准确地解读原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还需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象,体现原诗的音韵特点,并保留原诗的形式,努力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齐俱,从而真正地再现原诗,让译语读者领略诗歌的风采和魅力。

[1]邵娜.孟浩然《春晓》英译赏析[J].安徽文学,2008(4).

[2]Turner, John.我怎样译中国诗[A].诗词翻译的艺术[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3]徐国萍.《春晓》英译之对比分析[J].中国翻译,2001(2).

[4]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1987,(2).

猜你喜欢
音韵译作许渊冲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what用法大搜索
摔得挺美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