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61)
高中篮球训练中强化攻击性防守能力的探讨
□张艳萍(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61)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已经越来越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这主要是由于篮球运动本身不但具有增强人体耐力方面的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友好的比赛形式,促进队员之间集体协作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我国高中篮球训练中,也逐渐开始对攻击性防守能力等战略技术进行了强化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并强化学生的篮球技术基本作战能力。然而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对当前高中篮球训练中强化攻击性防守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提高训练能力的建议策略,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高中篮球训练攻击性防守强化
关于篮球训练的攻击性防守概念,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但是根据经验,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那就是指在篮球进攻的过程不断变化中,负责防守的球员以人为主体,篮球为中心,兼顾人和球,制约对手的进攻变化,并伺机夺取控球权,守中有攻,转变攻守形势,实现身体、战术、心理及动作的完美配合。
当代篮球训练的攻击性防守特点主要有主动、积极、综合、抗争以及多边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有人盯人并进行贴身、紧迫防守,内线要抢步卡位,外线要抢前占位;同时又要联合抵抗防守方面的围守、夹击、关门、协防、补防等特点,也就是说既综合了联防及盯人防守二者的优点,有需要弥补这两者的不足之处,是当前篮球比赛中比较认可并采用的一种高效防守方式。
当今篮球比赛中,攻击性防守已经逐渐成为了防守技术方面的主流应用,一个球队运用攻击性防守的能力,有时候会直接关乎到整场比赛的胜负。这样一种具有高强度、强压迫力的高效防守技术,具体的作用表现如下:
2.1、在心理上,加大对手的压力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能与头脑战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比赛,如何准确灵活的判断并掌握对手的战略意图,并针对对手的功夫布局特点,展开有效的应对急控制,通过迅速思考及果断贴身,形成明显有预见性的进攻动作,干扰对方的判断,使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反应判断出我方意图,进而无法合理安排并执行战术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对手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样就可为自身及队友创造出夺取控制球的机会。
2.2、通过攻击性防守,能够迫使对手改变原有战术及行动
攻击性防守所具有的破坏性及攻击性都非常的明显。通过主动迅速的贴身紧逼防守,对对手进攻造成阻断或干扰,使其无法获得发球或接球的机会,亦或是使其不能够按照原战术指定进行定点接球。同时,一旦对手接到球后,通过迅速贴身防守,不给其以反应调整的机会,运用明显的攻击性防守动作,全方位的阻止其传球、运球或者投篮,造成对手的危机不安感及压迫感,破坏其进攻战术计划。
2.3、为本队争取更多的进攻机会
众所周知,篮球比赛是一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比赛,比赛中需要队员积极拼搏,为本队争取更多的有力先机,才能争取到更多赢得比赛的优势。利用攻击性防守技术,能够很好的破坏对手传球、运气及进攻的路线,伺机抢夺控球权,合理卡位、挡人,扰乱对方战术执行,加大其心理负担,降低命中率,让队友能够拥有更多进攻、夺球及出手投篮的机会,进而争取比赛的胜利机会。
3.1、训练学生的体能
基于篮球比赛的时间较长,对于队员的体能消耗较大的特点,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对速度和力量、弹跳能力、灵活性、耐力、反应速度及灵活协调能力方面的训练。例如,以脚步动作及不停交换防守姿势作为训练基础,增加实战对抗训练的时间,有意提高训练强度,提升训练质量。
3.2、训练学生的个人攻防技术
训练学生的个人攻防技术,就要根据其身高及队伍中的具体位置有针对性的展开训练。例如,对学生个人脚步动作运用的训练、贴身防守手臂规范动作的训练、防守姿势的稳定及变换、卡位选取等等,提高学生个人的攻防技术,进而提高整体团队的作战能力。
3.3、训练团队间的战术
篮球比赛是一项团体性对抗赛,加强个人攻防技术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整体团队的作战能力,因此,必须做好团队战术的训练。例如,系统的有计划的对训练的强度、难度以及对抗性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对抗中的协防配合战术、路线、位置及时机,增加队员之间的默契及联合攻防的协调性。注意强化对对方控球队员的重点防守,对未持球队员的兼顾性防守及行为判定。与学生一起设计一些新颖有效的战术,并通过实战对抗训练加以验证。
4.1、视程度不足,积极性不高
高中是学生普遍面临高考压力,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及训练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足,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学生在体育课往往表现出放松及懒散的状态,无法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去,给高中篮球训练增加了难度。
4.2、训练时间不足
由于篮球攻击性防守能力的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及团队攻击性防守水平,训练涉及到的项目可能也比较多。而高中体育教学课程时间有限,还要开展其他体育项目的训练及教学,因此,对于篮球训练来说,训练时间明显不够充足。
4.3、观察及反应灵敏度不足
高中学生毕竟很少参与到具体的实战对抗中,尤其是女生,面对这样激烈的对抗性比赛的形式,其观察及反应灵敏度显得严重不足,提升个人攻击性防守能力较为困难,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实力的提升。
4.4、缺乏自信,个人攻防能力弱
在个人攻防能力的提升训练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水平、兴趣及技术能力不同,因此提升的能力也不同。部分学生极其缺乏自信心,不敢贴近进攻队员,移动及切入速度慢,因此大大降低了攻击性防守技术训练的效率。
4.5、动作不标准,导致攻击性防守能力无法发挥实效
部分学生由于不重视基础性训练,导致手臂防守动作不标准,姿势不合理,重心太高,对对方控制面积小,在实战训练中常处于被动状态,观察及反应不足,无法发挥进攻性防守能力的实效。
5.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及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其兴趣及积极性的产生。例如,通过观看国内外大型联赛,使学生明白“表演靠进攻,赢球靠防守”的道理,提升对攻击性防守技术训练的重视程度;对当前我国篮球及体育发展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对于体育事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责任担当,提高学习积极性。
5.2、抓住重点,开展训练
虽然篮球攻击性防守训练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但是基于课时限制,教师要积极规划筛选重点内容,并对其展开教学及训练。例如,对于篮球基础内容及体能训练,可以在其他训练项目中一并进行提升训练,而对于攻击性防守的贴身压迫及战略战术等要点,则要当做重点训练内容,反复进行实战对抗训练。这样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教学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5.3、利用课前小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灵敏度
课前导入是当前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利用合适的课前小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反应灵敏度,为开展篮球攻击性防守训练奠定基础。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抢数字”或“萝卜蹲”等小游戏,这类游戏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及反应速度,对于促进篮球攻击性防守训练具有极大的意义。
5.4、鼓励并肯定学生的进步,提高其学习自信心
高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因此,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肯定及鼓励,帮助其确立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尤其对于高中女生来说,体育对于大部分高中女生来说都是相对的弱项。而篮球对抗又是高强度的激烈性竞赛,更加加大了其学习的困难程度。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予以肯定及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以欣赏及肯定的话语对其进行肯定。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为更好的完成文化课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5.5、规范动作标准,充分发挥攻击性防守能力的效用
对于攻击性防守动作来说,只有标准规范的动作,才能使得攻击性防守技术的效能得以最大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该方面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创新思维,丰富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单一的规定性教学模式,利用比较新颖且容易让学生记忆及接受的方式,展开对规范动作标准的教学。比如可以把这些动作要领编成一首节奏明快易于记忆的口诀,然后将动作编排成一些类似于健身的舞蹈,充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完成记忆及高效的训练学习。
综上所述,当前篮球专业训练必然都会加强对攻击性防守能力的培训。高中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必须充分了解强化篮球攻击性防守能力的重要性,在提升篮球水平能力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对其加以推广和应用。教师通过对高中篮球训练中的攻击性防守能力强化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的篮球技巧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心理素质及思辨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其他体育运用及长远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1]焦阳.体职院篮球训练中强化队员攻击性防守能力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5,(10).
[2]任宇航.对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的构成要素、地位及训练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
[3]黄章继.高中篮球训练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4]吴春霞.高中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6,(16).
[5]谢爱文.刍议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
[6]黄章继.论分组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 2015,(24).
[7]童俊.谈分组训练法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 2015,(11).
[8]罗丽菲.篮球板块在高中体育中的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
[9]唐中新.高中篮球训练教学有效性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1).
[10]王晓杰.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篮球特长生专项体能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4.
G808
A
1006-8902-(2017)-05-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