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对接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2017-03-11 15:0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精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基于校企对接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张晓冬袁向东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强化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是社会、企业和学校三方发展的需求,目前对于校企联合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已有广泛研究,但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联合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教学改革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对接、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对接、学生日常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八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校企对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

所谓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所从事的某项职业行为密切联系,并符合所从事职业基本特征的价值观、从业态度及精神风尚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具备职业技能以及能够谨遵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更高层的精神面貌。因此,职业精神不仅是对从事职业的理性认知、价值观和心理状态,还包括人们在职业行为中爱岗敬业、责任担当、诚实信守、锐意进取等行为及风貌。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未来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是目前高职教育比较注重的一块儿内容,但若将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定义为专业知识的教育,将学生作为“技术的工具”来培养,显然是对高职教育内涵理解的偏颇,其结果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处理解决问题时难免犯“以管窥天,不见整全”的错误。真正意义的高职教育是融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于一体的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已明确指出要将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1],由此可见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是国家对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要求,而不仅是一方的责任与义务。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校企对接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 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适用人才,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依据。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仅关注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仅有专业教学计划,而未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整个教学体系[2]。如此培养模式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只强化技能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及遵章守纪方面则未予以重视,其结果是高职学生毕业时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职业精神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其所具备的职业精神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曾就此问题对56家企业负责人做过问卷调查,结果78.4%的企业家认为高职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有14.8%的企业家认为员工的职业精神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大于职业技能。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来自企业的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纷纷提出要将职业精神的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在职业精神方面的要求相结合。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人才培养中响应了企业的要求,顾及到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专业教育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进行,让学生学会做事;而职业精神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职业体验、环境熏陶等途径实现。实际上,学会做事如果仅限于专业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学会做事已不像过去那样仅是为了培养某人从事特定的职业,近年来用人单位越发重视对所引进人才能力方面的要求[3]。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是通过技能和职业培训后所获得的资格、社会行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集结在一起,因此,即使从做事角度来看,也需要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力合作。

2 课程教学改革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

在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后,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对各类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从事这些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然后将职业精神的要求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次是构建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在课程教学及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学知识点与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相结合,从而实现职业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相应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境界,以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具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特征后,定制详细的职业精神教学规划,设立明确的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改革职业精神培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和优化职业精神考核评价方式,让思政课变成一道既有丰富“营养”、又有绝佳“口味”的大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其不断加深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从而实现在积极学习相关职业技能的同时体会出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第二,改变当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工具性倾向,将职业精神要素融入其中,关注人的价值存在,走出将人作为工具培养的误区,逐步形成专业知识技能工具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在专业课程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情境,注意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做到理论中渗透、实践中培养、环境中熏陶,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境界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可设置形式丰富、种类多样的公共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融入职业精神要素的培养,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为其职业精神培养搭建了平台。

第三,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实现学生职业精神的自我教育。高校中的各类社团,因其具备自主性、开放性的特征,得到学生的广泛青睐。它们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平台,其举办的各种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均可融入职业精神要素,并供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所以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学校应重视并加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指导,指引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学校社团还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包括参与企业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社团指导等。总之,通过企业的参与让社团成员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内涵。

3 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行为习惯的示范者、引领者。他们的言行,所持有的职业态度及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的师资。要实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境界,首先应该从师资出发,创建一支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以及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特色的教师队伍。在制度层面,我们应该逐步完善教师轮训制,让年轻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参与项目研发、生产操作,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者拜师求艺。当前,在校企合作中,很多院校实现了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者的对接。教师与学生一同深入企业,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走进企业一线、参与顶岗训练,既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技能,又深入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此时,教师肩负双重身份,既是来企业参加实训学生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员工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注意好自己的言行,做到教学管理与学习锻炼两不误。另外,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就业创业课教师和专兼职辅导员,学校还应不断扩充职业精神的教育主体,可以考虑将企业中的技术员工及相关管理者纳入主体中,企业的实习导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也是职业精神的示范者和教育者,从而实现了与教师身份的对接。

4 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对接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深度的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生产实际的一种实践模式。实训期间,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能够使用与企业生产一线接轨的生产设备,能够接触到企业的规范与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职业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为融入了企业生产中的相关技术与管理模式,这让学生们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到平时课堂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也促成他们在最短时间里养成较高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学校参照企业生产车间的标准和配置独立建设,二是引企进校、校企合作联合建设实训基地。不论是哪种模式都应该高度凸显“职”的特征,可以将实训基地模仿企业车间的布局,在显眼处张贴有关操作规程及安全警示标语,将参与实训的学生装扮成车间中的一线工人,要求穿戴整齐,携带工作证,从而营造出企业的氛围,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车间对接。

5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营造具备企业文化元素特征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及职业感的形成具有促动作用[5]。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层次的建设应表现在对内能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散发正能量的人格塑造、价值选择、精神风貌、行为习惯、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环境和氛围上。假若整个校园都弥漫着这样的氛围,受教者的身心自然会受到熏陶,这便有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功效。在如此充满文明的校园,人人都自觉的注意自身言行,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也大大提高。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我们首要做的便是将企业的文化贯穿至整个校园文化中,教学楼的建造包括外部的造型、内部的装饰和布局,均可仿制企业的形式,布置的井然有序;包括教学楼在内的相关建筑或是道路可以用企业的品牌来命名;班级管理也可以模仿企业,实行部门负责制。校园景观应精心规划设计,让学生们能够见景生情,有所感悟。见到河水便有了波光粼粼的遐想,置身于林木中方能体会哲学中的沉思,有了芭蕉才能感受邀雨的情怀。如此风声、雨声、读书声,心灵才能得以澄明而扩展,家事、国事、天下事,自然会涌上心头[3]。另外,通过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与师生座谈、指导技能大赛、开设讲座等形式,将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引至学生的课堂中,从而让校方更好地把握行业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提前感知企业文化,提前觉察市场需求,为职业精神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6 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对接

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是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提供保障。我们可以定期邀请基地中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学生进行培训,一方面宣传介绍企业的相关制度及文化内涵,一方面指导实训教学。我们也可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性实习,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氛围,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以及企业理念与教学理念的融合。实际上,学生走进企业,深入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对他们的职业精神培养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实习实训,以“准员工”的身份顶岗工作,在企业整套生产流程中锻炼专业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并结合企业项目完成毕业设计。经过如此训练的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从技术到思想文化观念都能更好地适应企业、融入企业的发展[2]。

7 学生日常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

我们可以模拟企业情景,参照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不断将企业文化引入到职业精神的培养中去。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引入了“5S”的管理模式,“5S”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关注企业员工的职业习惯、职业态度和安全意识。推行“5S”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员工职业素养的形成、员工工作热情及积极性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日常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适应职场的能力。

8 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一是实现评价内容的对接。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精神的要求,改变了以往仅从专业技能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职业精神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二是实现评价主体的对接。以往对于考核的相关标准、内容和结果评定方法往往由任课老师自行决定,改革后,则转变为由课程任课教师、相关企业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考核主体,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含企业行业专家、兼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三是实现评价方式的对接。将传统的以专业课程试卷考评方式转变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除了采用笔试、口试、讨论、答辩等评价方法外,还可以参照企业中员工的考评标准,测试学生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个标准可以由老师和企业一线员工及管理者共同制定,从而实现评价方式的对接。

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意,但是没有职业精神培养作保障的专业技能训练达不到最佳成效的。职业精神得不到重视,校企间的合作没有职业精神培养,这样的高职教育将是一条死胡同。校企双方基于拥有共同的愿景,应不断革新思想,经常性的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真正形成理念上的认同,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校企对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 [Z].2015-10-19.

2 韩孟彬.在校企合作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65-67.

3 吴地花.高职通识教育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4-55.

4 孔练光.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4):35-37.

5 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4.

On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Spiri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Basedon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

ZHANGXiao-dong,YUANXiang-dong

(Jiangs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areer Technical, Nantong 226007,China)

It is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At present, there have been extensive researches on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the joint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spiri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eights aspect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G710

A

1671-8100(2017)04-0065-0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10Y2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7-05-11

张晓冬,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谭银元)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拿出精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