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戏《带灯》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基于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视角

2017-03-11 15:08孙雪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意译英译译者

廉 洁,孙雪娥,冯 哲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商洛花鼓戏《带灯》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基于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视角

廉 洁,孙雪娥,冯 哲

(商洛学院 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各有长处。针对这两种模式,译者需要结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形式特征和文化特色灵活选择。当使用文献型翻译既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易懂,又能将源语的文化色彩和寓意体现在译文中时,译者就应优先选择这种翻译模式。但是当因文献型翻译的使用而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时,译者就必须选择工具型翻译的模式,使用地道的表达方式对源语进行重释。

《带灯》;文化负载词;文献型翻译;工具型翻译;翻译方法

一、引言

文化失语和文化误读是世界对中国文化认知不足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让世界了解更真实、更准确的中国文化,就必须加大对其的对外输出力度。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外译介体现中国文化的优秀戏剧作品。

作为陕西商洛地区传统的戏曲形式,商洛花鼓戏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代表作《带灯》在2015年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一经上演便获得了戏剧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随后又在全国各地巡演。该剧以女主人公“带灯”为主线,真实展现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工作状态和心路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因此,对其译介有助于对外宣传中国基层共产党员的先进精神面貌。此外,该剧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对其译介也能够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当代农村的风土人情,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虽然对该剧进行译介具有重大、积极的意义,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得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篇论文对该剧的译介进行研究。

文化负载词是《带灯》剧本中多种文化元素的主要载体。它们的使用虽然增加了剧本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也成为英译该剧时的一大难点。因此,本文选择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这一视角出发,试图填补商洛花鼓戏《带灯》对外译介研究的空白。

目前,国内学者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主要选择以关联理论、目的论、图式理论、生态翻译学、归异化策略等为视角。例如:刘一鸣提出了通过保持译文与原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最佳关联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亏损的观点[1];郭旭明认为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进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能够保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寓意在英语语境中传播的平等和顺利[2];郑德虎认为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多采用异化的方法[3]。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学者选择以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为视角来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因此,本文选择以它们为研究视角,通过引用笔者翻译的案例,探析《带灯》剧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以期为其他学者使用这两种翻译类型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文献型翻译与工具型翻译

诺德将豪斯的隐性、显性翻译理论和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整合,然后以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预期达到的交际功能为标准,将翻译分为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两种类型[4]72。

文献型翻译形成的译文充当的是源语文本作者在源语文化中与源语文本读者进行交际的记录文献[5]116。在文献型翻译中,译者尽力再现了源语文本的形式特征,保留了源语文本的词汇、句法结构和文化特色。目的语读者只是过去一个交际活动的观察者,他们能够轻易推断出自己所读的文本属于译文文本。由于文献型翻译的交际情境为源语文化,因此,源语文本中的文化特色在目的语文本中能够得以保留[5]137。

诺德将文献型翻译分为四种形式:(1)逐行对译。该种翻译形式重视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本的词法和句法特色,以达到再现源语文本语言结构的目的。[6]49(2)直译。该种翻译形式强调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本的惯用法、词汇和句法特色,以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6]50(3)文献学翻译。文献学翻译即直译加注法。其目的在于再现源语文本的形式特征和内容。[6]50(4)异化翻译。该种翻译形式能够给目的语读者带来文化陌生感,让其领略异国情调的文化特色。其目的在于再现源语文本的形式特征、内容和情景。[7]137

工具型翻译形成的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中充当信息传递的工具,目的语读者不会意识到自己阅读的文本曾经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在另一种交际语境中出现过[5]116。在工具型翻译中,译者需要结合翻译目的和文本特点,使用目的语读者理解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对源语文本进行翻译。目的语文化为工具型翻译的交际情境。

基于源语文本功能和目的语文本功能之间的具体关系,诺德将工具型翻译分成三种形式:(1)等功能翻译。其目的在于使译文具有和源语文本相同的功能。该种翻译形式主要应用于说明书等实用文本的翻译中。(2)异功能翻译。当在目的语语境中保留源语文本的功能没有太大意义,译者需要根据目的语读者的类型调整源语文本的功能时,该种翻译形式就是适用的。(3)相应功能翻译。其目的在于使译文的功能与源语文本的功能基本对应。该种翻译形式主要应用于各种文学翻译中。[8]51

三、文献型、工具型翻译指导下花鼓戏《带灯》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带灯》剧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不仅关系到译文能否传播中国文化,而且还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和交际效果。如果译文都无法被英语读者所理解,那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也就无从实现。因此,译者不能因片面追求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而忽视译文的准确性和易懂性。由于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各有优势,因此,译者应该根据每个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形式特征和文化特点,在这两种翻译模式间做出灵活选择。

(一)文献型翻译的使用

由于文献型翻译强调保留源语文本的词汇和句法特征,所以如果文献性翻译既能保证译文的易懂和准确,又能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特色体现在译文中,那么译者就应该优先选择这种翻译类型。在文献型翻译的视角下,适用于该剧本文化负载词英译的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文献学翻译和异化翻译。

1.直译

由文献型翻译下的直译法形成的译文能够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当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意义清晰明了,英语中具有和其概念意义对等的词语时,出于保留源语文化色彩的目的,在不会导致歧义的前提下,译者就应该选择该种翻译方法。

例1 扶贫办

译文:Poverty Alleviation Office

扶贫办是中国特有的政府机构,负责开展特定地区的扶贫工作。当采用文献型翻译直译该词时,译文的语言不仅流利准确,而且还保留了该词的中国特色,从而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2.文献学翻译

剧本中存在一些特殊形式的文化负载词。假如将其直译,形成的译文虽然能够传达其概念意义,但却无法体现其文化寓意,从而导致英语读者无法产生和中国读者的共鸣。对此,就需要选择文献型翻译视角下的文献学翻译方法,即直译加注法。在直译的基础上,通过注释附加说明源语词汇的文化寓意。

例2 卸磨杀驴

译文:kill the donkey after being unhitched from a millstone (Its implied meaning is that someone gets rid of a person who has offered great help to him.)

“卸磨杀驴”的概念意义清晰明了,文化寓意为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过河拆桥。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习语。因此,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都是可行的。如果以工具型翻译为视角,根据等功能翻译的需要,既可以将其意译为“get rid of someone who has offered great help”,也可以使用借译法,将其译为“kick down the ladder”。以上两种译文虽然都表达了源语词汇的文化寓意,但却无法在语言形式上保留其文化特色。因此应该选择文献学翻译的方法,首先对其直译,然后在注释中对其文化寓意进行补充说明。

例3 背鼓寻槌

译文:carry a drum on the back to look for a drumstick (Its implied meaning is to make a rod for one’s own back.)

“背鼓寻槌”的文化寓意为“自己讨打”。鉴于在译文中保留该词语文化色彩的需要,应将其直译。但由此形成的译文却无法将该词语的文化寓意体现出来,从而导致英语读者的错误理解。因此,就需要使用文献学翻译方法。第一步,将该词语的概念意义直译出来;第二步,借用英语习语补充说明其文化寓意。

3.异化翻译

文化差异势必导致不同语言间的词语空缺。当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源语地名、人名或其他独特概念完全对等的词语时,译者的选择之一就是文献型翻译视角下的异化翻译法。而异化翻译的一个典型方法为音译法。音译法是克服词语空缺问题的优先之选。[9]96它能够保留源语文本的文化特色,但形成的译文却往往无法获得目的语读者的准确理解。对此,注释的使用就变得极其重要。在该剧本的英译中,人名、地名和其他中国特有事物的名称等都普遍适用于异化翻译下的音译加注法。

例4 女娲

译文:Nv Wa (the goddess who creates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Chinese myth.)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英语中没有与其对应的词语。因此,异化翻译下的音译加注是唯一可行的翻译办法。首先将其音译,然后再以注释的形式补充说明其文化背景信息,以保证英语读者的准确理解。

例5 算盘

译文:Suanpan (It is the Chinese abacus whose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abacuses of other countries.)

算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都使用算盘,且各国算盘的设计和用法都各不相同。根据《科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算盘的英文表达方式为“abacus”。如果将该剧本中的“算盘”笼统地翻译为“abacus”,则势必会使译文无法体现中国算盘的独特性,从而导致译文的准确性有所欠缺。因此,应采用文献型翻译模式下的异化翻译法,在音译的基础上增加注释。这样既能在译文中体现中国特色,又能消除英语读者的理解障碍。

4.异化翻译加文献学翻译

该剧本中有一些表达中国独特概念的文化负载词,无论单独使用直译法、文献学翻译还是异化翻译都无法将其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准确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上述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例6 秦腔

译文:Qin Opera (Qin Opera,which is popular in northwestern China now,originated from Shaanxi Province and Gansu Province that were the territory of Qin Dynasty (221—207 B.C.),therefore it is called Qin Opera.)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英语中没有与其概念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显然单纯使用直译法或文献学翻译是行不通的。如果转而选择异化翻译下的音译法,则不仅会造成译文的晦涩,而且还会使译文无法将该词的“戏剧”本质体现出来,从而不利于英语读者的理解。因此,必须结合使用文献学翻译与异化翻译法。首先,音译“秦”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术语;然后再直译出“opera”一词,以揭示该词的本质;最后再增加注释,介绍“Qin Opera”的文化意义。本例中,两种翻译方法的结合不仅使译文体现了源语词汇的文化色彩,而且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译文的易懂和流利。

(二)工具型翻译的使用

工具型翻译通过使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表达形式重释源语文本,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易懂,并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如果因单纯追求在译文中保留源语词汇的文化色彩而选择使用文献型翻译,结果却导致译文内容的晦涩、错误,甚至荒谬时,译者就需要转而选择工具型翻译,以优先保证译文的交际功能。

在文学翻译中,由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译文功能注定无法实现与源语文本功能的完全对等。但与此同时,文学翻译又要求尽量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本的功能,因此,工具型翻译视角下等功能翻译和异功能翻译都不适用于《带灯》剧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译者需要选择追求译文功能与源语文本功能基本对应的相应功能翻译。适用于相应功能翻译的方法主要包括意译、意译加注和借译加注。

1.意译

剧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表达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如果对其直译,将会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甚至荒谬。因此就只能选择相应功能翻译的形式,用英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意译该词语,以实现译文与源语词汇在功能上的基本对应,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7 九天

译文:empyrean

“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限”的含义。“九天”最早出自《孙子》,寓意为“天的最高处”。如果采用文献型翻译将其直译为“nine days”,就会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因此,译者需要放弃在译文中再现其文化色彩的初衷,转而通过使用工具型翻译以追求译文的准确性和地道性。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empyrean”的含义为“the highest part of the heaven”。它与“九天”的寓意对等,因此,可以使用该词对“九天”进行意译。

例8 猪脑子

译文:as stupid as a pig

“猪脑子”的寓意为蠢笨如猪。虽然可以将其直译为“pig-headed”,但此译文的含义为“固执的”,与该词的寓意不符。为了使英语读者和中国读者的理解尽可能相似,译者就只能选择工具型翻译模式下的相应功能翻译形式。译者可以选用借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以实现译文具有和源语词江相似的功能。但是如果使用借译法将“猪脑子”翻译成“as stupid as an ass”,就会使译文彻底丧失中国文化特色。所以译者可将其意译为“as stupid as a pig”。此译文不仅流利易懂,而且还可以使英语读者了解“猪”在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寓意。

2.意译加注

文化差异是译文加注的原因之一。[10]139英译剧本中一些具有典型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时,为了避免译文意义与源语意义南辕北辙,保证交际效果,就需要选择工具型翻译下的相应功能翻译形式,对其意译。但由此形成的译文对缺乏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读者来说往往还是一知半解。对此,就需要增加介绍源语词汇背景知识的注释。

例9 上火

译文:have excessive intracorporal heat(A person,who has excessive intracorporal heat,a symptom describ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ll have sore throat,toothache and so forth.)

“上火”是中医的内热症状,和自然界的火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采用文献型翻译对其直译,就会导致译文意义与其文化意义的南辕北辙。所以应该选择相应功能翻译形式下的意译加注法。首先将其文化意义意译出来,然后再加以注释,以帮助英语读者彻底理解译文并了解相关中医知识。

3.借译加注

剧本中一些指代中国独有事物的文化负载词形式特殊。如果坚持文献型翻译模式强行对其直译,就会导致译文的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如果采用异化翻译将其音译,又会使译文冗长、太过晦涩难懂。对此,译者就需要选择工具型翻译视角下的相应功能翻译形式。借译法是实现相应功能翻译的有效方法。然而,借译法形成的译文往往却只能对源语词汇指代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笼统的描述。由于文化差异和认知差异,英语读者无法产生和中国读者相似的反应。因此,借译法在实现译文功能和源语词汇功能基本对应方面仍有所欠缺。对此,译者就需要再通过注释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例10 风油精

译文:the Medicated Oil(Its functions are to relieve the mosquito bites,dizziness,carsickness,headaches and so forth.)

“风油精”作为中药名称,英语中没有与其对应的表达方式。由于其独特的语言形式,直译法是行不通的。目前针对风油精的翻译有两种版本:一种为音译版,即“Fengyoujing”;另一种为意译版,即“Menthocamphorate”。音译版对英语读者来说无法理解。意译版虽然体现了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但在许多案例中,膏状的清凉油也被如此翻译。虽然风油精和清凉油的成分部分相同,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药物。因此,意译版的译文在准确性方面还有待商榷。新加坡生产的均隆驱风油(Kwan Loong Medicated Oil)具有和风油精相似的功效和物理形状。因此,译者可以借用其英文名称中的“Medicated Oil”部分翻译该词语。但这一表达又过于笼统,译者需要再通过注释补充说明风油精的主要功效,以保证英语读者的准确理解。

四、结语

本文基于商洛花鼓戏《带灯》的剧本,通过案例分析法,探析了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在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的应用。在文献型翻译的视角下:当源语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寓意能够通过复制其语言形式得以体现,直译法就是适用的;当源语词汇的概念意义能够通过直译法得以体现,但其文化寓意却无法传递时,文献学翻译(直译加注法)就是可行的;当翻译人名、地名和其他体现中国特有事物且形式简单的文化负载词时,异化翻译下的音译加注法就是可行的;当一种翻译方法无法同时体现源语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时,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异化翻译和文献学翻译的结合使用。在工具型翻译的视角下:当源语词汇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直译只会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荒谬时,意译法就是适用的;当意译形成的译文无法保证英语读者的完全理解时,意译加注法就是适用的;当由于源语词汇特殊的表达形式而导致文献型翻译不可行,而英语中又恰好具有和该词某个特征相似的表达方法时,借译加注法就是可行的。

[1] 刘一鸣.从关联理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342-344.

[2] 郭旭明.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75.

[3] 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2):53-55.

[4] Nord 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Amsterdam:Rodopi,1991.

[5] [英]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东德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 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9] 方梦之.译学辞典[K].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 Nida 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责任编辑 马 俊】

A Study on C-E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hangluo Huagu

OperaDaiDeng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LIAN Jie,SUN Xue-e,FENG Zhe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Since the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have their merits respectively,the translator should make flexible choices between them in view of the form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The translator should choose the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preferentially when its use not only can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transparency of the target text,but also can embody the cultural color and mean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 in the target text.However,when the use of the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leads to the inaccuracy of the target text,the translator must choose the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and use an idiomatic English expression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

DaiDeng;culture-loaded word;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

H315.9

A

1009-5128(2017)14-0087-05

2017-03-12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商洛花鼓戏对外译介研究(2017Z116)

廉洁(1983—),女,陕西铜川人,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孙雪娥(1964—),女,陕西洛南人,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译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文摘要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