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楠 眭国荣 朱书卉
(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责任编辑:王崇】
【文化与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董亚楠 眭国荣 朱书卉
(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团员青年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排头兵,应当具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即团员意识。新形势下,团员意识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及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特点特质,充分发挥其在增强团员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团员意识教育实效性的思路和途径。
高校;团员意识;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的先进组织,大学生团员是其主力军,团员意识作为高校大学团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自觉的思想意识,能够反映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指导大学生团员的行为驱动力。[1]大学生团员是党的后备力量,[2]其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党的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团员意识教育在教育大学生团员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增强团员青年的先进性意识
共青团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先进性的青年群众组织,肩负着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团员的使命。[3]团员意识可以表述为,它是团员在思想上对自身的基本要求,指导和支配着团员的行为和动向。[4]在大学生团员中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将党先进的理论思想和政策贯彻到团员教育中,可促使团员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学习和践行,不断增长个人才干,增强自身的先进性意识,自觉地彰显共青团员的先进性。
(二)提升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高校共青团组织根植于大学生团员青年中,在高校团员意识教育中具有教育、团结、联系大学生的天然优势。通过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武装团员青年,并带领他们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可引导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忠实实践者,进而能充分发挥团员意识教育对提升广大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三)增强高校团组织凝聚力
共青团自建团以来,一贯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团原则,一贯坚持党的领导。[6]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体现在大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中,而在当前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基本组成单位的基层团组织中,部分团员先进性意识不强,荣誉感和使命感不够,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团员意识在淡化。[7]开展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组织归属感,提供组织化成长空间,能发挥好共青团组织凝聚团结广大团员青年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的团员意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新时期下的时代发展要求,存在教育形式化、内容教条化现象,提升团员意识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一)忽略了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教育改革工作逐渐显现出“一手硬、一手软”的利益化倾向。部分高校为了追求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升学校的排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过分强调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片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业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够,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团员教育工作可有可无。
在高校教育人员配备方面,缺少专职的教师团干部。即使部分高校配备了教师团干部,但他们也多是身兼数职、事务性工作较多,同时受职务提升、职称评聘等个人发展因素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团工作中,致使他们在共青团工作上难以达到较高水平、难以实现创新和突破。这样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环境,势必会忽视高校大学生的团员意识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团员意识淡薄的情况持续恶化。
(二)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教育实效难以保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在不同层面交流、融合,社会主流思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已全方位地渗透进个人生活,即时通信、自媒体等网络新媒体成为现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团员的知识储备丰富,视野开阔,思想认识开放。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团员中也存在一些人格障碍、信仰危机,以及思想观念扭曲等不良现象[8],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大学生团员对于是否入党、为什么入党等问题,并没有从思想上摆正认识,端正入党态度,入党动机掺杂着功利色彩,个人也缺乏必要的奉献精神,更多地为个人发展考虑;二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团员组织生活中,特别是在参与活动时,积极性不高,有时会过多地从个人的兴趣喜好、利益得失等角度出发,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三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部分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发生动摇[9],而且这些现象有不断发展、扩张的趋势。针对上述情况,传统的团员意识教育未能做到因时俱进,仍停留在教条化、刻板化的说教式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团员的所思、所见、所感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心理认同。另一方面,部分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团干部,其自身的素质与做好团员意识教育工作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实现新形势下思想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再创新,团员意识教育必然受到阻碍,难以获得实质性成效。
(三)基层团支部未能充分发挥在团员意识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上虽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在支部建设、组织制度和思想政治及价值引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第一,学生团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政治意识淡薄、理论知识不足、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时,组织动员能力偏低;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时,形式上机械、内容上不够创新;开展的活动缺乏后期的系统总结、交流,工作成效难以保证。第二,受升学、就业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学生团干部的流动性较大,部分学生团干部因成绩、恋爱等个人因素放弃团组织工作,使得团组织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三,部分团支部在开展团日活动时,没有真正地树立群众的观点,过分迎合团员兴趣,活动的娱乐化倾向明显。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引领性不足,不够因时而进,缺乏权益服务支撑。团日活动主题未将团员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活动形式多为灌输式理论教育,未能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机密结合。第四,基层团支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少数学生团干部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没有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正是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基层团支部无法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优势,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缺乏组织活力,团员意识教育方面良好的载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共青团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从严治团,完善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领导下的共青团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枢纽和中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本职主业。高校共青团组织根植于广大大学生中,被大学生紧密包围。丰富的基层共青团组织是开展团员意识教育的基本载体,具有在团结、服务、教育大学生等方面的天然优势。
一要深化团建基础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团作为抓好组织建设的保障基础,逐步从思想、制度、管理、作风等方面从严治团。组织大学生团员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团支部围绕“一学一做”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团课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充分展示特色、激发活力;创新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注重结合团日活动,突出思想引领作用。严肃团纪团规,规范团员推优、团员发展工作制度,让团员更像团员。通过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倾听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诉求,切实做好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权益维护工作。
二要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团干部选配制度,组织校院两级的团干部培训,推进实施高校教师团干部的专兼挂工作,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知生爱生的团学干部队伍,做好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好伙伴。严格学生团干部选拔、培养、监督、评价体系,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培训、开展交流学习,注重将团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要坚持构建、贯彻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制度格局。要把握好团组织的核心统领功能,突出学生会对学生自我管理、服务、教育方面的主要作用,发挥好学生会作为团组织的助手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高校团委要统筹协调推进校、院两级学生会、学生社团“一心双环”格局的构建,深入基层调研、分析,不断完善提升其管理、服务功能。
(二)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夯实党的青年群众思想基础
大学生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也是工作的对象,我们要坚持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主动关心、关爱、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平台,主动发声,积极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同时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让网络共青团工作活起来,赢得更多青年学生的信赖。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个人诉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努力将第二课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共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筑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基础。
(三)强化保障支持,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团员意识教育取得新进展
第一,要继续强化党建带团建制度。高校要将团建作为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不定期听取学校共青团工作汇报,从而及时了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必要的经费、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第二,加强学校内阵地、资源、机会的互通、共享,积极整合校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的校内外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融通不同部门的活动阵地。探索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教师联系学生的组织形式,吸引教师参与共青团工作,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等专业实践活动,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学生参与率。
第三,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高校团委要深入基层调研,科学分析,研究工作规律,制定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教育机制,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团员意识教育问题虽是老生长谈,但仍至关重要。新形势下,团员意识教育仍要不断思考、总结规律,不断探索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切实提高大学生团员的先进性,为保证向党组织输送优秀的团员青年提供可靠的思想基础。
[1]王松.论增强高校团员意识的对策[J].科研,2015,(10):56.
[2]张再兴.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5):2-7.
[3]团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
[4]赵晶.高校团员意识引领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95-196.
[5]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石国亮.中国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选择[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08,(1):14-19.
[7]谭建光,袁剑.共青团员先进性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4,(3):41-45.
[8]张乾元.民族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12-15.
[9]李文涛.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G641
A
1673-7725(2017)10-0143-04
2017-08-05
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2017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团员意识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Z20170401)的研究成果。
董亚楠(1991-),女,江苏徐州人,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