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需要有“不讲”的勇气

2017-03-11 13:56张晓华
辽宁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白骨精一堂课一节课

◎张晓华

一堂课,需要有“不讲”的勇气

◎张晓华

一堂课,需要讲什么?可能很多老师会说,要立足文本,立足学情,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注意体现语言实践运用,讲学生不懂的,讲对学生有用的。可是,具体到一节课上,我们会发现,有时,“讲”并不那么简单。在一次教研课上,一位骨干教师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在教学中,他讲了哪些?不妨来看一下简要的内容:

案例:《三打白骨精》教学内容简述

1.白骨精要“瞒”什么呢?她又是怎么瞒的?画出有关语句。

2.白骨精费尽心思,有了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究竟藏着白骨精怎样的心思?

3.白骨精诡计多端,但也没能瞒住孙悟空。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看出它没有瞒得住孙悟空。

4.同学们看这白骨精和孙悟空,一个要吃唐僧肉,为了隐瞒自己的险恶用心,三次变化;一个为了保护师父,三次来打,两个之间就有了矛盾。课文中还有哪些人物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呢?

5.现在我请你简要讲讲这个故事,要注意讲清人物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

6.小说中往往就是通过人物之间的这种种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现在再请同学们看看“三打”的情节,能发现作者在写的时候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7.其实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叫——反复叙事。这样的写法在我们中国的古典小说当中还有很多,同学们来举举例。

8.通过比较,发现了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密码。不知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西游记》中一个又一个降妖伏魔的故事也有一个类似的结构?换成“大战红孩儿”起因是____经过是____结果是____;再换成“蜘蛛精”,起因是____经过是____结果是____。只要把妖精的名字换一换,起因、经过、结果大体不变。整部《西游记》,就是多个类似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叠加,这也是反复叙事。

如果将以上老师讲的“点”罗列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三瞒、三打、三责分别是什么;三瞒中有什么心思;人物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三打情节有何相同之处;反复叙事还有哪些例子;《西游记》降魔故事的结构密码。在一节课内,这些老师“讲”的,也正是学生要研读教材、进行思考的地方。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每一处思考其实也都并不简单。

由此,笔者想到,一节课上,我们真的要讲这么多吗?诚然,从执教者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对教材文本钻研的深入,也看出执教时设计的出发点,即帮助学生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认识人物特点,感知小说的叙事方法,并对同类故事有一个总的写作特征把握。应该说,这样的设计理念有其可取之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其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老师要讲的,确实是学生也许不了解,或以前读小说时没有发觉的。一方面,一节课有太多需要学生发现和接受的内容,真的会融入已有知识结构中吗?另一方面,这样的讲,对于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或是对于学生今后阅读《西游记》这本名著,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呢?

先看第一方面。整堂课一处又一处由老师的讲引发的思考,如果一开始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那后面的讲,可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应付,疲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知道,一节课需要一定的留白,比如,知识的留白,让学生以后具有相近的学习力时再进行学习;评价的留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回答不马上给出明确的评价,而是通过追问或转换角度与形式,使学生对之前的学习进行修正或反思;情感的留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回味,进行情感的深入体悟。而很遗憾在以上教学中,老师忽略了这一点。一节课,如果每一环节都太“满”,没有考虑环节的疏密得当和内容的虚实相生,这样的教学,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的效果肯定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课堂要进行有效的“取舍”,只有“减少”才能“增加”,这是从教学效率角度来思考课堂的“讲”。

另一方面,《三打白骨精》是根据《西游记》中《尸魔三戏唐三藏》章节进行的改写,通过对文本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著的内在魅力,能够主动去阅读名著,从中吸取更多方面的营养,这应是教学本课的核心之一。当我们将学生的视线全都聚焦在这篇文章情节是怎样展开的,人物的矛盾分别有哪些,文章是如何叙事的,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只局限在文本自身内容,而不是与名著相互联系进行引导学习,或是在不同角度的文本分析中,只把文本当一个写法学习的“例子”,这是不是让人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疑惑?我们究竟将这篇名著节选文本当作什么来教?是不是当作“定篇”,即指向于“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经典来教更为恰当?从这一思路出发,将经典文本偏向于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情节认识和写法学习,似有不妥。因而老师的讲,没有达到促进学生由文本欣赏爱上经典、爱上原著的目的。

总之,一堂课上,我们需要有“不讲”的勇气。不求面面俱到,也不要希望一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所有的要点,一课能有一得足矣。讲,应注重精讲,少讲。不要担心自己的课没有出彩,也不要担心自己的课有些平淡,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看到学生积极的投入,这才是语文课堂最美的“常态”。同时,根据文本特点,我们要思考究竟讲什么,过于关注语用在课堂的突显,过于在意自己的教学是否与教学热点合拍,而忽略文体,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显然是缺少教学艺术的表现。

不讲,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高明的策略。课堂,让学生因为我们的讲而学得更聪明,因为我们的不讲而学得更高效。说到底,在课堂的讲与不讲之间,我们要考虑的,还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是学生的生命与语文相互融合的一段美妙时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白骨精一堂课一节课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有趣的一堂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我是白骨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