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的寓言性

2017-03-11 11:23:10
文化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异己极具寓言

马 英

【责任编辑:王崇】

【文学评论】

论鲁迅小说的寓言性

马 英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6)

鲁迅,被人们认为是极具寓言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每每都在反映个体生命的痛苦与挣扎,以此寓意其所处时代的民族整体文化的颓败与衰落。本文主要分析鲁迅小说的寓言性,以此加深读者对鲁迅小说的理解。

鲁迅小说;象征;寓言性

一、鲁迅小说的寓言性极具模糊性与多义性

对外在异己力量的认识使得鲁迅的寓言化小说极具多义性。从鲁迅的小说里,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虽是由个体反映出来的,但却是由一种强大的群体集合性的模糊体分散出来的,这源自于他者的多种压迫力量,即政治压迫力量、生命压迫力量和经济压迫力量。在吕纬甫周围,在疯子周围,在狂人周围,在涓生、子君、魏连殳等周围,都存在着像祖母、四爷、赵七爷、叔父、族长等强大的外在异己力量,表面看上去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化、个别化的人物,而实际上却代表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模糊化的外在异己力量。[1]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一种文化传统氛围,也可以认为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结构。正是当时存在的这种强大的外在异己力量的模糊性,造成了人民群众主体被牢牢压制的悲惨命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的确是真理。于是,主体奋起反抗,与外在异己力量苦苦斗争,然而斗争无果,最后只能深深地陷入因无法超越外在异己力量的绝望困境中。一场里程碑式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皇帝的旧式统治,但却无法扭转像魏连殳、吕纬甫等许多知识分子被他者主宰前途的境遇,更是无法拯救像七斤、阿Q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深陷他者宰割的处境。鲁迅小说中预设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体都给人以众生皆苦的真实感,这是中国旧世界向新时代过渡的烙印。鲁迅小说的结尾,不像古典寓言的结局那样美好,丑恶必会被善良战胜,黑暗必会被光明战胜,反主体也必会被主体战胜。[2]当然也没有大悲大喜,而更多的是以一种深度空间来呈现事情发展的多向性,他让希望与绝望并存式发展,个体生命与民族命运交汇融合,既是对个体生命精神演变史的直观反映,也是对民族主体文化命运发展的暗示。所以,涓生、魏连殳等许多个体生命在挫折或死亡过程中,虽然意识到社会的黑暗面难以以其一己之力有所改变,但还是依然在纠结中保持着抗争与绝望,并激发了许许多多苦难中的人们一起逃离,为自己勇敢地争取公平生活的权利。

二、鲁迅小说的寓言性极具民族政治性

众所周知,政治是决定民族命运的主导性因素,也对个人及其身份起着相当重要的制约性作用。在那个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一方面取决于自我塑造,另一方面必定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民族政治化的性质,这一点在鲁迅小说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其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可以说就是对其身份认同政治化的标签之一。[3]鲁迅寓言化小说中预设的众多的知识分子,其共同特点就是极具理智的自我批判意识。鲁迅笔下的吕纬甫不惜把自己比作蜂子或蝇子,发出自己讨厌自己的感叹。方玄绰更是常常疑心自己,觉得自己从骨子里缺乏和恶气抗争的勇气。魏连殳也曾在被自己之前深恶痛绝的官僚们策反之后,发出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活于人世的愧言。子君死后,涓生深感“我是我自己”这句名言充满了虚妄与利己,经常陷入忏悔与自责之中。作者的个人精神体验是鲁迅寓言化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自我批判的显著特征。鲁迅在写《伤逝》《孤独者》和《在酒楼上》等作品时,一度处于极其彷徨和苦闷的状态,这种糟糕的处境在他致李秉中的一封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觉得自己的灵魂里藏有鬼气和毒气,他憎恶却无力除去,甚至提到他时常有想自杀或者想杀人的冲动,但他还是做不到,他把原因归结于大概因为他不是一个勇士。显而易见,鲁迅也有着诸如吕纬甫、魏连殳等知识分子对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心理体验和生活体验,只不过鲁迅的自我批判更加充满政治色彩和道德约束。他抨击了知识分子因受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压压制,产生了一系列的人格扭曲,更受爱国情怀的影响,企图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干预和影响当时的政治生活。鲁迅在一部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严厉地抨击着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寻找着他理想中的人物范型。对农民、工人等劳动者身份的认同是鲁迅寓言性小说对身份认同政治化的标签之二。这种认同的目的在于他希望从劳动者那里汲取新的道德力量支撑。[4]《一件小事》就充分折射出了他的这种写作思想,文中拥有知识者身份的“我”,与作为人力车夫的劳动者相比,“我”在政治和道德的观照下变得渺小起来,而人力车夫却因社会身份低微被道德光辉辐射得高大了起来。这不是对知识者的有意贬低,而是在他心里所找到的那个理想的人的范型就是具有实践性和行动性的劳动者,他将民族希望寄托于此。

三、结语

总而言之,鲁迅小说的寓言性,可以让你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的故事,更可以让你看到一个民族的兴衰。

[1]曹禧修.论鲁迅小说多重否定结构[J].文学评论,2011,(2):41-45.

[2]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流言话语[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8-43.

[3]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J].中国文学研究,2011,(1):76-80.

[4]余新明.鲁迅小说的散文精神——论鲁迅小说中的一种文体越界现象[J].湖北社会科学,2011,(8):119-122.

I210.6

A

1673-7725(2017)10-0076-02

2017-08-05

马英(1983-),女,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己极具寓言
极具科技感的汽车设计
工业设计(2022年1期)2022-02-16 07:03:36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成长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时装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珠藏韫柜
家居廊(2019年11期)2019-09-10 07:22:44
方寸之间
有时候,阳光很好
荒唐年代“异己”的创伤记忆
文学教育(2017年6期)2017-06-08 10:04:49
极具创意的微型人像摄影
科学家(2015年5期)2015-06-19 06:33:10
浅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和商品拜物教理论
商(2015年19期)2015-05-30 01: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