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彦
(吕梁教育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教育研究】
家庭关系不和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刘晓彦
(吕梁教育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家庭关系是孩子出生后初次体验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孩子才会受到家庭关系的巨大冲击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常常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父母关系长期存在矛盾冲突,暴力紧张氛围的家庭。孩子的情绪也非常紧张,很容易导致行为异常,心灵扭曲,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
家庭关系不和;孩子成长;影响
家庭关系是孩子出生后初次体验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孩子才会受到家庭关系的巨大影响。父母关系不和,常常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父母关系长期存在矛盾冲突,暴力紧张氛围的家庭。孩子的情绪也非常紧张,很容易导致行为异常,心灵扭曲,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这么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笔者认为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孩子作为父母矛盾的平衡者和协调者卷入了父母的争斗之中。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Murray Bowen)有一个重要的三角理论,“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矛盾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因此父母不和,子女常常会不自觉地加入到父母的争斗中,和父母形成一种三角关系,而被卷入这种三角关系中的子女,往往是孩子当中最忠于父母的,可是他们表现出了各种心理病症和行为问题,但他们保护和平衡了父母之间的冲突。
案例1:有个小男孩叫郭某,15岁,学习成绩不错,钢笔字写得也非常好,衣服很干净,整洁,时尚,比较追求完美,妈妈是医生,爸爸是工人,姥姥家条件比较好,妈妈很强势,嫌弃爸爸挣钱不多,对家庭负不起主要责任,爸爸比较固执,认为妈妈事事苛求,咄咄逼人,孩子上了初中,近一年多,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异常反应,父母一吵架就离家出走。最近父母还没吵架,孩子就已经离家出走了。由于离家出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孩子被学校开除。无奈,父母将孩子送到了一所封闭的心理培训机构。在做心理咨询过程当中,孩子伤心哭泣着说,“父母经常吵架,我心情一直不好,有时晚上也睡不着觉,我很害怕父母离婚,同学笑话我没有家。所以我感觉父母快要吵架了,就离家出走了,我知道,只要我出走了,爸爸和妈妈就会开着车,相跟着到处找我,他们就和好了,也顾不得吵架了,看着父母在一起的背影,我就放心了。我离开家后和辍学的同学在网吧和酒吧,因为没有钱,我还拿走了妈妈的钱和首饰”。听完录音,妈妈失声痛哭,泣不成声,写信告诉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不知道你为了保护这个家用尽心思,让你这么小的年龄,承受了这么大的痛苦和压力,妈妈一定会做出改变,陪伴你成长,维护好咱们的家,爸妈永远不会离开你,在家等你回来”。这个案例说明,孩子把父母冲突,引向自己,平衡和保护了父母的关系,但孩子的行为跑偏,心灵扭曲,造成辍学,拉下功课,损失惨重,差一点卷入到社会不良少年行列。像这样的案例非常多。还有就是,性别角色混乱的孩子,也是从小源于家庭里缺失某种性别扮演的孩子(三代单传缺失男孩),导致剧烈家庭矛盾,孩子潜意识里背负起了某种角色的职责,来平衡家庭矛盾,结果长大后影响了自己的婚姻,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烦恼;还有长期冷战的父母,孩子上小学或初中后突然出现和父母吵架、逆反、上网、厌学等都是家庭矛盾冲突在孩子行为方面的显现。因为孩子是家庭内部矛盾的外显区和反射区。
第二个原因就是父母关系不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家庭的主宰者和控制者。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消极情绪无法控制,面对孩子,互相指责,互相埋怨,而且管教方式也不协调,导致父母的权威性下降,孩子容易钻空子,反过来指责并控制父母。孩子将自己放在了家庭位置系统的正上方,导致家庭序位错乱,长此以往固化了孩子的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会给孩子造成了一生的不幸和不孝。
案例2:有个女孩叫婷婷,18岁,大一学生长的特别漂亮,个性倔强,追求完美。是爸爸妈妈陪着婷婷来做咨询的,爸妈都是机关干部,关系不和,谁也不服气谁,长期吵架,冷战,能量都已消耗殆尽,看上去精神都很疲惫,彼此情感都依附在孩子身上,孩子不自觉地把控着父母。
母亲哭泣着说:“孩子学习好,长的漂亮,唱歌也好,老师学生都很喜欢,小时候也很听话,上高中以来,对父母从来没有好脸色,话说的也特别难听,经常指责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经济与人际交往。上大学不到半年,学校通知我,孩子情绪低落,人际关系不良、失眠、抑郁,需要休学回家看病”。
父亲说:“我和她妈妈感情已经破裂多年,为了孩子的高考,就这样煎熬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家族里的人都夸赞孩子优秀,批评我们不负责任,这几年新房没买,旧房没翻修,在家族和同学面前孩子觉的很没面子。高考完,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也很高兴。前不久孩子知道我们办了离婚手续,对孩子的打击很大,我也很内疚。当时孩子情绪非常激动,愤怒地拿走了我名下的房产证和她妈妈的银行卡。为了不失去孩子,我们都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在心理工作室坐着的婷婷,双手紧握,身体僵硬,目光呆滞,看着窗外,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几天后,心理老师和婷婷通电话。婷婷哭着说:“我以为,只要我好好学习就能管住他们,他们就不会离婚。可是我无论怎样管,怎样努力学习,他们还是办了离婚手续”。
这个孩子的主要问题是位置错乱,她认为在家庭里,自己是最优秀的,而父母每天吵架、冷战不好好工作赚钱,并且都有出轨行为。因此她认为管住父母,管好父母是她的责任,结果父母还是离婚了。内疚、自责、失落,最后失眠、抑郁,休学回家了。如果这个女孩带着原生家庭这样的思维定势迁移到社会生活中,或走入未来家庭中都会给自己和亲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问题出在父母情感沦陷以后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错位。家庭解体对孩子有好处还是不解体对孩子有好处呢?分析认为孩子的年龄已到青春后期,不如解体,打破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权威性的位置感和控制感,重新建构一个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有人也会认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考上大学呢?笔者认为在孩子学习系统里,有学校支撑系统;家族支撑系统;自信和信念的能量系统,三者形成了平衡的正向能量学习系统。当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学校对她的关注度降低,父母离婚后,她的信念和自信控制系统坍塌,能量不断消耗,最后抑郁休学了。
第三个原因是父母关系不和,不论是热暴力还是冷暴力,都会导致孩子内心长期纠结、矛盾、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免疫力底下,孩子成为被动的牺牲者。
因为孩子必须依靠父母才能生存长大,需要父母给予物质上的保障,情感上的温暖及保护。经常目睹和经历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情感方面一般消极低落、胆小怕事,经常做危险和恐怖的噩梦,很难应付及管理自己的恐惧、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常常表现出自责、焦虑、冷漠,他们没有气质性病变,但感觉身体很不舒服,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神经症。轻则危害孩子的健康,重则有可能使孩子自暴自弃,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孩子越小,家庭暴力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威胁就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目睹家暴的压力不断叠加,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容易滥用毒品或酗酒;有的会得厌食症、暴食症,甚至轻生,还有的加入帮派或逃学或辍学,从帮派中获得安全感和温暖感。
案例3:有一个15岁的小男孩军军,来到学校后发现经常喜欢涂个红口红,画个绿眼皮,走起路来,有时还一扭一扭的,心理老师通过催眠技术,才知道孩子十三岁那年,爸爸有了外遇,回到家里和妈妈吵架,把妈妈打的遍体鳞伤。孩子为了保护妈妈,拿起小石头向爸爸砸去,正好砸在了爸爸的眼睛上。小军被吓的不敢回家,离开家后不幸被一个同性恋的老男人性侵多次,并且被带入一个同性恋组织。一个月后妈妈找到了小军,但小军永远离开了学校。辍学两年后,妈妈发现小军经常化妆上网,后来才发现孩子和同性恋在一起,并且发现只有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才开怀大笑。妈妈强行把孩子送到心理培训机构。小军在培训学校很乖,但是通过认知方式改变,让孩子的记忆清零是很困难的,因为孩子在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的时候,已经有多次性侵的身体感受,并且在同性恋组织内找到了温暖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离校后反弹和复位是必然的,我们既无奈又痛心。
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成长影响最大的不是分居、离婚和生离死别这些变故,而是家庭连绵不断的烦恼。长期无休止的战争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折磨和伤害。同时孩子会变的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诋毁等很多负面情绪,在个人的情感方面形成认知黑洞,严重的会形成性格缺陷,难以与人建立正常的相处关系。对于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笼罩的家庭,父母缺乏幸福感,对未来形成不确定的恐惧感,这种恐惧对孩子的刺激也很大。因为父母恐惧越多,孩子问题就越多,父母很容易对孩子形成过度干涉,导致孩子形成逆反性、攻击性、反抗性和反社会性。
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对孩子是非常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不管遇到什么样婚姻状况,在孩子面前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家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努力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丰富的家庭土地上茁壮成长。
2017-07-22
刘晓彦(1965-),女,山西兴县人,吕梁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G459
A
1672-2086(2017)03-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