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霖
(江苏省老年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4)
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
马金霖
(江苏省老年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4)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口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的老年人口在选择养老机构的过程中普遍加强了对于专业化的医疗服务的关注。本文基于此,通过SWOT模型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状况,并就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SWOT;“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为了提升我国的养老水平,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关注以及构建。目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凭借着其自身的特点而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青睐以及推广。本文基于此,以SWOT模型为基础,分析探讨“医养结合”模式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的优缺点。
在论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优缺点的过程中,笔者以城市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例进行相关的叙述。该模式指的是以社区的基础医疗卫生设施为基础,以社区为单位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社会服务。由于这种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可行性较强,投入成本较低,且能够大范围覆盖,故而收到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推广。
2.1 模式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其在推行的过程中满足了城市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着“养儿防老”的观念,故而相较于养老院养老的模式,老年人更愿意在子女身边接受社会的养老服务,而这也就为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外,社区的老年人口因为退休,大多依靠低保收入满足日常社会生活的需求。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导致老年人无法支付高昂的养老及医疗费用。而社区居家养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费低等特点,故而满足了城市老年人的经济现状,确保其在最小的经济投入的状况下获得更高的服务,进而促进其生命健康状况的稳步提升。
此外,我国的老年居民还存在健康意识薄弱的状况,缺乏正确的就医观念以及生活意识,而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服务的开展能够确保老人的子女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干预,促进其健康水平的提升。
2.2 模式劣势
由于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借助各社区周边的基础医护设施进行具体的作业。由于我国的基层医疗投资力度较少,故而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病床短缺等问题,故而在推动“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瘟疫,无法满足老年人口医疗康复的需求。
此外,由于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存在待遇差、任务繁重的特点,故而在这一单位进行就职的人员较少,而且其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存在着专业水平较低的状况,对于老年护理特异性的了解较低,故而导致医护质量不高。
2.3 模式发展机遇
通过新一轮的人口普查作业可以得知:我国的老年人口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6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高达2.02亿,且在未来的50年里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基于此,就导致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获得较大的市场趋势。
此外,由于我国的家庭规模朝着小型化、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存在着重幼轻老的观念,进而导致家庭的养老能力日渐下降,而这也就为社会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我国的的国务院还颁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2.4 模式发展威胁
一般而言,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工作均是由老龄办负责,而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则是由卫生部门认定,由于这些部门都属于改作业的利益方,但是由于各部分缺乏必要的沟通,容易导致养老及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此外,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导致老年人及家属并未完全认同“花钱买服务”理念,导致该服务的市场化作业难以开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并救助SWOT模式对其优势、缺点、机遇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1] 臧少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开展现状及模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12):42-47.
[2] 刘 稳,徐 昕,李士雪.基于SWOT分析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1):815-817 +822.
[3] 邓 诺,蒋 亮,卢建华.老年照护医养结合实证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274-278.
[4] 严 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22-28.
本文编辑:柯 凤
R197.323
B
ISSN.2095-8242.2017.12.2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