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晖
微课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孙 晖
微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化解生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完成鲜活生动的模拟操作过程、弥补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场地紧缺等一系列教学难题。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通常,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在开展微课自主学习和制作过程中,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法,在具体学习中采用最恰当的技术形式。
微课进行了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形式上采用流媒体,内容上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上尽量简短,本质上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制作微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一) 容量小、 时间短
微课一般只是针对某学科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的讲解,即微课的选题内容小、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一般微课的时间以5~8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这种时长设置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微课的容量小,一个微课视频文件大小一般在十几兆到几十兆之间,上传网络后便于师生流畅地在线观看或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上随时观看,能够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如果容量太大则会影响使用效果。
(二) 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精炼
微课的选题一般都聚焦在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一个疑点,或是反应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主题。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完成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主题更加突出。
(三) 学习方式自由
微课学习是基于现代信息环境支持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自由,学习范围广泛,学习过程灵活。微课便于学习者自定步调、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便于学习者组成小组进行研讨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 以学生为中心
微课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以获得最佳效果为目的,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微课营造了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氛围,解决了教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不能面面具到的缺陷,便于教师分类指导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够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发展。
(五) 可与其他资源构成使用方便的资源包
微课主要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供教师观摩借鉴。虽然一个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看似无系统、不全面,但微课是在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需要全面性。微课学习由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评价构成。
微课同样要包括引入、讲授、小结等环节,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只有视频难以检测学生的自我学习效果,教师也无法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一个完整的微课除了视频外,还应该有配套的教师微课教案、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形成一个微课教学资源包。
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员也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
(一) 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喜欢网络,但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理论,缺乏自信。微课借助网络平台从认知切入,短时间高质量地传递出教学精华内容。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学生可以随时在线点播或下载反复观看,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解决课堂学习留下的个性化问题。微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便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二) 微课能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常见问题制成微课,制作每一个微课的过程都是一个深入潜心研究教学的过程。微课是一个公共教学资源,不仅是供学习者自由学习的载体,也是同行间互相交流学习的资源和学生、家长评价的媒介,所以每个微课从确定题目、搜集素材到制作过程,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微课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可借鉴,好的微课可以形成系列教学辅助资料具有研究参考价值。微课制作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教师的教学经历、能力、经验各不相同,专业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各具差异,设计制作微课过程客观地促使教师科学严谨地钻研业务,提升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三) 微课能化解专业教学难题
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是他的职业专业性,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会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许多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门类繁多、各不相同,专业的理论原理知识生涩复杂又难懂,工科类专业课尤为突出,比如电工电子电路的学习、汽车变速器工作时各档位的动力传递路线等,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微课的出现能够部分解决这些难题,因为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而且每个微课内容只表述一个或两个主题内容,主题鲜明突出,可以近距离局部放大拍摄,也可以拍摄操作过程的细节,或制作成模拟仿真动画化解难点,交流学习实用又方便。
(四) 微课能弥补专业实训教学的不足
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在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新型工业化时代,为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就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职业人才。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正确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所以,要实现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这一目标,就需要学生有机会经常实操演练或了解熟悉操作过程,为今后从业打好基础。
但有些实训内容由于实训设备或场地的限制,在校期间很难实现,如汽车出厂前的淋浴试验,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试验,教师可以将模拟仿真视频制成微课来完成看似不能实现的操作过程,增加学生了解掌握操作过程的机会。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逐渐被认识推广,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更能凸显它的特色效果。如果各职业学校根据本专业特点,都能制作出高水准的系列微课资源包供同行共享交流,必将带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一次崭新改革。
(作者单位: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