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名者

2017-03-11 10:38孙永河
辽宁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之德常人敬畏

孙永河

◎卷首语

师之名者

孙永河

从教二十余年后,我最真切的体会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已属不易,要成为有建树的“名师”则更为艰难。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一定都会有自己认可的“名师”,甚至我们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虽然我们各自的评价标准会有不小的差异,但在我们各自认可的“名师”身上,必定会有许多相同的东西。

面对职业,“名师”往往比常人多一分使命。“智如泉源,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名师”会更加清楚,自己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上的启迪,更要给予学生以道德上的影响,甚至生命的教育。所以,他们时刻不忘砥砺自己的为人之德、从业之德、治学之德,并对此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

面对课堂,“名师”往往比常人多一分敬畏。在“名师”的眼里,课堂近乎神圣。他们相信,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地方在课堂;他们深信,实现职业价值的地方在课堂;他们确信,文化传承的阵地在课堂;他们坚信,教育改革的现场在课堂。所以,在他们的认识里,不可动摇的是“我即课堂”的那种勇气和担当。

面对学生,“名师”往往比常人多一分热爱。“名师”总是把“爱”作为教育者的全部奥秘;因为他们清楚,如果讨厌学生,自己的教育还未曾开始便已经宣告结束。所以,他们不会只把禀赋卓异学生的成绩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而会对每一个学生都始终报以平等的爱意与真诚。

面对自己,“名师”往往比常人多一分苛刻。“名师”绝不会原谅自己的不学无术。他们会认为,善待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吝啬自己的付出。所以,他们“愿意在大家都能干而不愿干或干不到底的事中干事,愿意在大家都能走而不愿走或走不到底的路上继续探索”。

面对工作,“名师”往往比常人多一分痴迷。“名师”不会满足于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始终保持研究的态度。他们深知教育不仅需要付出汗水,更需要拥有智慧。所以,他们总是要在固定的规范中精益求精,总是要在平凡岗位上求得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我曾经不止一次偷偷地把自己与心中崇敬的那些名师进行对比,每对比一次,就多一分不安;每对比一次,就多一分自警;每对比一次,就多一分紧迫。虽然在那些名师的成长故事里,我也能看到自己的梦想,但某些卓越的品质在他们身上早已根深叶茂,而在我自己身上却还仅仅是个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紧迫感就愈发强烈。

我确信,“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并没有什么窍门,“一心向学”或许是最为可靠的途径。在学习中,教育理想得以确立;在学习中,教育信念得以践行;在学习中,教育情操得以陶冶;在学习中,教育品格得以提升。

我确信,“名师”的养成其实也绝不是无迹可寻,“心思单纯而热烈”是他们与常人最大的不同。正是面对职业、面对课堂、面对学生、面对自己、面对学术时,比常人多出的那一分使命、那一分敬畏、那一分热爱、那一分苛刻、那一分痴迷,最终成就了“名师”之“名”。

(作者单位:东北育才学校)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之德常人敬畏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存在与时间
人生“十不得”
常修“四为”之德
敬畏先烈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常人化”,领导生活新态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