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标准研训模式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2017-03-11 09:56孙燕鹏
辽宁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训每学期青年教师

◎孙燕鹏 李 红

创建高标准研训模式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孙燕鹏 李 红

锦州市实验学校建于2005年,是锦州唯一一所市直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十年来,学校在提升内涵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确立了“高视野、多维度、务实效、求发展”的研训思路,形成了以教研为核心、以培训为抓手、以科研为依托的校本研训模式,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一、确立高质量的研训机制

(一)成立高配置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领导校本教研工作。教务处、科研处、德育处和艺术处的全体成员,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实。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担负落实经费、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保障激励等方面的责任;教学副校长具体负责策划适合校情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项目;教务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对校本教研进行组织管理并提供服务指导。

(二)制定高标准的研训制度

为了使全校的校本研训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小组经过讨论研究,专门制定了《锦州市实验学校校本研训制度》,从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专题研修、课题研究、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要求。

以听评课为例:

首先,听评课的覆盖面广。听课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教学副校长及主管主任、副主任每学期听评课40节以上;第二层面,学科教研组长每学期要求听评课30节以上;第三层面,每名教师每学期要求听课20节以上。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听课,包括推门听课、小循环听课、跟踪听课、随机听课。推门听课,即事先不进行任何通知,各主管主任依据课表直接推门听教师的课,重在检查教师常规课堂的教学情况;小循环听课,根据推门听课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循环听课教师,主管主任和教研组长按照“第一次备课、上课、组内研讨、修改教学设计,第二次备课、上课、撰写教学反思”的流程,组织组内循环听课,重在强化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跟踪听课,主管校长和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教师有针对性地听课,如参加教学大赛的教师、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等;随机听课,主管校长和主任按课表分学科不定期随机选取班级或教师进行听课。

此外,校本研训的激励保障措施之一就是为更多优秀教师创造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素养和业务能力。这些优秀教师外出学习之后还要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确定高视野的研训主题

我们依据“学校引领,教师认同”的原则,即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宏观引领调控,确定每一学年、每个月的研训主题。同时,学校征集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微观调整,最终确定每个学科、每一周的研训主题,如学校的十二条办学策略中的一条是“用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

二、实施三维立体的研训模式

(一)以“点、线、面”为核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教研组教研

校本研究所指向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是在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我校立足课堂教学,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据学校制定的研训主题,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重点确定每一周的研训内容。我们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做到“四个一”,即“听评一节说课,听评一节研讨课,学习一篇理论文章,研讨下一周教材”。“说课”主要是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要求每个教研组有一名青年教师进行说课,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在“听评课”环节,要求重在说不足和改进措施,坚决杜绝说套话、空话,做到听课讲评要到位;在“研讨下一周教材”环节,做到“五研究”,即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习题,以保证落实本年级本学科教学目标。

2.小循环听课

所谓小循环听课是对“个人备课——个人执教——听课指导——二次个人备课——二次个人执教——二次听课指导——总结反思”这个流程的简称。教务处成立语文、数学、体音美、其余学科四组小循环听课组,每周在语文、数学、体音美、其余学科中各选一名教师进行听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后,被听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在平行班级中换班级再上同一节课,听课组成员进行评课;最后,被听教师根据“小循环听课”过程写一篇反思。小循环听课重在强化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3.小专题教研

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不定期开展小专题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教材的解读、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针对前一周听课出现的问题剖析等,如“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重点”“如何进行朗读训练”“趣味游戏,让英语课堂充满魅力”“体味科学课的科学性质”等小专题教研。

4.团队教研

除了每周三的常规教研、不定期的小专题教研外,我校每个月还会进行团队教研。团队教研是以年部为单位展示研训成果,让每个年部选出一名教师上课,年部同学科的其他教师为观察团。观察团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听评课,让上课教师进行多次试讲,最后再向全校教师展示团队研修成果。展示当天的流程为:上课教师上课——上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观察团评课、给出建议——其他年组教师评课——教师基本功和才艺展示(诗朗诵、粉笔字、唱歌、跳舞、乐器演奏、小品、相声等)——主管主任总结。这样的教研形式动静结合,使教研成为了全校教师一次展示自我、提升能力、放松心情的活动。

(二)以“学、考、助、赛”为抓手,形成教师梯队培养

1.专业引领,更新教育观念

(1)读好书

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教师明确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科研处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2~3本教育书籍让教师进行阅读,并要求撰写读后感进行交流。为了加快班主任走专业成长道路,小学部设计制作了《拥抱智慧》班主任手记册,要求班主任随时写学习笔记、记录教育故事、撰写教育反思。针对小学班主任工作量大、时间紧的实际情况,小学德育处将经过精心筛选的优秀文章,定期上传学校网站,向班主任提供学习材料。

(2)走出去

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到北京、上海、深圳、郑州、沈阳、大连、丹东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2016年8月,作为我校“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的实验学校教师培训工程正式启动,第一批67名教师和第二批117名教师已分别在北京参加了第一期、第二期研修班的学习。

(3)请进来

为了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每学年都邀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语、数、英、体、音、美等各科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工作;每学年由德育处和教务处牵头,分别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开展诸如“智慧德育论坛”“凝练教育智慧,打造魅力课堂”的小学部教师论坛活动;每学期,学校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名师来我校做专题讲座。

2.基本功考核,扎实教学技能

每学期,学校进行教师基本功考核,包括教学设计、教学专业技能、命题设计和教学反思四项考核。为了引领教师快速理解掌握教材,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考试和教师专业技能考试,检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敦促教师加强学习。对考试不合格教师,学校还将督促其进行补考,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3.青蓝工程,助力教师成长

为了帮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实施“青蓝工程”活动。“青蓝工程”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培养工作年限为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引导他们快速成长;另一个层面是培养已经崭露头角的教师,引导他们成长为组内中坚教师。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年轻教师上“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并评出优秀帮教组合,进行表奖。同时,我校还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撰写校内经验交流会的学习体会,并评选出优秀教师的文章,展示学习效果扩大交流层面。

4.推门听课、学科大赛,提升教学能力

为了检查教师常态教学的有效性,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初的前两周组织推门听课活动,重在检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以敦促教师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践行将“常规课上成观摩课”的要求。之后,我们逐渐将这项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将推门听课的时间由原来的开学前两周改为整个学期,让每位教师在一个学期中随时接受推门听课,以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每学年的上学期,学校开展学科教学大赛与开学前一周考教材、推门听课、下学期学生评师等活动,这是全面落实研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给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公平机会,全校教师按照年龄和工作业绩分为两个层面,即四十五岁以上和曾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教师为第一层面,其余教师是第二层面。这样的竞赛,全面检验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思、研、用”为依托,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为了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科研处,由校长亲自主管科研处工作。

基于“问题就是课题,课题解决问题”这一理念,始终坚持“校本科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校本科研与常规工作相结合”“学术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开展教师论坛活动,让教师在对话和共享中提升能力,锻造名优教师团队。

学校先后开设了“基础陶冶理念推广性研究”“主流引领发展,特色成就未来”等校本科研课题,目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夯实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发展,落实办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三、实现校内外的横联辐射

多年来,我校在“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理念的指引下,坚持把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精细,如今已初见成效。

小学部构建了“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并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九个学科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类教学模式,在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诸多子模式。

几年来,我校作为锦州市教育的一个窗口,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举办了“锦州市教育局学校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暨市教学研讨周”大型现场会,承办了“智慧·魅力·特色”为主题的锦州市教师论坛活动,承办了锦州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和“沉浸式”教研展示现场等活动。同时,我校多次接待省内外的领导、教师来我校观摩学习。

四、深化学校的研训发展

学校发展的根本是进步与提高。因此,在已有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我校的研训工作还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1.我校“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扩大资金投入,拓宽培训渠道,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打造地区领先的骨干教师队伍。按照这一要求,我校已经与北京成功速道教育技术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今后将继续组织全校教师分批次陆续参加培训研修。

学校把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放在首位,为每位教师订阅了价值150元的杂志,为考上研究生的教师提供便利,鼓励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师等相关专业技能并提供资金支持……

2.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原则,我校已拟定“联合发展,共同提升”的校本研修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网,积极与锦城的兄弟学校“联合”,实现由校内教研向跨校教研的转变,拓宽教研渠道,拓展教研的空间。

高标准、系列化的校本研训,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继续深化校本研训工作,把教师参与积极性化为学习与发展的内驱力、坚持力,进而使实验学校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早日实现“大实验、强实验魅力实验”的愿景。

(作者单位:锦州市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研训每学期青年教师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